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2829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精度地分注微量液体的分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分注方法使用管将第1液体从容纳有上述第1液体和第2液体的第1容器分注至第2容器,包含如下工序:第1吸引工序,将上述第2液体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第2吸引工序,将上述第1液体从上述管的上述一端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第3吸引工序,将上述第2液体从上述管的上述一端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第1排出工序,将在上述第3吸引工序中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的上述第2液体从上述管排出至上述第2容器;第2排出工序,将在上述第2吸引工序中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的上述第1液体从上述管排出至上述第2容器;以及第3排出工序,将在上述第1吸引工序中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的上述第2液体的至少一部分从上述管排出至上述第2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的。
技术介绍
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确立了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链反应)的技术。最近,PCR法中的扩增精度、检测灵敏度提高,变得能够将极微量的试样(DNA等)进行扩增、检测、分析。由于用于PCR的试样、试剂通常稀少且高价,因此从费用和效率方面考虑,PCR反 应液的量(体积)越小越优选。因此,期望能够尽可能减小PCR反应液的液量而进行操作的方法。作为操作微量液体的方法的例子,在日本特开2004-025148号公报中公开了将作为对象的液体用不与该液体混和而相互分离的送液用液体在细管中进行转移的方法。另夕卜,在日本特开2007-175002号公报中公开了作为基因分析装置的使PCR反应液在流路内移动而进行PCR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上述现有技术文献中公开的方法是将作为对象的液体以比O. 5 μ L (微升)大的体积进行操作的方法。因此,成为对象的液体本身被另行更加大规模地制备。因此,成为对象的液体的制备例如可以使用市售的设备、实验器具进行。但是,特别是在最近的PCR中,由于微量反应的技术提高、低成本化的需求倍增,要求以IyL左右的体积制备成为对象的液体。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将纳升(nL)级(不足I μ L)的试样、试剂的溶液以精确的体积进行计量、送液等而进行操作,但是在为现有文献所公开的方法等中使用的以往的时,难以进行精密的操作。例如,即便在使用被认为比较精密的手动移液管的情况下,若液体的体积不足O. 2 μ L,则也难以高精度地进行计量、送液、分注。另外,微升或纳升级(不足100 μ L)的微量液体存在在计量、分注等作业中液体的一部分蒸发的情况,还存在液量变动或溶质浓度变动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几个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高精度地分注微量液体的。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能够以以下方式或者应用例实现。应用例I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的一个方式是使用管将第I液体从容纳有上述第I液体和第2液体的第I容器分注至第2容器的,其中,第2液体不与上述第I液体混和且比重小于上述第I液体,该方法包含如下工序第I吸引工序,将上述第2液体从上述管的一端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第2吸引工序,将容纳在上述第I容器中的上述第I液体从上述管的上述一端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第3吸引工序,将容纳在上述第I容器中的上述第2液体从上述管的上述一端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第I排出工序,将在上述第3吸引工序中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的上述第2液体排出至上述第2容器;第2排出工序,将在上述第2吸引工序中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的上述第I液体排出至上述第2容器中的上述第2液体中;以及第3排出工序,将在上述第I吸引工序中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的上述第2液体的至少一部分排出至上述第2容器。根据本应用例的,第I液体在由第I容器容纳的状态下以及在吸引工序和排出工序中为由第2液体密封的状态,因此难以与气相(大气等)接触。即,根据本应用例的,第I液体在从第I容器被分注至第2容器时,在与第2液体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操作,因此难以与大气等接触。因此,抑制构成成分从第I液体蒸发到气相、水等其它物质从气相混入第I液体。由此,可抑制减小第I液体的溶剂和溶质的浓度变动,能够进行精确 的分注。另外,根据本应用例的,在第2排出工序中,第I液体被排出至第2液体中。因此,在第2排出工序中,第I液体难以残存于管内或者管的一端附近。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将第I液体从第I容器分注至第2容器。这里,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分注是指将液体分成规定量而从某个容器转移到其它容器。就分注的用语而言,在生物化学领域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在英语中与“dispense”相当。应予说明,进行分注的器具被称作分注器等,在英语中被称作“dispenser”。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不限于生物化学领域,而能够适用于化学、药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广泛的领域。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分注”包含从规定的容器取出液体并将该液体的至少一部分导入至其它容器、和从规定的容器取出液体并将规定量的该液体分别导入至多个其它规定的容器。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管是指具有第I液体能够在该管内维持活塞状形状的内径的筒。另外,所谓液体具有活塞状形状的状态是指沿管的纵向存在基本上仅该液体占有的部分而其它物质由该液体划分开的状态。这里的基本上是指例如可以在管的内壁存在薄膜状的其它物质(第2液体等)。应用例2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的一个方式是使用管将第I液体和第3液体从容纳有上述第I液体和的第2液体的第I容器以及容纳有上述第2液体和上述第3液体的第3容器排出至第2容器的,其中,第2液体不与上述第I液体混和且比重小于上述第I液体,第3液体不与上述第2液体混和且比重大于上述第2液体,该方法包含如下工序 第I吸引工序,将上述第2液体从上述管的一端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第2吸引工序,将容纳在上述第I容器中的上述第I液体从上述管的上述一端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第3吸引工序,将容纳在上述第I容器中的上述第2液体从上述管的上述一端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第4吸引工序,将容纳在上述第3容器中的上述第3液体从上述管的上述一端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第5吸引工序,将容纳在上述第3容器中的上述第2液体从上述管的上述一端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第I排出工序,将在上述第5吸引工序中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的上述第2液体排出至上述第2容器;第2排出工序,将在上述第4吸引工序中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的上述第3液体排出至上述第2容器;第3排出工序,将在上述第3吸引工序中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的上述第2液体的一部分排出至上述第2容器;第4排出工序,将在上述第3排出工序中残留在管的内部的上述第2液体排出至上述第2容器;第5排出工序,将在上述第2吸引工序中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的上述第I液体排出至上述第2容器;以及第6排出工序,将在上述第I吸引工序中吸引至上述管的内部的上述第2液体的至少一部分排出至上述第2容器。根据本应用例的,在被从第I容器和第3容器容纳至第2容器的状态下、以及在吸引工序和排出工序中,第I液体和第3液体为由第2液体密封的状态,因此难以与气相(大气等)接触。即,根据本应用例的,第I液体和第3液体在被分注时,在与第2液体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操作,因此难以与大气等接触。因此,抑制第I液体和第3液体的构成成分从第I液体和第3液体蒸发到气相、水等其它物质从气相混入第I液体或者第3液体。由此,可抑制减小第I液体和第3液体的浓度变动,能够进行精确的分注。另外,根据本应用例的,在第5排出工序中,第3液体被排出至第2液体中,在第2排出工序中,第I液体被排出至第2液体中。因此,在第5排出工序和第2排出 工序中,第3液体和第I液体难以残存于管内或者管的一端附近。因此,能够将第I液体和第3液体高精度地分注至第2容器。应用例3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的一个方式是使用一端被打开且在另一端连接有贮液器的管将第I液体和第3液体从容纳有上述第I液体和第2液体的第I容器以及容纳有上述第2液体和上述第3液体的第3容器分注至第2容器的,其中,第2液体不与上述第I液体混和且比重小于上述第I液体,第3液体不与上述第2液体混和且比重大于上述第2液体,该方法包含如下工序第I吸引工序,将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注方法,使用管将第1液体从容纳有所述第1液体和第2液体的第1容器分注至第2容器,其中,第2液体不与所述第1液体混和且比重小于所述第1液体,该分注方法包含如下工序:第1吸引工序,将所述第2液体从所述管的一端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第2吸引工序,将容纳在所述第1容器中的所述第1液体从所述管的所述一端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第3吸引工序,将容纳在所述第1容器中的所述第2液体从所述管的所述一端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第1排出工序,将在所述第3吸引工序中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的所述第2液体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第2排出工序,将在所述第2吸引工序中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的所述第1液体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中的所述第2液体中;以及第3排出工序,将在所述第1吸引工序中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的所述第2液体的至少一部分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2 JP 2011-1386741.ー种分注方法,使用管将第I液体从容纳有所述第I液体和第2液体的第I容器分注至第2容器,其中,第2液体不与所述第I液体混和且比重小于所述第I液体,该分注方法包含如下エ序 第I吸引エ序,将所述第2液体从所述管的一端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 第2吸引エ序,将容纳在所述第I容器中的所述第I液体从所述管的所述一端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 第3吸引エ序,将容纳在所述第I容器中的所述第2液体从所述管的所述一端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 第I排出エ序,将在所述第3吸引エ序中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的所述第2液体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 第2排出エ序,将在所述第2吸引エ序中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的所述第I液体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中的所述第2液体中;以及 第3排出エ序,将在所述第I吸引エ序中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的所述第2液体的至少一部分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2.ー种分注方法,使用管将第I液体和第3液体从容纳有所述第I液体和第2液体的第I容器、以及容纳有所述第2液体和所述第3液体的第3容器分注至第2容器,其中,所述第2液体不与所述第I液体混和且比重小于所述第I液体,所述第3液体不与所述第2液体混和且比重大于所述第2液体,该分注方法包含如下エ序 第I吸引エ序,将所述第2液体从所述管的一端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 第2吸引エ序,将容纳在所述第I容器中的所述第I液体从所述管的所述一端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 第3吸引エ序,将容纳在所述第I容器中的所述第2液体从所述管的所述一端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 第4吸引エ序,将容纳在所述第3容器中的所述第3液体从所述管的所述一端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 第5吸引エ序,将容纳在所述第3容器中的所述第2液体从所述管的所述一端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 第I排出エ序,将在所述第5吸引エ序中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的所述第2液体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 第2排出エ序,将在所述第4吸引エ序中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的所述第3液体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 第3排出エ序,将在所述第3吸引エ序中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的所述第2液体的一部分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 第4排出エ序,将在所述第3排出エ序中残留在管的内部的所述第2液体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 第5排出エ序,将在所述第2吸引エ序中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的所述第I液体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以及 第6排出エ序,将在所述第I吸引エ序中吸引至所述管的内部的所述第2液体的至少一部分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3.ー种分注方法,使用一端被打开且在另一端连接贮液器的管将第I液体和第3液体从容纳有所述第I液体和第2液体的第I容器,以及容纳有所述第2液体和所述第3液体的第3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祐司高城富美男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