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导线入口结构及自行车车架。该导线入口结构的导线入口设置于自行车车架的下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入口为楔形凹槽,在槽底以及槽壁上各设置一导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分别设置机械变速导线孔以及电子变速导线孔,增加了自行车车架的通用性,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同时,针对电子变速自行车设置入口盖,使得自行车外形更加美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自行车车架以及导线入口技术,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导线入口结构及自行车车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变速自行车,通常可包括机械变速以及电子变速两种变速类型。而且,一辆自行车上通常只设置有机械变速或电子变速中的一种。针对机械变速,需要在车架下管中设置内导管进行走线,同时需要在下管上设置内导管入口。对该内导管入口也有特别设计,其需要使线路尽量沿直线方向在内导管中延 伸。针对电子变速,则只需在下管中走线,并在下管上设置一孔洞作为线路入口即可。由于车架通常可以通用,同一款自行车的不同型号可使用同样的车架,比如同一款自行车中使用机械变速或者使用电子变速的都可以使用相同的车架,如果仅仅是因为“线路入口”的不同而使得车架不具通用性,将给自行车车架的生产厂家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导线入口结构,提升了自行车车架的通用性,方便实用。本技术提出一种导线入口结构,其导线入口设置于自行车车架的下管上,所述导线入口为楔形凹槽,在槽底以及槽壁上各设置一导线孔。优选地,所述槽底的导线孔为电子变速导线孔,所述槽壁的导线孔为机械变速导线孔。优选地,所述电子变速导线孔设置在靠近槽壁的槽底一侧。优选地,所述导线入口结构还包括入口盖,与所述导线入口配合,盖住所述导线入口。优选地,所述入口盖为塑胶盖。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自行车车架,设置有导线入口结构,其导线入口设置于自行车车架的下管上,所述导线入口为楔形凹槽,在槽底以及槽壁上各设置一导线孔。优选地,所述槽底的导线孔为电子变速导线孔,所述槽壁的导线孔为机械变速导线孔。优选地,所述电子变速导线孔设置在靠近槽壁的槽底一侧。优选地,所述导线入口结构还包括入口盖,与所述导线入口配合,盖住所述导线入口。优选地,所述入口盖为塑胶盖。本技术通过分别设置机械变速导线孔以及电子变速导线孔,增加了自行车车架的通用性,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同时,针对电子变速自行车设置入口盖,使得自行车外形更加美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导线入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自行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I和图2,提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导线入口结构。该导线入口结构的导线入口 20设置于自行车车架10的下管11上,该导线入口 20可为楔形凹槽,并且在槽底21以及槽壁22上各设置一导线孔。上述槽底21的导线孔可为电子变速导线孔210,上述槽壁22的导线孔可为机械变速导线孔220。当该自行车车架10应用于机械变速自行车时,机械变速器导线可通过楔形凹槽以及槽壁22上的机械变速导线孔220,进入到下管11中设置的内导管110中,实现机械变速。当该自行车车架10应用于电子变速自行车时,电子变速器导线可通过槽底21的电子变速导线孔210,进入到下管11中,实现电子变速。在电子变速自行车中,由于直接在下管11中走线,不需要使用内导管110,则为机械变速而设的上述楔形凹槽以及机械变速导线孔220不需要使用(该机械变速导线孔220与内导管110配套使用)。因此,可在靠近槽壁22的槽底21 —侧设置电子变速导线孔210。为使外形更美观,配合上述楔形的导线入口 20还设置有入口盖(图未示出),可在电子变速自行车中使用该入口盖盖住该导线入口 20。该入口盖可为塑胶材料所制作的塑胶盖,并且需配合电子变速器的走线。上述导线入口结构,通过分别设置机械变速导线孔220以及电子变速导线孔210,增加了自行车车架10的通用性,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同时,针对电子变速自行车设置入口盖,使得自行车外形更加美观。参照图2,还提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架10。该自行车车架10可设置有导线入口结构,该导线入口结构可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导线入口结构,其导线入口设置于自行车车架的下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入口为楔形凹槽,在槽底以及槽壁上各设置一导线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线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的导线孔为电子变速导线孔,所述槽壁的导线孔为机械变速导线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变速导线孔设置在靠近槽壁的槽底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入口结构还包括 入口盖,与所述导线入口配合,盖住所述导线入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线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盖为塑胶盖。6.一种自行车车架,设置有导线入口结构,其导线入口设置于自行车车架的下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入口为楔形凹槽,在槽底以及槽壁上各设置一导线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入口结构如上述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入口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导线入口结构及自行车车架。该导线入口结构的导线入口设置于自行车车架的下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入口为楔形凹槽,在槽底以及槽壁上各设置一导线孔。本技术通过分别设置机械变速导线孔以及电子变速导线孔,增加了自行车车架的通用性,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同时,针对电子变速自行车设置入口盖,使得自行车外形更加美观。文档编号B62K19/30GK202624532SQ20122004672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4日专利技术者谭伟坤 申请人:深圳市喜德盛碳纤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线入口结构,其导线入口设置于自行车车架的下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入口为楔形凹槽,在槽底以及槽壁上各设置一导线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伟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喜德盛碳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