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苎麻品种选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9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苎麻雌性不育系选育苎麻品种的方法,培育三麻不开花或开花结子较少的苎麻品种,从而提高苎麻的原麻产量、纤维品质的稳定性,解决苎麻常规品种无性繁殖速度慢、种苗成本高、易地引种困难和容易传染病虫害等制约生产发展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苎麻品种选育的方法
技术介绍
苎麻是我国的特产,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苎麻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纤维作物,全年三次收获植株上的韧皮纤维--原麻,经脱胶等初加工处理后,作为纺织原料或用于其他加工业。苎麻是短日照作物,以收获营养体(即韧皮纤维)为主。绝大多数苎麻品种头、二季麻植株只进行营养生长,三麻现蕾开花、授粉结籽,生产中推广应用的苎麻品种,麻株产生大量的雌雄同株异位的复穗状花穗,一般单株花穗鲜重200-300g,高的可达500g以上,大量营养物质向花蕾和果实输送,严重抑制了营养生长,使韧皮纤维层变薄,纤维提早老化,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而麻株受种子重量的影响,极易发生倒伏,也严重影响三麻的产量和品质。一般三麻纤维产量占全年的20-25%,纤维细度明显低于头、二麻。目前苎麻种子尚无利用价值。苎麻育种主要分为常规品种选育与杂种优势利用两大类。常规品种选育主要是指以苎麻营养体(地下茎、幼芽、嫩枝、嫩梢)采用无性繁育技术保持种性、繁育种源的苎麻品种选育,育种者在这类品种的选育过程中,首先是从人工创新变异或自然变异群体中选择出目标单蔸(株),采用营养器官繁育群体,经过试验鉴定比较后形成的品种,因此,这类品种在遗传上实际是未经过纯合的杂合体,而以无性繁育方法繁殖的后代植株整齐,原麻产量与品质稳定,但在生产中应用,存在着繁殖系数低(一般10-30倍)、种苗成本高,异地引进种源运输量大,易带病虫害等难题,良种无法迅速扩大种植面积、实现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成为长期制约苎麻产业稳定发展的难题。杂种优势利用苎麻杂种优势利用起步较晚,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目前主要有品种间杂交、利用雄性不育系和自交系三种利用途径。品种间杂交选择两个适宜的可育品种作亲本,在三麻开花时采用人工去雄或化学药剂杀雄等方法,使母本的雄性花器失去活力,其雌花接受父本花粉而产生杂交种子。苎麻雌雄同株异位,雄花在下,雌花在上,由于苎麻花器较小,开花时间较长(15-20天),雌雄花交界处常有两性花混合生长。因此,人工去雄费力费时,化学杀雄尚无适宜的药剂和难以掌握准确的剂量,均无法保证去雄彻底,种子纯度不高,产种量低,生产成本高,应用面积受到限制。利用自交系苎麻为多年生宿根性作物,为遗传背景十分复杂的杂合体,一直采用无性繁育技术保持种性。套袋自交后代分离变异较大,纯合花费的时间较长,选择优良的纯合自交系的难度相当大,加之,作物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活力下降。目前,未见有利用自交系培育的苎麻杂交品种在生产中应用的报道。利用雄性不育系为克服上述苎麻杂种优势利用的不足,四川省达州市农科所采用了选择雄花败育、可恢复性强和配合力高的苎麻雄性不育系,以此为亲本,与优良恢复系杂交,选育出了原麻增产显著、纤维品质优良通过审定的雄性不育杂交品种“川苎7、8、9号”,成为生产中的主推品种,但与其他苎麻品种一样,因三麻开花结籽,植株上重下轻,遇风易倒伏、折断,产量与品质不稳定。此外,我国苎麻品种选育还有辐射育种、太空育种、转基因育种、无融合生殖、倍性育种等高新育种方法,除倍性育种取得初步进展外,其他育种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三倍体苎麻品种虽然三麻结籽明显减少,但因主要农艺性状不佳,产量较低、品质差等原因无法在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目前未见有利用雌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选育出三麻不开雌花或开花结子极少的品种在生产中应用的报道。(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苎麻雌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培育三麻不开花或开花结子较少的苎麻品种选育的方法,从而提高苎麻的原麻产量、纤维品质的稳定性,解决苎麻常规品种无性繁殖速度慢、种苗成本高、易地引种困难和容易传染病虫害等制约生产发展的难题。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利用苎麻雌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在于利用苎麻雌性不育系与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在于从人工创新或自然变异中选择雌性不育材料,再杂交、回交培育创新雌性不育材料,利用创新雌性不育材料与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根据生物遗传学原理,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生物杂交,经过基因重组后,其后代的分离变异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以父本主要特征为主类型,以母本主要特征为主类型和兼具父母特征类型。以雌性不育材料作为父本,雄性不育材料为母本,完全可从中测配出三麻不结籽或结籽明显减少的杂交组合,而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作物杂交的F1植株整齐、杂种优势较强已有许多利用。苎麻花器结构为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苎麻为雌雄同株异位的异花授粉作物,雄性花器位于植株1/2-1/3处,雌性花器位于其上,雄花开放时将其花粉向上弹出,花粉细小,可随风落入雌花柱头授粉结实,因此,只要将苎麻雄性不育系与雌性不育系相邻种植,即可授粉结实,已被苎麻雄性不育杂交品种可生产杂交种子所证实。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简明技术要求1、获得雌性不育材料主要从自然变异或人工创新的变异中获得,要求雌性不育材料雌性花器发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结实,雄性花器发育正常。2、雌性不育转育素本作为雌性不育系转育的亲本在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与被转育的雌不育材料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同时转育亲本的原麻生产能力不低于100kg/亩,全年平均纤维细度稳定在1900m/g以上。3、雌性不育系的鉴定与选择主要观察雌性花器的发育,环境条件对雌性不育特性的影响、自交与异交结实情况,测定配合力;鉴定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原麻产量与品质、抗逆性与抗病性。选择雌性器官发育不良,不育性状稳定,可恢复性较强,一般配合力或特殊配合力较高,主要农艺性状优良,优质高产的作为雌性不育系。4、杂交组合测配与杂交品种选育在认真分析雌性不育系的主要特征特性和综合农艺性状的基础上,根据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与雌性不育系在主要农艺性状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和原麻生产潜力较大、纤维品质优良的一批骨干雄性不育系,进行大量的组合测配,通过对测配组合丰产性、原麻品质、抗逆性、抗病性、适应性试验比较,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性的分析比较,从中筛选出原麻比现有主要推广品种增产15%以上、纤维细度稳定在1800m/g以上的杂交组合,或原麻产量、品质与现有推广杂交品种相当,三麻结籽明显减少的杂交组合作为雌性不育杂交品种。5、杂交种子生产根据苎麻雌、雄性不育系的特点,研究雌性不育杂交种子生产的种植规格、父母本适宜行比、头二季原麻收获及施肥等田间对父母本花期的影响,以及雌性不育杂交品种种子的配套技术体系,确保生产的杂交种子成本较低,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从苎麻种质资源中选择的雌性不育材料,代号为BA9512-86,观察鉴定其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雌性花器发育情况、育种稳定性,以及可恢复性、配合力等,与多个雄性不育系测配,其中,杂交组合苎麻雄性不育系C16×BA9512-86在组合比较试验中,两年原麻平均亩产167.58kg,比对照品种“川苎6号”增产13.05%,平均纤维细度1935m/g,其中头、二、三麻原麻产量分别为全年原麻产量的37%、34%、29%,三麻平均纤维细度1901m/g,三麻植株结籽率为64.3%,比对照品种“川苎6号”的植株结籽率98.64%明显减少,结籽植株中花穗鲜重184g/株,比对照“川苎6号”植株花穗鲜重354g/株的重量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苎麻品种选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苎麻雌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苎麻品种选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苎麻雌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苎麻品种选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苎麻雌性不育系与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华魏刚舒忠旭杨燕任小松赵思毅苟荣李亚玲李萍
申请(专利权)人: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