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矫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58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筋加工装置,特别涉及钢筋矫直装置。所述钢筋矫直装置主要由左辊轮组和右辊轮组组成,之间有中间夹送轮,左辊轮组上、下两排弯曲辊所形成的辊压路径段为“S”形,右辊轮组上、下两排弯曲辊所形成的辊压路径段为反“S”形,两个“S”形辊压路径在中间夹送辊处相连,并形成一个夹角。左、右辊轮组下排的弯曲辊均为由驱动装置带动的主动辊轮,所有辊轮的圆周面上均刻有2-3个孔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钢筋矫直效果好,生产率高。(*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钢筋加工装置,特别涉及钢筋矫直装置。现有的较为普遍的钢筋矫直装置由多个辊轮呈两列排列组成,中间形成供钢筋通过的直线路径。钢筋沿着这一直线路径经水平、垂直或45°方向的弯曲,达到钢筋矫直的目的。该类钢筋矫直装置,在实现多线矫直时,操作困难。中国专利ZL98252089.1提供了改进的钢筋矫直机。该钢筋矫直机由前矫直装置和后矫直装置组成,前矫直装置又由两组辊轮组组成,每一组辊轮组又由多个呈两列排列的等径辊轮构成,形成一直线状的辊压路径段,两组辊轮组所形成的直线状辊压路径段在中间夹送辊处形成一个夹角。后矫直装置由两个辊轮组成。前矫直装置作水平方向矫直,后矫直装置作垂直方向矫直。该钢筋矫直机结构复杂,且前矫直装置的两组辊轮组的所有辊轮均为被动辊轮,整个钢筋矫直机的钢筋的传送依靠前后的夹送辊的动力。两组被动的辊轮对钢筋产生的塑性变形受到限制,若需加大塑性变形量,则需提高夹送力,为此对带肋钢筋的肋产生损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矫直效果好,且结构简单的钢筋矫直装置。针对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钢筋矫直装置由左、右两组由多个等径辊轮构成的辊轮组组成,两组辊轮组之间有一中间夹送辊,并以此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矫直装置,由左辊轮组(A)、右辊轮组(B)、中间夹送辊(8、9)、导入辊(2)、前夹送辊(3、4)、后夹送辊(13、14)和调直辊(12)组成,左辊轮组(A)和右辊轮组(8)均装配在辊座(7)的同一平面上,辊座(7)则固定在机架(1)上,在左右两辊轮组(A、B)中,上排均由多个等径的弯曲辊(5、10)组成,下排均由多个等径的弯曲辊(6、11)组成;导入辊(2)和由辊轮(3、4)组成的前夹送辊位于左辊轮组(A)的左端,由辊轮(8、9)组成的中间夹送辊位于左、右两个辊轮组的中间,调直辊(12)处于右辊轮组(B)的右边,由辊轮(13、14)组成的后夹送辊则安装在调直辊(12)之后,上述3组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钢筋矫直装置,由左辊轮组(A)、右辊轮组(B)、中间夹送辊(8、9)、导入辊(2)、前夹送辊(3、4)、后夹送辊(13、14)和调直辊(12)组成,左辊轮组(A)和右辊轮组(8)均装配在辊座(7)的同一平面上,辊座(7)则固定在机架(1)上,在左右两辊轮组(A、B)中,上排均由多个等径的弯曲辊(5、10)组成,下排均由多个等径的弯曲辊(6、11)组成;导入辊(2)和由辊轮(3、4)组成的前夹送辊位于左辊轮组(A)的左端,由辊轮(8、9)组成的中间夹送辊位于左、右两个辊轮组的中间,调直辊(12)处于右辊轮组(B)的右边,由辊轮(13、14)组成的后夹送辊则安装在调直辊(12)之后,上述3组夹送辊和调直辊(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杨新法
申请(专利权)人: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