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和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060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用于承装电动汽车电池盒,包括:上盖、下支撑盒体和液压连接机构,其中:所述上盖和下支撑盒体通过所述液压连接机构控制纵向开合;所述下支撑盒体的盒围三面固定,一面可开合;所述上盖侧围焊接于所述电动汽车底盘上,所述下支撑盒体的盒围内设置有与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盒适应的接电端子。所述电动汽车具备焊接于所述电动汽车底盘的电池支撑机构,所述电池支撑机构通过液压连接机构控制上盖和下支撑盒体的开合,实现电池的放入和拉出,该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放置形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后座或后备箱放置及更换电池所存在的平衡性差,占用汽车可利用空间和安全性能低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电池换电
,更具体地说,涉及ー种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和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其以环保节能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及市场推广。现有供应车载电源多为安装于电动汽车后座或后备箱位置的电池箱或电池盒,所述电池箱或电池盒与设置于电动汽车后座或后备箱上的电触点连接为所述电动汽车供电。然而采用后座或后备箱放置及更换电池的方式,成组的电池重量集中于电动汽车 后部,车辆在行进时的车身平衡稳定性能受到影响,同时,所述电池箱或电池盒与驾乘人员在同一空间,不仅占用了车辆后备箱或车内的空间,且当出现电池过流或线路短路故障出现时,易出现火灾及瀑炸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和电动汽车,以实现电动汽车电池盒设置在底盘位置,不仅节省电动汽车空间且增加了电动汽车使用安全性,以及増加了汽车运行的平衡性。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用于承装电动汽车电池盒,包括上盖、下支撑盒体和液压连接机构,其中所述上盖和下支撑盒体通过所述液压连接机构控制纵向开合;所述下支撑盒体的盒围三面固定,一面可开合;所述上盖侧围焊接于所述电动汽车底盘上,所述下支撑盒体的盒围内设置有与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盒适应的接电端子。优选地所述液压连接机构有两组,各组液压连接机构包括四个支撑杆记为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以及,ー个液压伸缩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上盖侧部;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下支撑盒体侧部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液压伸缩杆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液压伸缩杆另一端。所述下支撑盒体底部设置有并行排列的滚轴。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盒包括封闭盒体;设置于盒体内部的多个分隔定位档;装配于两个所述分隔定位档之间的成组扁平电池,所述成组扁平电池的电能传输线通入集线槽;所述集线槽端部设置的输出接电端子;以及,控制所述成组扁平电池充放电參量,并与所述成组扁平电池的状态控制线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封闭盒体底部设置有散热孔列。ー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干,包括电动汽车本体和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用于承装电动汽车电池盒,包括上盖、下支撑盒体和液压连接机构,其中所述上盖和下支撑盒体通过所述液压连接机构控制纵向开合;所述下支撑盒体的盒围三面固定,一面可开合; 所述上盖侧围焊接于所述电动汽车底盘上,所述下支撑盒体的盒围内设置有与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盒适应的接电端子。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和电动汽车,具备焊接于所述电动汽车底盘的电池支撑机构,所述电池支撑机构通过液压连接机构控制上盖和下支撑盒体的开合,实现电池的放入和拉出,该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放置形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后座或后备箱放置及更换电池所存在的平衡性差,占用汽车可利用空间和安全性能低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ー种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透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ー种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液压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ー种电动汽车电池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ー种电动汽车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ー种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和电动汽车,以实现电动汽车电池盒设置在底盘位置,不仅节省电动汽车空间且增加了电动汽车使用安全性,以及增加了汽车运行的平衡性。图I示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用于承装电动汽车电池盒,包括上盖I、下支撑盒体2和液压连接机构3,其中所述上盖I和下支撑盒体2通过所述液压连接机构3控制纵向开合;所述下支撑盒体2的盒围三面固定,一面可开合; 所述可开合的一面用于将电动汽车电池盒放入或拉出,在装载好电动汽车电池盒吋,该可开合的一面将被固定,此时所述下支撑盒体被所述上盖I从外围扣合及固定。所述上盖I侧围焊接于所述电动汽车底盘上,所述下支撑盒体2的盒围内设置有与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盒适应的接电端子。为了实施例的清晰起见,优选所述液压连接机构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所述液压连接机构3有两组,所述液压连接结构分别装设于除所述可开合的一面,以及设置有接电端子一面的两个侧围外部,各组液压连接机构3包括四个支撑杆记为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和第四支撑杆7,以及,一个液压伸缩杆8 ;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上盖侧部;所述第三支撑杆6和所述第四支撑杆7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下支撑盒体侧部上;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所述第三支撑杆6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液压伸缩杆8 —端;所述第二支撑杆5和所述第四支撑杆7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液压伸缩杆8另ー端。为了电池盒的拉出和放入方便,并减少对电池盒的损伤,所述下支撑盒体底部设置有并行排列的滚轴辅助所述电池盒在所述下支撑盒体上的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下支撑盒体的在所述滚轴结构外围还设置密封外层,以保护所述支撑机构免受外力冲击。且所述液压连接机构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现形式。如图3所示,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适于安装于电动汽车底盘的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盒,包括封闭盒体9;设置于盒体9内部的多个分隔定位档10 ;装配于两个所述分隔定位档10之间的成组扁平电池11,所述成组扁平电池11的电能传输线通入集线槽12 ;所述集线槽12端部设置的输出接电端子13 ;以及,控制所述成组扁平电池充放电參量,并与所述成组扁平电池11的状态控制线连接的处理器14。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盒中的电池组利用分割定位档将扁平电池组固定及分隔,由处理器控制充放电參量,该扁平电池盒呈扁平状,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空间小且集成多组动カ电池,实现了电池盒在电动汽车底盘的盛放和供电。而为了所述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便于散热的需要所述封闭盒体底部设置有散热孔列(未在图中标示出)。图2示出了ー种电动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本体15和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16,所述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參见图I图示及其说明,不再在此处赘述。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和电动汽车,具备焊接于所述电动汽车底盘的电池支撑机构,所述电池支撑机构通过液压连接机构控制上盖和下支撑盒体的开合,实现电池的放入和拉出,该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放置形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后座或后备箱放置及更换电池所存在的平衡性差,占用汽车可利用空间和安全性能低的技术问题。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于承装电动汽车电池盒,包括:上盖、下支撑盒体和液压连接机构,其中:所述上盖和下支撑盒体通过所述液压连接机构控制纵向开合;所述下支撑盒体的盒围三面固定,一面可开合;所述上盖侧围焊接于所述电动汽车底盘上,所述下支撑盒体的盒围内设置有与所述电动汽车电池盒适应的接电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汪滨戴咏夏邓光斌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电力局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市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