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灵芝菌丝粉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制作谷物培养基;(二)、制作液体菌种;(三)、谷物培养基接种;(四)、接好菌种的瓶送入长菌室;(五)、在每瓶培养基长满菌丝后,送入挖瓶车间,将瓶内菌丝挖出;(六)、将菌丝放入热风烘干机内进行烘干;(七)、将烘干的玉米菌丝、小麦菌丝、大豆菌丝按照58-62%:34-36%:4-6%的比例粗粉;(八)、将粉碎的粗粉放入混合搅拌机内,加水搅拌均匀,在含水量达10%后进行膨化,膨化温度控制在109℃-111℃;(九)、将膨化好的粒状菌丝送入超微粉碎机内粉碎成150目粉末,进行包装,即为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口感好、易消化,具有免疫调节、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保健品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灵芝菌丝粉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灵芝菌丝粉是由灵芝孢子萌发形成菌丝,灵芝菌丝不断分解吸收养分,在适当的光照、湿度、温度等条件适宜时就形成了灵芝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弹射孢子粉。灵芝子实体所需要的构成物质,一半以上来源于菌丝体中的贮存养分,所以菌丝体的营养含量比子实体高出很多。现在灵芝的生产加工工艺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孢子粉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一般是采用破碎技术,对孢子粉进行破碎,但这种技术破碎率低,孢子粉中的有效成分不能得到有效地提取,利用价值低;二是对灵芝菌丝体中灵芝多糖、灵芝三萜等有效成分的提取, 现在大多数企业采取土豆和黄豆作为培养基、液体菌种培育、大型反应罐生产、最后提取浓缩液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得大多数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在提取浓缩液的过程中随着液体流失,造成白白浪费,灵芝的价值没有得到最大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灵芝菌丝粉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灵芝菌丝粉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作谷物培养基 (1)、将玉米、小麦、大豆清洗干净,分别放入容器中加水用蒸汽加热,温度控制在IOO0C -105°c,压力O. 04-0. 06兆帕,玉米需60-80分钟,小麦需15-20分钟,大豆25-30分钟; (2)、蒸煮后使用自动装瓶机分别装入瓶中,放进灭菌罐中进行灭菌,温度121。。_125°C,压力 O. 14-0. 16 兆帕,时间 2. 5-3. 5 小时; (3)、当灭菌压力降至零时,温度在80°C-90°C时,送入强制冷却室降温,当温度降至28°C时送入无菌接种室等待接种,接种室室内温度为24-26°C,正压操作; (二)、制作液体菌种 (1)、选育优质赤灵芝菌种; (2)、制备母种培养基按以下重量配比配料马铃薯70-80%、麸皮18-19%、蛋白胨O. 7-0. 8%、磷酸二氢钾 O. 3-0. 4%、硫酸镁 O. 01-0. 03%、维生素 B1 O. 7-0. 8%、琼脂 6_7%,将马铃薯去皮切块(5mm*5mm),与麸皮一起放入水中煮沸,文火15-20分钟,后用3_4层纱布过滤,过滤后补足水分到1000毫升,将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琼脂按顺序加入,调节PH值至6. 5-7. 3,灭菌后为5. 5-7. 0,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趁热分装试管,装入量是试管高度的1/4,塞棉后外包一层牛皮纸扎紧,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灭菌时将试管培养基竖直放入高压灭菌锅铁筐中,压力O. 12-0. 15兆帕、温度120°C _125°C、时间35-42分钟,灭菌结束后,高压灭菌锅压力回零,将高压灭菌锅盖稍微打开一些,停10分钟后再取出试管,趁热摆成斜面,斜面长度为试管的2/3,凝固后就是斜面培养基,为了检查灭菌是否彻底,将斜面培养基放在30°C _35°C的环境下,培养45-50小时,若无杂菌菌落方可使用; (3)、将符合条件的试管,放入超净工作台,开启紫外线灯照射25-35分钟,进行空间消毒,用75%的酒精对工作台面、手、接种机等进行消毒,用酒精灯对接种针消毒,然后将初次分离选育的赤灵芝菌种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放入恒温箱,温度25°C -28°C,培养5-7天,待斜面菌丝长满,作为母种在大量生产时使用; (4)、制作摇瓶培养基摇瓶培养基按以下重量配比配料马铃薯70-80%、麸皮19-20%、蛋白胨 O. 7-0. 8%、磷酸二氢钾 O. 3-0. 4%、硫酸镁 O. 1-0. 3 %、维生素 B1O. 7-0. 8%,灭菌与母种培养基方法相同,待温度降到25°C _28°C时,将菌种从试管取出4块面积为5mm*5mm的菌块,放入摇瓶液面上,放进恒温箱,26°C -28°C,培养48-72小时,待菌块长成圆形(0l2mm)时放在摇床上摇动,每分钟120-150转,旋转培养65-72小时后有菌丝球形成即可待用; (5)、制作反应罐培养基按以下重量比配料黄豆16-17%、淀粉34-35%、糖24_25%、葡萄糖18-22%、磷酸二氢钾I. 6-1. 7%、硫酸镁I. 1-1. 2%、蛋白胨I. 6-1. 7%、维生素B1O. 1-0. 2%、豆油O. 8-0. 9%,把黄豆打浆过滤,淀粉用凉水稀释后加热至60°C,与豆浆混合,再按顺序加入糖、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蛋白胨、维生素B1混合到反应罐,待反应罐加水到500升容量,开始升温,培养液温度升至80°C时,用无菌气体搅拌,清除产生的杂质和气沫,再加入豆油,反应罐封盖继续升温,温度升至100°C时排气一次,继续升温,使温度达到120°C _122°C,压力O. 14-0. 16兆帕,培养基产生的热量与压力,从呼吸器进出管道排出灭菌25-35分钟,关闭呼吸器进出口开关,保持温度120°C_122°C、压力O. 14-0. 16兆帕、25-35分钟,开始用冷却水降温,使温度降至26-28°C时,准备接种; (6)、首先在反应罐进菌种接口处点燃酒精火源,在火中对准摇瓶菌种接种管,接好后抬高摇瓶让菌种流入反应罐,关闭接种阀,反应罐进入正常操作,压力O. 05-0. 07兆帕,温度25°C -28°C,培养65-72小时,观察、化验菌种正常,准备给谷物培养基接种; (三)、谷物培养基接种反应罐的菌种管道与接种机相连,经高温120°C气体灭菌,25-35分钟后开始进行谷物培养基的接种,接种机对准步骤(一)中已经灭好菌的玉米、小麦、大豆的瓶装培养基,进行接种; (四)、接好菌种的瓶送入长菌室,在温度25°C_28°C深层发酵18-22天; (五)、在每瓶培养基长满菌丝后,送入挖瓶车间,将瓶内菌丝挖出; (六)、将菌丝放入热风烘干机内进行烘干,温度78°C-82°C,含水量小于2% ; (七)、将烘干的玉米菌丝、小麦菌丝、大豆菌丝按照58-62%34-36% :4_6%的比例粗粉; (八)、将粉碎的粗粉放入混合搅拌机内,加水搅拌均匀,在含水量达10%后进行膨化,膨化温度控制在109°c -lire ; (九)、将膨化好的粒状菌丝送入超微粉碎机内粉碎成150目粉末,进行包装,即为成品; 一种灵芝菌丝粉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作谷物培养基 (I)、将玉米、小麦、大豆清洗干净,分别放入容器中加水用蒸汽加热,温度控制在102°C,压力O. 05兆帕,玉米需70分钟,小麦需18分钟,大豆28分钟;(2)、蒸煮后使用自动装瓶机分别装入瓶中,放进灭菌罐中进行灭菌,温度124°C,压力O. 15兆帕,时间3小时; (3)、当灭菌压力降至零时,温度在85°C时,送入强制冷却室降温,当温度降至28°C时送入无菌接种室等待接种,接种室室内温度为25°C,正压操作; (二)、制作液体菌种 (1)、选育优质赤灵芝菌种; (2)、制备母种培养基按以下重量配比配料马铃薯73%、麸皮18.56%、蛋白胨O. 73%、磷酸二氢钾O. 36%、硫酸镁O. 02%、维生素B1 O. 73%、琼脂6. 6%,将马铃薯去皮切块(5mm*5mm),与麸皮一起放入水中煮沸,文火18分钟,后用4层纱布过滤,过滤后补足水分到1000毫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灵芝菌丝粉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一)、制作谷物培养基:(1)、将玉米、小麦、大豆清洗干净,分别放入容器中加水用蒸汽加热,温度控制在100℃?105℃,压力0.04?0.06兆帕,玉米需60?80分钟,小麦需15?20分钟,大豆25?30分钟;(2)、蒸煮后使用自动装瓶机分别装入瓶中,放进灭菌罐中进行灭菌,温度121℃?125℃,压力0.14?0.16兆帕,时间2.5?3.5小时;(3)、当灭菌压力降至零时,温度在80℃?90℃时,送入强制冷却室降温,当温度降至28℃时送入无菌接种室等待接种,接种室室内温度为24?26℃,正压操作;(二)、制作液体菌种:(1)、选育优质赤灵芝菌种;(2)、制备母种培养基:按以下重量配比配料:马铃薯70?80%、麸皮18?19%、蛋白胨0.7?0.8%、磷酸二氢钾0.3?0.4%、硫酸镁0.01?0.03%、维生素B1?0.7?0.8%、琼脂6?7%,将马铃薯去皮切块(5mm*5mm),与麸皮一起放入水中煮沸,文火15?20分钟,后用3?4层纱布过滤,过滤后补足水分到1000毫升,将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琼脂按顺序加入,调节PH值至6.5?7.3,灭菌后为5.5?7.0,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趁热分装试管,装入量是试管高度的1/4,塞棉后外包一层牛皮纸扎紧,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灭菌时将试管培养基竖直放入高压灭菌锅铁筐中,压力0.12?0.15兆帕、温度120℃?125℃、时间35?42分钟,灭菌结束后,高压灭菌锅压力回零,将高压灭菌锅盖稍微打开一些,停10分钟后再取出试管,趁热摆成斜面,斜面长度为试管的2/3,凝固后就是斜面培养基,为了检查灭菌是否彻底,将斜面培养基放在30℃?35℃的环境下,培养45?50小时,若无杂菌菌落方可使用;(3)、将符合条件的试管,放入超净工作台,开启紫外线灯照射25?35分钟,进行空间消毒,用75%的酒精对工作台面、手、接种机等进行消毒,用酒精灯对接种针消毒,然后将初次分离选育的赤灵芝菌种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放入恒温箱,温度25℃?28℃,培养5?7天,待斜面菌丝长满,作为母种在大量生产时使用;(4)、制作摇瓶培养基:摇瓶培养基按以下重量配比配料:马铃薯??70?80%、麸皮19?20%、蛋白胨?0.7?0.8%、磷酸二氢钾0.3?0.4%、硫酸镁0.1?0.3?%、维生素B10.7?0.8%,灭菌与母种培养基方法相同,待温度降到25℃?28℃时,将菌种从试管取出4块面积为5mm*5mm的菌块,放入摇瓶液面上,放进恒温箱,26℃?28℃,培养48?72小时,待菌块长成圆形(?12mm)时放在摇床上摇动,每分钟120?150转,旋转培养65?72小时后有菌丝球形成即可待用;(5)、制作反应罐培养基:按以下重量比配料:黄豆16?17%、淀粉34?35%、糖24?25%、葡萄糖18?22%、磷酸二氢钾1.6?1.7%、硫酸镁1.1?1.2%、蛋白胨1.6?1.7%、维生素B1?0.1?0.2%、豆油0.8?0.9%,把黄豆打浆过滤,淀粉用凉水稀释后加热至60℃,与豆浆混合,再按顺序加入糖、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蛋白胨、维生素B1?混合到反应罐,待反应罐加水到500升容量,开始升温,培养液温度升至80℃时,用无菌气体搅拌,清除产生的杂质和气沫,再加入豆油,反应罐封盖继续升温,温度升至100℃时排气一次,继续升温,使温度达到120℃?122℃,压力0.14?0.16兆帕,培养基产生的热量与压力,从呼吸器进出管道排出灭菌25?35分钟,关闭呼吸器进出口开关,保持温度120℃?122℃、压力0.14?0.16兆帕、25?35分钟,开始用冷却水降温,使温度降至26?28℃时,准备接种;(6)、首先在反应罐进菌种接口处点燃酒精火源,在火中对准摇瓶菌种接种管,接好后抬高摇瓶让菌种流入反应罐,关闭接种阀,反应罐进入正常操作,压力0.05?0.07兆帕,温度25℃?28℃,培养65?72小时,观察、化验菌种正常,准备给谷物培养基接种;(三)、谷物培养基接种:反应罐的菌种管道与接种机相连,经高温120℃气体灭菌,25?35分钟后开始进行谷物培养基的接种,接种机对准步骤(一)中已经灭好菌的玉米、小麦、大豆的瓶装培养基,进行接种;(四)、接好菌种的瓶送入长菌室,在温度25℃?28℃深层发酵18?22天;(五)、在每瓶培养基长满菌丝后,送入挖瓶车间,将瓶内菌丝挖出;(六)、将菌丝放入热风烘干机内进行烘干,温度78℃?82℃,含水量小于2%;(七)、将烘干的玉米菌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灵芝菌丝粉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作谷物培养基 (1)、将玉米、小麦、大豆清洗干净,分别放入容器中加水用蒸汽加热,温度控制在IOO0C -105°c,压力O. 04-0. 06兆帕,玉米需60-80分钟,小麦需15-20分钟,大豆25-30分钟; (2)、蒸煮后使用自动装瓶机分别装入瓶中,放进灭菌罐中进行灭菌,温度121。。_125°C,压力 O. 14-0. 16 兆帕,时间 2. 5-3. 5 小时; (3)、当灭菌压力降至零时,温度在80°C-90°C时,送入强制冷却室降温,当温度降至28°C时送入无菌接种室等待接种,接种室室内温度为24-26°C,正压操作; (二)、制作液体菌种 (1)、选育优质赤灵芝菌种; (2)、制备母种培养基按以下重量配比配料马铃薯70-80%、麸皮18-19%、蛋白胨O.7-0. 8%、磷酸二氢钾 O. 3-0. 4%、硫酸镁 O. 01-0. 03%、维生素 B1 O. 7-0. 8%、琼脂 6_7%,将马铃薯去皮切块(5mm*5mm),与麸皮一起放入水中煮沸,文火15-20分钟,后用3_4层纱布过滤,过滤后补足水分到1000毫升,将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琼脂按顺序加入,调节PH值至6. 5-7. 3,灭菌后为5. 5-7. 0,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趁热分装试管,装入量是试管高度的1/4,塞棉后外包一层牛皮纸扎紧,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灭菌时将试管培养基竖直放入高压灭菌锅铁筐中,压力O. 12-0. 15兆帕、温度120°C _125°C、时间35-42分钟,灭菌结束后,高压灭菌锅压力回零,将高压灭菌锅盖稍微打开一些,停10分钟后再取出试管,趁热摆成斜面,斜面长度为试管的2/3,凝固后就是斜面培养基,为了检查灭菌是否彻底,将斜面培养基放在30°C _35°C的环境下,培养45-50小时,若无杂菌菌落方可使用; (3)、将符合条件的试管,放入超净工作台,开启紫外线灯照射25-35分钟,进行空间消毒,用75%的酒精对工作台面、手、接种机等进行消毒,用酒精灯对接种针消毒,然后将初次分离选育的赤灵芝菌种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放入恒温箱,温度25V -28°C,培养5-7天,待斜面菌丝长满,作为母种在大量生产时使用; (4)、制作摇瓶培养基摇瓶培养基按以下重量配比配料马铃薯70-80%、麸皮19-20%、蛋白胨 O. 7-0. 8%、磷酸二氢钾 O. 3-0. 4%、硫酸镁 O. 1-0. 3 %、维生素 B1O. 7-0. 8%,灭菌与母种培养基方法相同,待温度降到25°C _28°C时,将菌种从试管取出4块面积为5mm*5mm的菌块,放入摇瓶液面上,放进恒温箱,26°C -28°C,培养48-72小时,待菌块长成圆形(0l2mm)时放在摇床上摇动,每分钟120-150转,旋转培养65-72小时后有菌丝球形成即可待用; (5)、制作反应罐培养基按以下重量比配料黄豆16-17%、淀粉34-35%、糖24_25%、葡萄糖18-22%、磷酸二氢钾I. 6-1. 7%、硫酸镁I. 1-1. 2%、蛋白胨I. 6-1. 7%、维生素B1O.1-0. 2%、豆油O. 8-0. 9%,把黄豆打浆过滤,淀粉用凉水稀释后加热至60°C,与豆浆混合,再按顺序加入糖、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蛋白胨、维生素B1混合到反应罐,待反应罐加水到500升容量,开始升温,培养液温度升至80°C时,用无菌气体搅拌,清除产生的杂质和气沫,再加入豆油,反应罐封盖继续升温,温度升至100°C时排气一次,继续升温,使温度达到120°C _122°C,压力O. 14-0. 16兆帕,培养基产生的热量与压力,从呼吸器进出管道排出灭菌25-35分钟,关闭呼吸器进出口开关,保持温度120°C_122°C、压力O. 14-0. 16兆帕、25-35分钟,开始用冷却水降温,使温度降至26-28°C时,准备接种; (6)、首先在反应罐进菌种接口处点燃酒精火源,在火中对准摇瓶菌种接种管,接好后抬高摇瓶让菌种流入反应罐,关闭接种阀,反应罐进入正常操作,压力O. 05-0. 07兆帕,温度25°C -28°C,培养65-72小时,观察、化验菌种正常,准备给谷物培养基接种; (三)、谷物培养基接种反应罐的菌种管道与接种机相连,经高温120°C气体灭菌,25-35分钟后开始进行谷物培养基的接种,接种机对准步骤(一)中已经灭好菌的玉米、小麦、大豆的瓶装培养基,进行接种; (四)、接好菌种的瓶送入长菌室,在温度25°C_28°C深层发酵18-22天; (五)、在每瓶培养基长满菌丝后,送入挖瓶车间,将瓶内菌丝挖出; (六)、将菌丝放入热风烘干机内进行烘干,温度78°C-82°C,含水量小于2% ; (七)、将烘干的玉米菌丝、小麦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产,杨艳玲,胡继华,杨凯,王璞,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龙宇灵芝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