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塔吊回转机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一正转极限常闭开关,一反转极限常闭开关,一第一中间继电器,一第二中间继电器,一第一中间继电器常开开关,一第二中间继电器常开开关,一用于改变所述正转极限常闭开关状态的正转极限凸轮撞块和一用于改变所述反转极限常闭开关状态的反转极限凸轮撞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极限触点,改进控制电路和凸轮撞块结构,方便了操作工判断塔吊的工作位置,大大的减少了电缆缠绕和断裂现象,有效地提升了塔吊可靠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塔吊,特别涉及一种塔吊回转机构电气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塔吊(塔式起重机)由于工作速度高,效率高,工作范围大,工作方式多,适应对象广,使用方便,维修简单等优点,所以使用的越来越广,特别是在造船和建筑行业使用的很广泛。由于塔吊回转机构能够在360°范围内自由旋转任何角度,灵活性较强,所以增大了其工作范围。塔吊的电气控制箱一般安装在顶部旋转臂架上,但是由于造船平台的塔吊比较高,安装位置基本上是固定不动的,而且塔吊使用比较频繁导致电控 系统经常会出现各种小毛病,考虑到维修工人日常运行维护、检修时总要背着笨重的维修工具包通过直梯爬到顶部去,既不安全又不方便,所以一般将电气控制柜安装在塔吊底部,然后将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敷设至塔顶各相应部位。由于塔吊上部空间比较小,不便于安装电缆滑环装置,所以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只能沿着塔身固定敷设至顶部的回转支座处,然后通过旋转臂架直接至各个相应部位。因此工作时从回转支座处至各相应部位的电缆只能跟随臂架一起旋转。现有技术如图1,图2所示。图I中HZJ为制动器控制接触器,HZC和HFC分别为旋转机构正转和反转控制接触器,HQF为空气开关,HRC1、HRC2、HRC3及HRC4为调速控制接触器。图I中HZT为旋转机构刹车装置线圈。塔吊旋转机构刹车装置与一般起重机刹车装置控制方式有所不同,即它采用常开式刹车,塔吊不工作时,刹车线圈断电,刹车装置处于松开状态,旋转臂架可以自由旋转。只有在所吊物件需要安装、定位时,操纵旋钮开关SA1,使刹车线圈通电后,刹车装置才将旋转臂架刹住。图2中HZK、HFK是回转限位器的两副触点,是控制塔吊旋转机构两个方向运行的极点。为了满足日常工作使用,设计时要求旋转机构正反两个方向均能运行1.5圈(540° ),即在正常情况下当旋转机构正方向运行1.5圈(540° )后,触点HZK动作,旋转机构不能继续朝该方向运行而只能朝反方向运行;同理旋转机构朝反方向运行1.5圈(540° )时,触点HFK动作,旋转机构只能朝正方向运行。正常工作时由于回转限位装置的保护,电缆最多只能跟随臂架朝一个方向缠绕,比如I. 5圈(540° )。遭受大风袭击时,如果采用刹车装置将旋转臂架锁死的话,一旦遭遇大风,可能致使整个塔身严重扭曲变形,甚至造成倒塌事故。为了避免这种事故发生,在塔吊停止工作时,要求让臂架处于自由旋转状态,即在风力的作用下臂架能够跟随风向自由旋转。但这种状运行况存在着一种隐患,即当塔吊停止运行后,由于惯性滑移或者风力的作用使臂架朝一个方向旋转运行。由于回转限位器内部凸轮只能转I圈(360° ),原设计凸轮撞块有效碰撞行程较小(仅有5_左右,相当于可旋转10° ),使得微动开关动作后容易又复位。操作工不知情情况下操作,从而导致臂架朝该方向多运行,比如多运行了 I. 5圈(540° ),甚至更多圈。然而由于电缆是跟随臂架一起旋转,所以电缆也将朝该方向多缠绕了 1.5圈(540° ),甚至更多。长此以往,将导致电缆产生严重缠绕现象,造成绝缘层破损,甚至电缆出现断裂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电缆缠绕甚至断裂的缺陷,提供一种塔吊回转机构电气控制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塔吊回转机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一回转机构主回路,一回转机构控制回路,一回转限位器,其中,所述回转机构控制回路包括一正转限位常闭开关,一反转限位常闭开关,一正转控制常闭开关,一反转控制常闭开关,一正转控制接触器和一反转控制接触器,所述回转限位器包括一用于改变所述正转限位常闭开关状态的正转限位凸轮撞块和一用于改变所述反转限位常闭开关状态的反转限位凸轮撞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控制回路还包括一正转极限常闭开关,一反转极限常闭开关,一第一中间继电器,一第二中间继电器,一第一中间继电器常开开关,一第二中间继电器常开开关,其中,所述反转控制常闭开关、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常开开关和所述正转控制接触器串联连接构成一正转控制支路;所述正转控制常闭开关、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常开开关和所述反转控制接触器串联连接构成一反转控制支路;所述正转限位常闭开关、所述正转极限常闭开关和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串联连接构成一第一中间继电器支路;所述反转限位常闭开关、所述反转极限常闭开关和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串联连接构成一第二中间继电器支路,所述正转控制支路、所述反转控制支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支路、和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支路并联连接,所述回转限位器还包括一用于改变所述正转极限常闭开关状态的正转极限凸轮撞块和一用于改变所述反转极限常闭开关状态的反转极限凸轮撞块。较佳的,所述回转机构控制回路还包括一第一中间继电器常闭开关,一第二中间继电器常闭开关,一正转极限提示灯和一反转极限提示灯,其中,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常闭开关与所述正转极限提示灯串联连接构成一正转极限提示灯支路;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常闭开关与所述反转极限提示灯串联连接构成一反转极限提示灯支路,所述正转控制支路、所述反转控制支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支路、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支路、所述正转极限提示灯支路和所述反转极限提示灯支路并联连接。这样,便利了操作工的判断。较佳的,所述正转控制支路、所述反转控制支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支路、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支路、所述正转极限提示灯支路和所述反转极限提示灯支路直接并联连接在两条电源线上。较佳的,所述正转限位凸轮撞块、所述反转限位凸轮撞块、所述正转极限凸轮撞块和所述反转极限凸轮撞块的有效碰撞区域为扇形结构。 —种塔吊回转机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一回转机构主回路,一回转机构控制回路,一回转限位器,其中,所述回转机构控制回路包括一正转限位常闭开关,一反转限位常闭开关,一正转控制常闭开关,一反转控制常闭开关,一正转控制接触器和一反转控制接触器,所述回转限位器包括一用于改变所述正转限位常闭开关状态的正转限位凸轮撞块和一用于改变所述反转限位常闭开关状态的反转限位凸轮撞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控制回路还包括一正转极限常闭开关,一反转极限常闭开关,其中,所述反转控制常闭开关、所述正转限位常闭开关、所述正转极限常闭开关和所述正转控制接触器串联连接构成一正转控制回路;所述正转控制常闭开关、所述反转限位常闭开关、所述反转极限常闭开关和所述反转控制接触器串联连接构成一反转控制回路,所述正转控制回路和所述反转控制回路并联连接,所述回转限位器还包括一用于改变所述正转极限常闭开关状态的正转极限凸轮撞块和一用于改变所述反转极限常闭开关状态的反转极限凸轮撞块。较佳的,所述正转控制回路和所述反转控制回路直接并联连接在两条电源线上。较佳的,所述正转限位凸轮撞块、所述反转限位凸轮撞块、所述正转极限凸轮撞块和所述反转极限凸轮撞块的有效碰撞区域为扇形结构。本技术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增加正转极限和反转极限触点,同时相应改进控制电路和凸轮撞块结构,大大减少了电缆缠绕甚至断裂的现象,有效地提升了塔吊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的回转机构主回路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回转机构控制回路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凸轮撞块结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吊回转机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一回转机构主回路,一回转机构控制回路,一回转限位器,其中,所述回转机构控制回路包括一正转限位常闭开关,一反转限位常闭开关,一正转控制常闭开关,一反转控制常闭开关,一正转控制接触器和一反转控制接触器,所述回转限位器包括一用于改变所述正转限位常闭开关状态的正转限位凸轮撞块和一用于改变所述反转限位常闭开关状态的反转限位凸轮撞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控制回路还包括一正转极限常闭开关,一反转极限常闭开关,一第一中间继电器,一第二中间继电器,一第一中间继电器常开开关,一第二中间继电器常开开关,其中,所述反转控制常闭开关、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常开开关和所述正转控制接触器串联连接构成一正转控制支路;所述正转控制常闭开关、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常开开关和所述反转控制接触器串联连接构成一反转控制支路;所述正转限位常闭开关、所述正转极限常闭开关和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串联连接构成一第一中间继电器支路;所述反转限位常闭开关、所述反转极限常闭开关和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串联连接构成一第二中间继电器支路,所述正转控制支路、所述反转控制支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支路、和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支路并联连接,所述回转限位器还包括一用于改变所述正转极限常闭开关状态的正转极限凸轮撞块和一用于改变所述反转极限常闭开关状态的反转极限凸轮撞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荣,徐立成,陆仁范,张红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