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脱水用柱塞及包含柱塞的脱水设备,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一组脱水孔,脱水孔位于本体一侧端面的孔径大于另一侧端面的孔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述脱水孔设置为台阶式沉孔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污泥脱水用柱塞,采用了特殊的脱水孔设计,因此在保证了脱水效率的同时,防止泥沙的阻塞,便于后期的柱塞脱水孔清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制式污泥脱水系统装置中的重要脱水组件,特别是一种污泥脱水用柱塞及包含柱塞的脱 水设备。
技术介绍
污泥作为城市处理厂和工业企业污水处理站的经常性产物,其在节能减排及生态建设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是由微生物细胞群体和其解体产物组成,除有机质含量高外,还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病原菌等有害物质,并具有含水率高、体积大,形态复杂、输送困难等特性。如果污泥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处置,将从空气、地下水和食物链三方面威胁人类的生活,原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非单没有解决,反而又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现有的压制式柱塞往往采用整体实心的结构,因此脱水率低,脱水时间长,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脱水用柱塞及包含柱塞的脱水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脱水用柱塞,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一组脱水孔,脱水孔位于本体一侧端面的孔径大于另一侧端面的孔径。本技术中,所述脱水孔设置为台阶式沉孔结构。本技术中,所述脱水孔设置为圆台孔结构。由于两侧孔径不同,面对污泥一侧可设置为3_以内的小孔径,背离污泥一侧可以设置为IOmm左右的大孔径,由此在污泥压制脱水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泥沙的流出,同时减小污泥对脱水孔的堵塞,另一方面立式脱水压泥过程中,压出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即不容易反流,也会对脱水孔形成一个压力差,形成了脱水孔的自清理过程。再一方面,即使脱水孔堵塞了,如果采用单一 3_以内小孔径则不易清理,而采用两端面孔径差的结构,无论是机械清理还是高压水清理,都更加地方便有效。本技术中,所述柱塞的外周面为台阶式外周面。由于柱塞是在脱水装置的腔体内,因此,将柱塞的外周面为台阶式,便于污泥压制中的污水从柱塞与腔体的间隙间尽快流出。本技术中,所述柱塞的台阶式外周面中相对较小的部分间隔设置有凸起部,两两凸起部之间形成了排水通道,凸起部与所述台阶式外周面中外径较大的部分的高度相同。由此,凸起部起到两个作用,一方面是作为柱塞在腔体内的支撑点,另一方面,也便于排水,减少污泥排出。本技术中,所述柱塞的外周面为圆台式外周面。本技术中,所述柱塞的圆台式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凸起部,两两凸起部之间形成了排水通道,凸起部与所述圆台式外周面中外径最大的部分的高度相同。本技术中,所述柱塞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梅花孔,梅花孔的设计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了对脱水孔的占用。本技术所述的柱塞,可以活动的设置在污泥脱水部件中,也可以固定地设置在污泥脱水部件中。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污泥脱水用柱塞,采用了特殊的脱水孔设计,因此在保证了脱水效率的同时,防止泥沙的阻塞,便于后期的柱塞脱水孔清理。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图I为本技术所述柱塞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柱塞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包含柱塞的脱水设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柱塞,包括本体7,本体7上设有一组脱水孔7c,脱水孔位于本体7 —侧端面的孔径大于另一侧端面的孔径。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脱水孔设置为台阶式沉孔结构。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脱水孔设置为圆台孔结构。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柱塞的外周面为台阶式外周面。所述柱塞的台阶式外周面中相对较小的部分间隔设置有凸起部,两两凸起部之间形成了排水通道,凸起部与所述台阶式外周面中外径较大的部分的高度相同。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柱塞的外周面为圆台式外周面。所述柱塞的圆台式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凸起部,两两凸起部之间形成了排水通道,凸起部与所述圆台式外周面中外径最大的部分的高度相同。应当看出,本实施方式是上一种实施方式的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看到上一种柱塞的外周面为台阶式外周面的实施方式后,应该可以联想到这种以及其他简单形状的变形。本技术中,所述柱塞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梅花孔。实施例I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柱塞,包括本体7,本体7上设有一组脱水孔7c,脱水孔位于本体7 —侧端面的孔径大于另一侧端面的孔径。本实施例中所述脱水孔7c设置为台阶式沉孔结构,即具有脱水孔具有一段较小孔径的部分7f,还有一段较大孔径的部分7g。所述柱塞的外周面为台阶式外周面,即柱塞外周面具有较大外径的部分7b以及较小外径的部分7e,所述柱塞的台阶式外周面中较小外径的部分7e间隔设置有凸起部7d,两两凸起部7d之间形成了排水通道7a,凸起部与所述台阶式外周面中较大外径的部分7b的高度相同,由此形成了对柱塞外周的支撑。最佳方案为,脱水孔7c设置为台阶式沉孔结构,即接触污泥的前侧向内延伸部分为具有较小孔径的部分7f,往后直到不接触离污泥的端面的脱水孔具有较大的孔径部分7g,由此设计保证既有利于排水,又防止泥沙排出。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含一种实施例I所述柱塞的压滤式污泥脱水器,其压滤部件为柱塞。具体 而言,所述污泥脱水器包括腔体侧壁4、前固定板I、后固定板6,贯穿腔体侧壁4、前固定板I 一级后固定板6的导杆3,前固定板I将腔体侧壁4 一段封闭构成一个腔体空间,所述柱塞位于腔体侧壁内,可沿腔体侧壁的内表面滑动,柱塞连接一柱塞驱动油缸8,柱塞驱动油缸8固定在后固定板6上,驱动柱塞在腔体内往复运动。腔体侧壁4上设置有进料口 5以及出水孔9。将需要处理的污泥从进料口 5加入,此后油缸8驱动柱塞压制污泥,污泥中的污水从柱塞的脱水孔以及柱塞与腔体侧壁4的内表面的空隙中压出,并通过排水管9排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柱塞端面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的梅花孔,油缸8的伸缩杆可以固定在该梅花孔内。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油缸8的伸缩杆连接一中间板件,在将中间板件上设置于柱塞端面的梅花孔数量位置对应的连接杆,由此通过中间板件间接驱动柱塞往复运动,当然这种依靠中间板件进行过渡的方法,是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实施例I中所述的柱塞可以如本实施例中所示,作为可以活动的柱塞,也可以作为优选地部件,固定地添加在所述活动柱塞对侧的腔体内。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脱水用柱塞及包含柱塞的脱水设备,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设置在腔体内的污泥脱水用柱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一组脱水孔,脱水孔位于本体一侧端面的孔径大于另一侧端面的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用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孔设置为台阶式沉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用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孔设置为圆台孔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用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的外周面为台阶式外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用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的台阶式外周面中相对较小的部分间隔设置有凸起部,两两凸起部之间形成了排水通道,凸起部与所述台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在腔体内的污泥脱水用柱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一组脱水孔,脱水孔位于本体一侧端面的孔径大于另一侧端面的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于国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