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车辆用手柄操作装置,其中,小型车辆用手柄操作装置在手柄管的一端设有卷挂部,该手柄管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装在杆状转向把手上,在覆盖上述卷挂部并固定在上述转向把手上的外壳上,支承有指向上述转向把手的长度方向地配置的外线缆的一端部,内线缆的一端部从上述外线缆的一端部突出,且卷挂并连结在上述卷挂部上,该内线缆与上述外线缆一同构成连结在被操作部上的操作线缆,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穿插在该外线缆中。
技术介绍
由专利文献I已知,为了配置节气门线缆以使其从固定在杆状转向把手上的外壳指向转向把手的长度方向,而将安装在节气门线缆的端部上的球接头(round joint)螺合组装到外壳上的技术。·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193869号公报但是,上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中,在将球接头螺合组装到外壳上时很耗费时间,有待谋求组装工时的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车辆用手柄操作装置,当配置操作线缆以使其从固定在杆状转向把手上的外壳指向转向把手的长度方向时,能够谋求缩短将操作线缆向外壳组装的组装工时。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车辆用手柄操作装置,其中,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装在杆状的转向把手(15)上的手柄管(16)的一端设有卷挂部(17),在覆盖所述卷挂部(17)并固定在所述转向把手(15)上的外壳(24、64)上,支承有指向所述转向把手(15)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外线缆(20)的一端部,内线缆(21)与所述外线缆(20)一同构成连结在被操作部上的操作线缆(19),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穿插在该外线缆(20)中,所述内线缆(21)的一端部从所述外线缆(20)的一端部突出,卷挂并连结在所述卷挂部(17)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4、64)以使第一外壳半体(25、65)和第二外壳半体(26、66) ...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4 JP 2011-1403231.一种小型车辆用手柄操作装置,其中,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装在杆状的转向把手(15)上的手柄管(16)的一端设有卷挂部(17),在覆盖所述卷挂部(17)并固定在所述转向把手(15)上的外壳(24、64)上,支承有指向所述转向把手(15)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外线缆(20)的一端部,内线缆(21)与所述外线缆(20) —同构成连结在被操作部上的操作线缆(19),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穿插在该外线缆(20)中,所述内线缆(21)的一端部从所述外线缆(20)的一端部突出,卷挂并连结在所述卷挂部(17)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24、64)以使第一外壳半体(25、65)和第二外壳半体(26、66)相互结合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外壳半体(25、65)以使能够在沿着所述转向把手(15)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分离、结合的一对外壳构成部件(27、28 ;67、68)结合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二外壳半体(26、66)将所述转向把手(15)夹在其与第一外壳半体(25、65)之间, 第一外壳半体(25、65)形成为具有将所述外线缆(20)的一端部夹持在一对所述外壳构成部件(27、28 ;67、68)之间的线缆夹持部(25a、65a);和从所述线缆夹持部(25a、65a)向外侧方延伸的线缆引导部(25b、65b),所述线缆引导部(25b、65b)形成为,使夹持在一对所述外壳构成部件(27、28 ;67、68)之间的所述外线缆(20)指向所述转向把手(15)的长度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小型车辆用手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缆夹持部(25a、65a)上,配设有使一对所述外壳构成部件(27、28 ;67、68)相互连结而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込良夫,山本馨,坂本顺一,丸山智千,出羽圭吾,與仓康文,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