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国强专利>正文

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2710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包括腔体、可在腔体内往复滑动的活动柱塞以及活动柱塞驱动器,所述活动柱塞上设有一组脱水孔;在活动柱塞后端设置有用于防止脱水孔堵塞的推泥组件,所述后端为背离污泥的一端,所述推泥组件包括一组顶杆、顶杆固定板以及顶杆驱动器;每个顶杆位于对应的脱水孔内,顶杆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顶杆,并在所述顶杆驱动器的驱动下驱动所述顶杆在脱水孔内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将板框式以及带式压滤机所具备的优点结合起来,具有污泥脱水效率快,脱水程度高的优点,能在2分钟内完成一次污泥的循环脱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环保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处理城市和工业企业污水处理中的污泥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作为城市处理厂和工业企业污水处理站的经常性产物,其在节能减排及生态建设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是由微生物细胞群体和其解体产物组成,除有机质含量高外,还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病原菌等有害物质,并具有含水率高、体积大,形态复杂、输送困难等特性。如果污泥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处置,将从空气、地下水和食物链三方面威胁人类的生活,原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非单没有解决,反而又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现有技术中重要采用以下三种处理装置带式压滤脱水机,离心式脱水机,板框式压滤机。他们分别存在以下缺陷带式压滤脱水机,离心式脱水机,污泥后期处理困难,运输量大,而且容易泄漏,填埋时所占有的面积也是偏大,而且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如用于焚烧,污泥内大量的水份在炉内蒸发,烟气较大,污染物排放量也大,锅炉尾部腐蚀严重,同时大量水分蒸发耗能大,处理成本高,污泥处理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板框式脱水机的污泥脱水率能为50%飞0%,且工作效率较低,一般压制时间大约在2 4小时,单次处理时间较长,污泥处理量不能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脱水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包括腔体、可在腔体内往复滑动的活动柱塞以及活动柱塞驱动器,所述活动柱塞上设有一组脱水孔;在活动柱塞后端设置有用于防止脱水孔堵塞的推泥组件,所述后端为背离污泥的一端,所述推泥组件包括一组顶杆、顶杆固定板以及顶杆驱动器;每个顶杆位于对应的脱水孔内,顶杆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顶杆,并在所述顶杆驱动器的驱动下驱动所述顶杆在脱水孔内往复运动。所述腔体外周以及内部可以为圆形,方形等形状。本技术使用了小孔脱水的原理,在保证脱水率的前提下,有效地阻止了污泥中泥沙的流出。更具有创造性地在于,在污泥脱水成为泥块后,泥块是牢牢粘在活动柱塞表面的,由于设置了推泥组件,一方面能够通过顶杆将泥块推离活动柱塞表面,另一方面,能够清空脱水孔,防止脱水孔的堵塞,便于快速进行下一次的污泥脱水,不需要人工清理脱水孔,大大增加了脱水效率。本技术中,优选地的方案之一,活动柱塞对面的腔体内设有固定柱塞,所述固定柱塞上设有一组脱水孔,所述活动柱塞对面指的是接触污泥一面的对面。通过对象设置带有脱水孔的固定柱塞,大大提高了脱水的效率。固定柱塞可以联合利用活动柱塞后的推泥装置的顶杆清空固定柱塞中的脱水孔。本技术中,优选地的方案之二,包括设置在固定柱塞后端,所述后端为背离污泥的一端,用于防止脱水孔堵塞的推泥组件,所述推泥组件包括一组顶杆、顶杆固定板以及顶杆驱动器;每个顶杆位于对应的脱水孔内,顶杆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顶杆,并在所述顶杆驱动器的驱动下驱动所述顶杆在脱水孔内往复运动。本方案中,固定柱塞本身也可以设置一个配套的推泥组件,专门用于清理固定柱塞的脱水孔。本技术中,优选地的方案之三,所述顶杆与所述脱水孔间隙配合。由于将顶杆设置在脱水孔内,由此进一步减小孔径,形成间隙式排水,阻止了泥沙的排出。顶杆与所述脱水孔之间的间隙小于1mm。本技术中,优选地的方案之四,所述脱水孔为台阶式沉孔,最贴近污泥的一面为小孔径,之后的一段设置为大孔径,用大孔径和小孔径配合的台阶式沉孔,在保障脱水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阻止污泥中泥沙的流出,并防止流出的泥沙,堵塞脱水孔。本技术中,优选地的方案之五,所述腔体分为活动部和固定部两部分,所述活 动部连接腔体驱动器,用于移动活动部使腔体处于打开状态或者封闭状态,通过将腔体设置为两部分,可以最快速地让脱水后的污泥块掉落出本装置,从而无需拆除柱塞部分的机构部件,就可以实现清空腔体,自动化地准备进行下一次的污泥脱水。本技术中,优选地的方案之六,所述活动柱塞与所述腔体间隙配合,且活动柱塞的外周面设为具有台阶面,将活动柱塞外周设置为靠近污泥部分周向大于远离污泥一侧周向的台阶面,使得活动柱塞与腔体之间的污水能够尽快地流出。活动柱塞与所述腔体之间的间隙小于1mm。本技术中,优选地的方案之七,所述活动柱塞的台阶面的内陷的面上间隔设有一组凸块,每两个凸块之间形成流水通道,由此在保证污水能够尽快排出的同时,增加了活动柱塞与腔体之间的支撑。本技术中,优选地的方案之八,所述固定柱塞与所述腔体间隙配合,且固定柱塞的外周面设为具有台阶面。将固定柱塞外周设置为靠近污泥部分周向大于远离污泥一侧周向的台阶面,使得固定柱塞与腔体之间的污水能够尽快地流出。固定柱塞与所述腔体之间的间隙小于1mm。本技术中,优选地的方案之九,所述活动柱塞驱动器、顶杆驱动器以及腔体驱动器为气缸、油缸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中,任何一种直线往复式驱动机构都可以作为驱动器,气缸特别是油缸等液压缸是本领域较为常见的驱动方式,当然,也不排除使用电机等其他驱动方式作为活动柱塞驱动器、顶杆驱动器以及腔体驱动器的具体实施方案。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将板框式以及带式压滤机所具备的优点结合起来,具有污泥脱水效率快,脱水程度高的优点,能在2分钟内完成一次污泥的循环脱水。同时脱水率达到5(Γ70%,能广泛适用于各个污水处理厂,以实现安全、高效、低成本的产业化污泥处理。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I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4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4剖面结构示意图二。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4剖面结构示意图三。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4剖面结构示意图四。图8是本技术活动柱塞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活动柱塞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如图I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包括腔体侧壁4、可在腔体侧壁4内往复滑动的活动柱塞7以及活动柱塞驱动器17,所述活动柱塞上设有一组脱水孔7c ;在活动柱塞7后端设置有用于防止脱水孔堵塞的推泥组件,所述后端是指活动柱塞7不与污泥直接接触一端。所述推泥组件包括一组顶杆8、顶杆固定板9以及顶杆驱动器11 ;每个顶杆8位于对应的脱水孔7c内,顶杆固定板9用于固定所述顶杆8,并在所述顶杆驱动器11的驱动下驱动所述顶杆在脱水孔内往复运动。活动柱塞驱动器17和顶杆驱动器11可以根据各自工作状态各自运动。本实施例中,前固定板I和腔体侧壁4共同构成了完成的腔体。以上部分工作方式为在腔体侧壁4内填充待处理的污泥22,活动柱塞驱动器17驱动活动柱塞压泥,形成泥块和水的分离,将水和泥块各自处理后,顶杆驱动器11工作,驱动顶杆往复运动,使原本呆留在间隙中的泥沙由顶杆顺带脱离出来,保持原本的间隙畅通。活动柱塞压泥时,顶杆可以在顶杆驱动器的驱动下位于脱水孔内或者脱水孔外。本实施例中,活动柱塞驱动器17和顶杆驱动器11采用液压油缸。所述顶杆与所述脱水孔数量一一对应适配,或者也可以略有数量差别,但脱水孔数量一定大于等于顶杆数量。为了机械结构设计方便,提高稳定性,本实施例采用了如下额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可在腔体内往复滑动的活动柱塞以及活动柱塞驱动器,所述活动柱塞上设有一组脱水孔;在活动柱塞后端设置有用于防止脱水孔堵塞的推泥组件,所述推泥组件包括一组顶杆、顶杆固定板以及顶杆驱动器;每个顶杆位于对应的脱水孔内,顶杆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顶杆,并在所述顶杆驱动器的驱动下驱动所述顶杆在脱水孔内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于国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