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17734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及方法,所述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砻糠40%—45%;泥土55%—60%;生石灰2%—3%。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发酵和配制两个步骤,得到砻糠、泥土按照比例混合均匀,用生石灰调节pH的覆土材料,生产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以广泛适用于覆土材料的生产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覆土材料具有良好的蓄水性和透气性,可以提高出菇率,用于生产猪肚菇时可以节约劳动力、便于层架立体栽培和提高生物转化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猪肚菇的生产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猪肚菇学名大杯蕈,又名大杯伞、大漏斗菌;俗名笋菇(福建)、红银盘(山西)。猪肚菇是一种较常见的野生食用菌,成群地生长在林中地上,被产区人民采集食用。因其风味独特, 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因而被称之为“笋菇”和“猪肚菇”。近年驯化栽培成功。猪肚菇的子实体具清脆、爽嫩、鲜美的口感,其蛋白质含量与金针菇等相仿。其菌盖中氨基酸含量为干物质的17%左右,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较一般食用菌要高,其亮氨酸、异亮氨酸含量居一般食用菌之冠;脂肪含量为11%左右;其菌柄转化糖含量高达48%。此外,猪肚菇子实体中还含有若千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钴、 钡、铜、锌及磷、铁、钙等,其中多数元素对于调节人体营养平衡、促进代谢、提供机能等方面,有着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猪肚菇子实体清脆鲜嫩,鲜销和制罐均可猪肚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无药害,集营养、保健、理疗于一身的纯天然食用菌。据测定,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十七种氨基酸和十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与抗癌多糖,其药用保健疗效高于其他食用菌,用作主菜最佳,且有滋阳壮阴、美容保健之功效,对肾虚、尿频、水肿有独特疗效,对抗癌、降压、防衰有较理想的辅助治疗功能。猪肚菇是国内前几年新开发的一种夏季上市的珍稀食用菌,猪肚菇发生于夏初至秋末(4 10月),正是其它栽培食药用菌的生产淡季,生产此菇有调节市场供求的重要意义。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已被市场认可,南京、上海、广东等地市场鲜品批发价一般在 14 20元/kg。因此,栽培猪肚菇是助农增收的好项目。根据猪肚菇的生物特性,其出菇必须采取覆土的方式,促使其出菇。但是覆土需要的泥土量比较大,造成劳动力成本增加,而且由于泥土较重,在层架立体式栽培上,对搭架材料的要求非常高,致使猪肚菇的栽培一直无法就行大规模生产。综上所述,对于猪肚菇的生产,如何克服传统覆土材料的泥土量大的问题,进而开发出一种不会降低传统猪肚菇的出菇率和产量的轻型覆土材料,成为本行业迫待解决而未能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覆土材料具有良好的蓄水性和透气性,可以提高出菇率,用于生产猪肚菇时可以节约劳动力、便于层架立体栽培和提高生物转化率。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其组成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如下砻糠40% — 45%泥土55% — 60%生石灰2% — 3%优选的,所述泥土为含沙量占80%以下,黏土占20%以上的普通沙壤土。优选的,所述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在猪肚菇栽培中加入覆土材料的厚度为 L 5 2. 5cm0一种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I)发酵将稻谷加工后的砻糠进行收集,摊放于硬化地面,用水进行调节含水量,使砻糠的含水量重量比达到65 %,然后加入生石灰,调节PH值至7-8,建堆进行发酵,发酵7天后进行第I次翻堆,翻堆后再发酵5天,得到发酵后的砻糠;(2)配制向普通沙土壤中加入生石灰调节普通沙土壤PH值至6-7后制碎,得到泥土土粒,将发酵后的砻糠与泥土土粒按照重量比3:4进行混合。优选的,所述配制步骤中用于制碎的机器为复合式土壤破碎机。优选的,所述复合式土壤破碎机包括一个泥土破碎仓和一个石灰破碎仓。可以分开对泥土和石灰进行粉碎,省略干石灰预先水分化的工序,又可使高含水的土壤得到有效破碎,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提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发酵后的砻糠与泥土组成轻型复合覆土材料,不仅重量减少了一半, 利于层架式栽培,而且改善了覆土材料的理化性状,避免了覆土的板结,增加了蓄水性和透气性,可以提高出菇率,产量增加2%左右。同时,这种轻型复合覆土材料,粘在猪肚菇子实体根部的泥土少,给清洁处理带来方便,提高商品质量。同时,为砻糠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减少了焚烧砻糠对环境的污染,废物利用,一举两得。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生产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以广泛适用于覆土材料的生产工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I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砻糠40% 泥土 58% 生石灰2%实施例2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砻糠42% 泥土 56% 生石灰2%实施例3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砻糠44% 泥土 53% 生石灰3%下面以实施例2对本专利技术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进行详细描述,为了突出本申请中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对猪肚菇生产的影响,申请人采用不同的覆土材料进行以下5个不同处理处理I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砻糠98% 生石灰2%处理2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砻糠42% 泥土 56% 生石灰2%处理3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砻糠20% 泥土 78% 生石灰2%处理4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砻糠8% 泥土 90% 生石灰2%处理5 (对照处理)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泥土 99% 生石灰 1%各处理步骤如下申请人将猪肚菇的覆土材料按照200m2实际覆土面积进行配制覆土材料,材料釆用4个处理I个对照,每个处理加入的砻糠和泥土量如下l、1000kg砻糠发酵;2、750kg 砻糠发酵+IOOOkg泥土 ;3、500kg砻糠发酵+2000kg泥土 ;4、250kg砻糠发酵+3000kg泥土 ;5、4000kg泥土对照处理(CK)。将砻糠和泥土混合后,用生石灰调节PH值至6-7,采用 22cm*33cm*0. 005cm菌袋,栽培36袋/m2,覆土厚2cm,每个处理栽培10m2,实际覆土面积为 5. 6m2,分别称量记录培养料重量和出菇量,60天后各处理的生物转化率见下表I。从表I可以看出,处理I虽然比较节约成本,但其出菇偏迟,生物转化率较低,与对照处理(CK)相比减产;处理2的生物转化率最高,比CK增产2. 57%,增收2. 05元/m2,而且其覆土材料比处理3、4轻,比对照处理5轻56%,节约成本3. I元/m2。合计比对照多收入5. 15元/m2。猪肚菇覆土材料不同处理结果记录表I权利要求1.一种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 砻糠40% — 45% 泥土55% — 60% 生石灰 2%—3%。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泥土为含沙量80%以下,黏土占20%以上的普通沙壤土。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在猪肚菇栽培中加入覆土材料的厚度为I. 5 2. 5cm。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I所述的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O发酵将稻谷加工后的砻糠进行收集,摊放于硬化地面,用水进行调节含水量,使砻糠的含水量重量比达到65%,然后加入生石灰,调节砻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砻糠????????40%—45%泥土????????55%—60%生石灰??????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俊李彪马洁李智佳蒋洪纯徐永清章攀
申请(专利权)人: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