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肚菇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24464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猪肚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1)配制培养料;(2)制作菌袋;(3)种植玉米;(4)转色管理;(5)出菇管理;(6)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不同于现有技术,采用了玉米地套种猪肚菇的方案,利用了玉米间隔的空间,节约了以往搭棚的土地搭棚的投入,降低了栽培的成本,且猪肚菇是偏高湿型的食用菌,气温在23℃-32℃时出菇,很适宜采用玉米地套种的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蘑菇的栽培,具体是ー种猪肚菇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猪肚菇是ー种较常见的野生食用菌,又称大杯伞、大漏斗菇、成群地生长在林中地上,被产区人民采集食用。因其风味独特,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因而被称之为“笋菇”和“猪肚菇”。猪肚菇的子实体具清脆、爽嫩、鲜美的ロ感,其蛋白质含量与金针菇等相仿。其菌盖中氨基酸含量为干物质的17%左右,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较一般食用菌要高,其亮氨酸、异亮氨酸含量居一般食用菌之冠;脂肪含量为11%左右;其菌柄转化糖含量高达48%,足知其营养之丰富和全面。此外,大杯伞子实体中还含有若千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钴、钡、铜、锌及磷、铁、钙等,其中多数元素对于调节人体营养平衡、促进代谢、提供机能等方面,有着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上流行的 补铁、补钙、补锌等食品包括ロ服液等,其中有合成性的,实质上很难对人体起到“补”的作用,而食用菌中所含有的上述成分,则由于天然性、植物性的原因,其元素物质分子结构小,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这是其他类型的同种元素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猪肚菇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目前,猪肚菇的栽培是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猪肚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1)配制培养料按以下质量百分比配制:杂木屑30%,玉米杆或稻草30%,棉籽壳19%,麦皮19%,微石膏2%;(2)制作菌袋按常规方法:拌料→装袋→接种→培养;培养料按上述比例加水后拌匀,含水量60%?65%,酸碱度调至pH6?7,目测用手捏紧培养料手指缝间不出水或有1?2滴水滴为宜;采用15×55cm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料装袋后立即灭菌;冷却后进行接种,移入清洁的培养室发菌,温度15℃?35℃,一般40?60天左右菌丝长满培养料;(3)种植玉米和菌代同时下种,种植方法隔40cm每株,每行55cm,隔一个步道种植两套,每亩种植玉米23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猪肚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1)配制培养料 按以下质量百分比配制杂木屑30%,玉米杆或稻草30%,棉籽壳19%,麦皮19%,微石膏2% ; (2)制作菌袋 按常规方法拌料一装袋一接种一培养;培养料按上述比例加水后拌匀,含水量60%-65%,酸碱度调至pH6-7,目测用手捏紧培养料手指缝间不出水或有1_2滴水滴为宜;采用15X55cm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料装袋后立即灭菌;冷却后进行接种,移入清洁的培养室发菌,温度15°C -35°C,一般40-60天左右菌丝长满培养料; (3)种植玉米 和菌代同时下种,种植方法隔40cm每株,每行55cm,隔一个步道种植两套,每亩种植玉米 2300-2800 株; (4)转色管理 播种40-60天左右,菌丝发满菌代,用耙子挖掉玉米距间土 8-lOcm,撕开菌代,把菌棒摆放在中间,上面用泥土盖上,每三行留一行当人行道以便管理和采收; (5)出菇管理 经过10天-15天,菌丝由营养生长开始向生殖生长转化,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原基膨大形成菇蕾,菇蕾再进行分化出菇盖,菇柄,形成成熟的子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财长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丹寨县浙丹食药用菌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