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光伏器件技术

技术编号:813181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4:27
一种光学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光伏器件。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基底;抗反射膜,覆盖于所述基底上,所述抗反射膜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基底上的纳米棒,所述纳米棒与所述基底不相接触的端面形成有台阶结构。一种光伏器件,包括:所述的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中的基底为透明基底;太阳能电池,位于所述透明基底未设置抗反射膜的一侧。相应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光学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多个纳米棒;在所述纳米棒与所述基底不相接触的端面形成台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抗反射膜的减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光伏器件
技术介绍
光在传播时,在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通常会有一部分改变传播方向而返回原来介质中。这被称为光的反射。通常,不同介质之间折射率的差异越大,光在该分界面处的反射将越强。飞蛾的复眼可以被看作是由六角形纳米结构突起有序排列而成的阵列结构。这个阵列被认为是角膜表面的同质透明层,每一个纳米结构突起相当于一个减反射单元。这样的结构使得飞蛾的复眼具有低反光性,使其看起来异常黑。因此,即使飞蛾在夜间飞行也不易被察觉。这样的效应被称为蛾眼效应。在光学领域中,基于蛾眼效应的抗反射技术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热点。下面结合蛾眼结构的不同光学模型,对蛾眼结构抗反射作用的原理进行说明。参考图1,示出了一种蛾眼结构模型的等效示意图。根据绕射理论,当蛾眼结构I的表面具有微突起的结构变化时(即蛾眼结构I中的小台阶高度差接近或小于光波长时), 这种微突起的结构变化将引起材料折射率的微变化,会形成自空气至蛾眼结构I折射率nl、n2、n3、n4依次增大的趋势,从而减少光的反射。参考图2,示出了另一种蛾眼结构模型的等效示意图。当参考图I中的微突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抗反射膜,覆盖于所述基底上,所述抗反射膜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基底上的纳米棒,所述纳米棒与所述基底不相接触的端面形成有台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鋆鑫王正佳陈捷
申请(专利权)人:法国圣戈班玻璃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