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业尾气的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856500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2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工业尾气的余热利用系统,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储水箱(1)、进水管(2)、出水管(3)、导热片(4)、进气口、除灰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余热利用系统可以利用锌粉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燃烧废气进行民用水的加热。该余热利用系统在烟囱内壁上添加导热片,促进热量传输到储水箱中,热效率高。并且,由于导热片纵向排列,不易粘挂烟灰,易于清洁。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余热利用系统的储水箱采用多环走水的方式,能够将出水管所出的水加热至更高的温度,并且,为水箱中的水的加热提供预热,可以对靠近烟囱处的水实现更快的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节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工业尾气的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近十年来,由于能源紧张,随着节能工作进一步开展。各种新型,节能先进炉型日趋完善,且采用新型保温材料后使得炉窑散热损失明显下降。采用先进的燃烧装置强化了燃烧,降低了不完全燃烧量,空燃比也趋于合理。然而,降低排烟热损失和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仍进展不快。为了进一步提高窑炉的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烟气余热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途径。烟气是一般耗能设备浪费能量的主要途径,比如锅炉排烟耗能大约在15%,从各种冶金炉排出的高温烟气往往带走炉子供热量的20?50%。烟气余热回收主要是通过某种换热方式将烟气携带的热量转换成可以利用的热量。烟气余热的利用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工业用于对空气进行预热或对工件进行预热等。另一个方面是用于民用的取暖、热水供应等。但是实际上,将余热用于工业应用时,往往需要对原有的设备进行大范围的改建,成本较高。因此,将工业烟气用于民用的热水供应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但是,目前将烟气余热用于民用热水供应的设备往往存在热量利用效率低,水温难以保证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希望提供了一种热量利用效率高,能够保证热水供应水温的余热利用系统。具体而言,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工业尾气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储水箱、进水管、出水管、导热片、进气口、除灰口,所述余热利用系统的主体呈环状安装在烟肉的外壁上,所述储水箱呈环柱状紧贴所述烟囱的外壁固定,所述储水箱内部具有外环隔离板、内环隔离板,所述外环隔离板和所述内环隔离板均呈圆环状,并且二者均与所述储水箱同轴,所述外环隔离板的上边缘固定在所述储水箱的顶部,下边缘与所述储水箱的底部之间留有环状空隙,所述内环隔离板的下边缘固定在所述储水箱的底部,上边缘与所述储水箱的顶部留有环状空隙,所述储水箱的顶部开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底部开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导热片安装在所述烟囱的内壁上,每根所述导热片沿所述烟囱的轴向、彼此间隔地固定在所述烟囱的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储水箱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除灰口位于所述进气口的相反一侧,并且所述除灰口低于所述进气口,所述除灰口上安装有封闭门,该封闭门平时关闭,防止烟灰外泄,当灰尘积累一定程度时,可以打开该封闭门,进行除灰。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片的数目为4个、8个、12个或者16个,相邻导热片之间的间隔彼此相等,并且,每个所述导热片都垂直于其安装位置处的烟肉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的外部包有保温材料。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储水箱的顶部的外侧,所述储水箱的外壁与所述外环隔离板之间,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储水箱的底部的内侧,所述储水箱的内环隔离板与所述烟囱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采用金属水箱,所述烟囱为金属烟囱。本技术中所提供的余热利用系统通过在烟道内增加导热片,增加余热利用效率,通过巧妙地设计供水回路,保证热水供应的水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余热利用系统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余热利用系统沿A-A线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余热利用系统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储水箱1、进水管2、出水管3、导热片4。该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进气口(图中未画出)、除灰口(图中未画出),进气口位于储水箱1的下方。进水口位于储水箱1的顶部的外侧,储水箱1的外壁与外环隔离板之间,出水口位于储水箱1的底部的内侧,储水箱1的内环隔离板与烟囱之间。出水管3的外部包有保温材料。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热量的损失最小化。余热利用系统的主体呈环状安装在烟囱的外壁上。这与普通的工业烟囱形状匹配。在本实施例中,储水箱1采用金属水箱,烟囱为金属烟囱,这样更有利于热量的传导。如图2所示并结合图1,储水箱1呈环柱状紧贴烟囱的外壁固定,储水箱内部具有外环隔离板5、内环隔离板6,外环隔离板5和内环隔离板6均呈圆环状,并且二者均与储水箱1同轴,外环隔离板5的上边缘固定在储水箱1的顶部,下边缘与储水箱1的底部之间留有环状空隙,内环隔离板6的下边缘固定在储水箱的底部,上边缘与储水箱1的顶部留有环状空隙。储水箱1的顶部开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进水管2相连通,储水箱1的底部开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出水管3相连通。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安装进水阀和出水阀,以便控制进出水以及便于水箱的维修。导热片4安装在烟囱的内壁上,每根导热片4沿烟囱的轴向、彼此间隔地固定在烟囱的内壁上。这种结构更加便于热量通过烟气传输给烟肉的内壁,进而传导至水箱。在本实施例中,水箱的内壁和烟囱的外壁合二为一,这样更有利于热量传导。除灰口位于进气口的相反一侧,并且除灰口低于进气口,除灰口上安装有封闭门,该封闭门平时关闭,防止烟灰外泄,当灰尘积累一定程度时,可以打开该封闭门,进行除灰。导热片4的数目为4个、8个、12个或者16个,相邻导热片4之间的间隔彼此相等,并且,每个导热片4都垂直于其安装位置处的烟囱表面。本技术的余热利用系统在使用时,打开进水管2上的进水阀,允许冷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储水箱1中。冷水进入储水箱1后,沿着储水箱1的外壁和外环隔离板5之间的环形的空间向下流,经外环隔离板5与储水箱的下端壁之间的空隙进入到外环隔离板5和内环隔离板6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向上继续流淌。然后,经过内环隔离板6与储水箱的上端壁之间的环形空隙进入到内环隔离板6与烟囱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在水流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对水流进行加热,在水流到达内环隔离板6与烟囱壁之间的空间时,由于紧靠烟囱壁并且烟囱壁上还安装有导热片,所以可以充分对其内的水流进行加热。然后,当需要用水时,只需打开出水管3上的出水阀,即可使热水经出水管3流出。由于采用了这种结构,水流逐层加热,达到水箱内层后,水温达到最高,使得进入的冷水与排出的热水之间保持一定温差。由于水箱外层的水温低,散热少,而内层即便散热也是散至外层,所以热量利用效率高,损失小。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附图中的各个部件的形状均是示意性的,不排除其与其真实形状存在一定差异,附图仅用于对本技术的原理进行说明,图中所示部件的具体细节并非对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也仅仅是对本技术的示意性实现方式的解释,并非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定。【主权项】1.一种用于工业尾气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储水箱(1)、进水管(2)、出水管(3)、导热片(4)、进气口、除灰口,所述余热利用系统的主体呈环状安装在烟囱的外壁上, 所述储水箱(1)呈环柱状紧贴所述烟囱的外壁固定,所述储水箱内部具有外环隔离板(5)、内环隔离板(6),所述外环隔离板(5)和所述内环隔离板(6)均呈圆环状,并且二者均与所述储水箱(1)同轴,所述外环隔离板(5)的上边缘固定在所述储水箱(1)的顶部,下边缘与所述储水箱(1)的底部之间留有环状空隙,所述内环隔离板¢)的下边缘固定在所述储水箱的底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工业尾气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储水箱(1)、进水管(2)、出水管(3)、导热片(4)、进气口、除灰口,所述余热利用系统的主体呈环状安装在烟囱的外壁上,所述储水箱(1)呈环柱状紧贴所述烟囱的外壁固定,所述储水箱内部具有外环隔离板(5)、内环隔离板(6),所述外环隔离板(5)和所述内环隔离板(6)均呈圆环状,并且二者均与所述储水箱(1)同轴,所述外环隔离板(5)的上边缘固定在所述储水箱(1)的顶部,下边缘与所述储水箱(1)的底部之间留有环状空隙,所述内环隔离板(6)的下边缘固定在所述储水箱的底部,上边缘与所述储水箱(1)的顶部留有环状空隙,所述储水箱(1)的顶部开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2)相连通,所述储水箱(1)的底部开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管(3)相连通;所述导热片(4)安装在所述烟囱的内壁上,每根所述导热片(4)沿所述烟囱的轴向、彼此间隔地固定在所述烟囱的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建群史优良韩顺英黄秉慧张出波赵秋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冶建锌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