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克辉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中频电炉余热的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26129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7 17:03
一种利用中频电炉余热的供暖系统,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主要采用低温水池、电控硅管、中温水池、铜感应圈构成,在中温水池与铜感应圈之间位置安装有蓄水池,将电控硅管和铜感应圈加温后的池水输入蓄水池,通过散热器供暖,并且形成一套水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过对现有系统进行较小的改造,有效地解决了室内供暖问题,不仅节省了电力、燃煤等资源,而且非常安全、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热交换
,涉及一种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中频电炉在工作过程中,其电控硅管和铜感应圈需要进行降温,目前是通过两个水池及分别独立的水循环系统分别降温,一般情况下中频电炉电控硅管原件用水降温,进水温度约为10°c,出水温度约为20°C,整体水温可提高10°C左右;中频电炉铜感应圈进水温度20°C,出水温度约50°C。热交换后的水又返回到各自的水池,造成热能浪费,如果将热交换后的水直接进行循环供暖,则产生的热水量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中频电炉余热的供暖系统。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采用低温水池、电控硅管、低温上水管、低温水栗、低温回水管、中温水池、铜感应圈、中温上水管、中温水栗、中温回水管构成利用中频电炉余热的供暖系统,在中温水池与铜感应圈之间位置安装有蓄水池,蓄水池的高度与中温水池高度相同,并且两者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低温上水管一端连接低温水池,另一端经过电控硅管连接低温回水管,低温回水管另一端连接蓄水池,低温水栗安装在低温上水管上,中温水池与蓄水池之间连接有进水管,中温水栗在蓄水池内,中温水栗的出水端口分别连接中温上水管和供暖进水管,中温上水管经过铜感应圈连接中温回水管,中温回水管另一端连接蓄水池,供暖进水管连接散热器入口,散热器出口连接供暖回水管,供暖回水管另一端连接低温水池。工作时,首先中温水池内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蓄水池,低温水池内的水经过电控硅管加热,然后进入蓄水池,蓄水池内的水一路经过铜感应圈加热又返回蓄水池,另一路通过供暖进水管进入散热器,再通过供暖回水管回到低温水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循环升温,蓄水池内的水温逐渐升高,供给散热器的热水温度达到取暖要求,而铜感应圈对用于降温的冷却水温要求并不严格,所以与取暖用水温度相同的水完全可以用于对铜感应圈进行降温,蓄水池能够容纳较大量的热水,能够满足供热要求,经过电控硅管加热的温水也注入了蓄水池,充分利用了热能。用熔炼一吨钢水的中频电炉的余热(降温用循环水),通过此项专利技术,在不增加多少成本和设备的情况下,将循环水反复加热,在原来水温的基础上,将水温提高15°C以上,一吨中频电炉每天生产五炉以上,用余热供暖,能供1400平方米办公楼或工人宿舍使用。供热距离170米,办公楼有外墙保温,地热。室内平均温度可达20度以上。说明:中频电炉电控硅管等原件用水降温,进水温度约为10°C,出水温度约为200C,整体水温可提高10°C左右。中频电炉铜感应圈进水温度20°C,出水温度约50°C,每循环提高约30 °C。循环水反复加热提高水温理论计算:电控原件供水水栗15t/h,电炉铜感应圈供水水栗20t/h,分别供办公楼约14t/h,供铜感应圈6t/h。根据以上数据,蓄水池的温度在循环一个周期时,温度如下:根据公式:Q 吸=C.m.(tg-tj)Q 放=c.m.(t2-t0)其中Q=热量(J)C=比热=4.2 X 13 J/ (kg.°C )ti=电控硅管输出水温(20 °C )t2=感应圈输出水温(第一循环输出温度50°C,以后每循环较蓄水池内水温增加30。。)t0=混合后蓄水池内水温Q 吸=Q 放c.m.(tg-ti) =c.m.(t2_t0)代数解:c.15.(t0-20) =c.6.(50_t0)15tQ-300=300_6t021t0=600t0=28.57 °CSP,第一循环后蓄水池内水温可达28.57°C。同上,第二循环后水温可达31.02°C,第三循环后水温可达31.72°C,第四循环后水温可达31.92°C,第五循环后水温可达31.9770C……综上所述,在不增加任何成本和设备的前提下,水温完全可以达到供暖能力。不仅节省了用电,燃煤等资源的浪费,也不用考虑排烟等环保问题。更可以用建设锅炉房,存放燃煤的用地规划成其它用途,创造更高效益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可谓一举多得!在低温水池与中温水池之间连接有水池通管,水池通管在低温水池和中温水池的高位置处,当低温水池的水量达到水池通管高度时,高出部分的水通过水池通管注入中温水池。本技术经过对现有系统进行较小的改造,有效地解决了室内供暖问题,不仅节省了电力、燃煤等资源,而且非常安全、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中频电炉水循环降温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由低温水池1、电控硅管2、低温上水管8、低温水栗3、低温回水管9、中温水池4、铜感应圈5、中温上水管11、中温水栗6、中温回水管12构成,在中温水池4与铜感应圈5之间位置安装有蓄水池7,蓄水池7的高度与中温水池4高度相同,并且两者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低温上水管8 一端连接低温水池1,另一端经过电控硅管2连接低温回水管9,低温回水管9另一端连接蓄水池7,低温水栗3安装在低温上水管8上,中温水池4与蓄水池7之间连接有进水管10,中温水栗6在蓄水池7内,中温水栗6的出水端口分别连接中温上水管11和供暖进水管13,中温上水管11经过铜感应圈5连接中温回水管12,中温回水管12另一端连接蓄水池7,供暖进水管13连接散热器15入口,散热器15出口连接供暖回水管14,供暖回水管14另一端连接低温水池1,在低温水池I与中温水池4之间连接有水池通管16,水池通管16在低温水池I和中温水池4的高位置处。【主权项】1.一种利用中频电炉余热的供暖系统,由低温水池、电控硅管、低温上水管、低温水栗、低温回水管、中温水池、铜感应圈、中温上水管、中温水栗、中温回水管构成,其特征在于:中温水池与铜感应圈之间位置安装有蓄水池,蓄水池的高度与中温水池高度相同,并且两者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低温上水管一端连接低温水池,另一端经过电控硅管连接低温回水管,低温回水管另一端连接蓄水池,低温水栗安装在低温上水管上,中温水池与蓄水池之间连接有进水管,中温水栗在蓄水池内,中温水栗的出水端口分别连接中温上水管和供暖进水管,中温上水管经过铜感应圈连接中温回水管,中温回水管另一端连接蓄水池,供暖进水管连接散热器入口,散热器出口连接供暖回水管,供暖回水管另一端连接低温水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低温水池与中温水池之间连接有水池通管,水池通管在低温水池和中温水池的高位置处。【专利摘要】一种利用中频电炉余热的供暖系统,属于热交换
,主要采用低温水池、电控硅管、中温水池、铜感应圈构成,在中温水池与铜感应圈之间位置安装有蓄水池,将电控硅管和铜感应圈加温后的池水输入蓄水池,通过散热器供暖,并且形成一套水循环系统。本技术经过对现有系统进行较小的改造,有效地解决了室内供暖问题,不仅节省了电力、燃煤等资源,而且非常安全、环保。【IPC分类】F24D3/00, F27D17/00【公开号】CN205209264【申请号】CN201520855134【专利技术人】陈克辉 【申请人】陈克辉【公开日】2016年5月4日【申请日】2015年10月2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中频电炉余热的供暖系统,由低温水池、电控硅管、低温上水管、低温水泵、低温回水管、中温水池、铜感应圈、中温上水管、中温水泵、中温回水管构成,其特征在于:中温水池与铜感应圈之间位置安装有蓄水池,蓄水池的高度与中温水池高度相同,并且两者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低温上水管一端连接低温水池,另一端经过电控硅管连接低温回水管,低温回水管另一端连接蓄水池,低温水泵安装在低温上水管上,中温水池与蓄水池之间连接有进水管,中温水泵在蓄水池内,中温水泵的出水端口分别连接中温上水管和供暖进水管,中温上水管经过铜感应圈连接中温回水管,中温回水管另一端连接蓄水池,供暖进水管连接散热器入口,散热器出口连接供暖回水管,供暖回水管另一端连接低温水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克辉
申请(专利权)人:陈克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