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45998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2:09
一种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包括箱体、压力变送器以及设置在箱体上的中央控制单元、第一电磁放气阀和第一安装接头,第一安装接头安装有第一限流孔板,压力变送器连接在与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的低压腔出口端连接相通的管路上,第一电磁放气阀一端用于与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的控制腔连接相通,其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接头连接相通,中央控制单元分别与压力变送器和第一电磁放气阀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不但能够提高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的输出压力精度,而且能够有效保证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及工作管路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压力控制系统,具体讲是一种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如图I所示,它一般包括阀体I’、活门2’、弹簧3’以及连接在阀体I’上的阀盖4’,阀体I’上设有高压腔5’、低压腔6’和控制腔7’,高压腔5’进口端用于与高压气瓶连接相通,低压腔6’出口端用于与工作管路连接相通,高压腔5’出口端与低压腔6’进口端通过通孔8’连接相通,控制腔7’进口端用于与控制气源连接相通,与阀盖4’对应处的阀体I’上设有活门孔9’,活门2’位于活门孔9’内,其下端顶在通孔8,上端处,弹簧3’顶在活门2’与阀盖4’之间,低压腔6’和控制腔V由膜片 10’分隔,膜片10’上连接有顶杆11’,顶杆11’上端穿过通孔8’并顶在活门2’下端处。该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的工作原理是当高压气瓶内的高压气Pl进入高压腔’5后,打开连接相通在控制气源与控制腔7’进口端之间管路上的减压阀12’和截止阀13’,使控制气pk’进入到控制腔7’内,膜片10’会在控制气pk’作用下向上运动,并带动顶杆11’向上运动顶开活门2’,此时,高压气ρΓ就会经通孔8’进入到低压腔6’内,并且在活门2’的节流作用下变为低压气Ρ2’,通过调节减压阀12’使低压气ρ2’的气体压力达到预定值,然后关闭截止阀13’,使控制气pk’保持恒定,低压气p2’则经与低压腔6’出口端连接相通的电动球阀14’后供工作管路使用。上述结构的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不足之处1、由于高压气pl’是由高压气瓶提供,因此,在持续使用时,高压气ρΓ的气体压力将不断下降,而这会造成低压气Ρ2’的气体压力逐渐上升,实际监测数据表明,低压气Ρ2’的气体压力上升率超过5%,也就是说,上述结构的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的输出压力精度较差;2、由于活门2’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磨损而造成其密封性能降低,因此,当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处于待机状态时(即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停止工作,工作管路关闭而高压气瓶未关闭,等待下一次工作的间歇状态),此时活门2’应该是关闭的,但由于活门2’密封性能降低,因此高压气pl’还是会通过磨损的活门2’并经通孔8,进入到低压腔6’内,使低压气p2’的气体压力不断上升,从而给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和工作管路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但能够提高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的输出压力精度,而且能够有效保证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及工作管路安全的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以下结构的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包括箱体、压力变送器以及设置在箱体上的中央控制单元、第一电磁放气阀和第一安装接头,第一安装接头上安装有第一限流孔板,压力变送器连接在与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的低压腔出口端连接相通的管路上,第一电磁放气阀一端用于与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的控制腔连接相通,其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接头连接相通,中央控制单元分别与压力变送器和第一电磁放气阀电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其中,中央控制单元包括PLC程序控制器、模/数转换模块、稳压电源、第一中间继电器、第三中间继电器及触摸屏,模/数转换模块及触摸屏均与PLC程序控制器电连接,稳压电源同时与触摸屏及第一电磁放气阀电连接,第一中间继电器电连接在第一电磁放气阀与PLC程序控制器之间,第三中间继电器一端与PLC程序控制器电连接,其另一端用于与低压腔出口端连接相通的电动球阀电连接,压力变送器与模/数转换模块电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其中,减压 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电磁放气阀和第二安装接头,第二安装接头安装有第二限流孔板,第二电磁放气阀一端用于与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的低压腔连接相通,其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接头连接相通,中央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中间继电器,第二电磁放气阀与稳压电源电连接,第二中间继电器电连接在第二电磁放气阀与PLC程序控制器之间。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当需使用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时,工作人员可通过压力变送器对低压气P2的气体压力值进行实时监测,并将该气体压力值传至中央控制单元,当实测低压气p2气体压力值过大时,中央控制单元会开启第一电磁放气阀,使控制腔内的控制气pk能够经第一电磁放气阀从第一限流孔板处逐渐排出,此时随着控制气Pk气体压力降低,低压气p2气体压力也将随之降低,当实测低压气p2气体压力值过小时,中央控制单元会关闭第一电磁放气阀,控制气pk的气体压力值将停止下降,低压气P2的气体压力值亦将停止下降,并再次逐渐上升,如此反复。由上可知,本技术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能够将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处于工作状态时的低压气P2的气体压力精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消除了低压气P2的气体压力随着时间推移会不断升高的弊端,从而保证了低压气p2能够精确平稳地向工作管路供气。本技术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设置第二电磁放气阀、第二安装接头及第二限流孔板的作用是当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处于待机状态时,工作人员亦可通过压力变送器对低压气P2的气体压力值进行实时监测,并将该气体压力值传至中央控制单元,当实测低压气P2气体压力值过大时,中央控制单元会开启第二电磁放气阀,使低压腔内的低压气P2能够经第二电磁放气阀从第二限流孔板处逐渐排出,低压气p2的气体压力值将随之下降,当实测低压气p2气体压力值过小时,中央控制单元会关闭第二电磁放气阀,低压气P2的气体压力值将停止下降,并再次逐渐上升,如此反复。由上可知,本技术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还能够将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处于待机状态时的低压气P2的气体压力精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消除了低压气P2的气体压力随着时间推移会不断升高的弊端,从而保证了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及工作管路的安全。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与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连接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中中央控制单元的电气控制原理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包括箱体7、压力变送器9以及设置在箱体7上的中央控制单元8、第一电磁放气阀10、第二电磁放气阀13、压力表23、第一安装接头11和第二安装接头14,第一安装接头11上安装有第一限流孔板12,第二安装接头14上安装有第二限流孔板15,压 力变送器9连接在与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的低压腔2出口端连接相通的管路上,第一电磁放气阀10 —端通过设置在阀体I上的第一通道4与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的控制腔3连接相通,其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出口压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7)、压力变送器(9)以及设置在箱体(7)上的中央控制单元(8)、第一电磁放气阀(10)和第一安装接头(11),所述第一安装接头(11)上安装有第一限流孔板(12),所述压力变送器(9)连接在与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的低压腔(2)出口端连接相通的管路上,所述第一电磁放气阀(10)一端用于与气控膜片式高压大流量减压阀的控制腔(3)连接相通,其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接头(11)连接相通,所述中央控制单元(8)分别与压力变送器(9)和第一电磁放气阀(10)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立李先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星箭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