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3648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包括充电电源、智能控制模块、直流充电机、主控模块和直流负载接触器,智能控制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人机交互单元和智能电表单元,主控模块包括漏电保护单元,充电电源输入端与专用变压电网相连接,输出端与智能控制模块相连接,智能控制模块与直流充电机相连接,直流充电机与主控模块相连接,主控模块与直流负载接触器相连接,通过在主控模块一端连接有直流充电机,另一端连接有直流负载接触器,实现了电动汽车的直流快速充电,使一次充电时间缩短到1小时左右,大幅缩短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不仅可以用于充电站内,也可以应用于营业所、停车场等车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ー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汽车排放、能源问题的日益关注,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已然成为世界汽车エ业发展的热点。目前,中国在纯电动汽车、纯电动中型客车和纯电动大型客车等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已经有批量的纯电动公交车、纯电动出租车投入使用,特别是在我国大中型城市,电动汽车已经成为短途或者中途十分理想的代步エ具。但是对于电动汽车来讲,蓄电池単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特别是对于纯电动公交车、纯电动出租车以及客运公司的短途或者中途纯电动大中型客车来讲,由于其多集中在白天营运,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一般为220V或者380V交流,充电时间一般需要6-8个小吋,对于大部分时间需要营运的纯电动公交车、纯电动出租车以及纯电动大中型客车来讲,一次充电时间太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纯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提倡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的为电动汽车充电,保证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ー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通过智能控制模块,实现了充电桩的智能化充电,通过主控模块的漏电保护単元,保证了充电桩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在主控模块一端连接有直流充电机,另一端连接有直流负载接触器,实现了电动汽车的直流快速充电,缩短了充电时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包括充电电源、智能控制模块、直流充电机、主控模块和直流负载接触器;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人机交互単元和智能电表单元;所述主控模块包括漏电保护単元;所述充电电源输入端与专用变压电网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与所述直流充电机相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机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接;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直流负载接触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人机交互单元输入端为触摸显示屏和IC卡读卡器,输出端为打印设备。优选的,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相互连接的过载保护单元和浪涌保护单元;所述过载保护単元与所述漏电保护单元相连接;所述浪涌保护单元与所述直流负载接触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直流充电机为400V-1000V直流充电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ー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通过智能控制模块,实现了充电桩的智能化充电,通过主控模块的漏电保护単元、过载保护单元和浪涌保护单元,保证了充电桩工作状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使用比一般电动汽车充电桩电压更高的直流电压,将电动汽车的一次充电时间由6-8小时,大幅度缩短到I小时左右,大幅度缩短了充电时间。因此,由于一次充电时间大幅度缩短到I小时左右,本技术所述的ー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不仅可以用于充电站内,也可以应用于住宅小区、营业所、停车场等车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ー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I.充电电源2.智能控制模块21.人机交互単元211.触摸显示屏212. IC卡读卡器213.打印设备22.智能电表单元221. 500A高压计量电表3. 700V直流充电机4.主控模块41.漏电保护単元42.过载保护单元43.浪涌保护单元5.直流负载接触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I所示,ー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包括充电电源I、智能控制模块2、700V直流充电机3、主控模块4和直流负载接触器5,智能控制模块2包括相互连接的人机交互单元21和智能电表单元22,人机交互単元21输入端为触摸显示屏211和IC卡读卡器212,输出端为打印设备213,智能电表单元22使用500A高压计量电表221,主控模块4包括相互连接的漏电保护単元41、过载保护单元42和浪涌保护单元43,充电电源I输入端与专用变压电网相连接,输出端与智能控制模块2相连接,智能控制模块2与直流充电机3相连接,直流充电机3与主控模块4相连接,主控模块4与直流负载接触器5相连接,即过载保护单元42与漏电保护単元41相连接,浪涌保护单元43与直流负载接触器5相连接。再如图I所示,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如下用户首先进行IC卡刷卡,IC卡读卡器212读取用户身份、账户余额等信息,触摸显示屏211提示用户选择相应的充电模式,比如按照充电电量进行充电还是按照充电金额进行充电,选择完成后,数据被输送到主控模块4进行处理,主控模块4判断IC卡信息是否正确,是否有足够余额进行充电,当IC卡信息正确且有足够余额,则主控模块4将信息传输到直流负载接触器5,这时用于开断和控制电路的直流负载接触器5开始自检充电桩设备是否正常,如果充电桩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故障,则充电桩会发出故障报警信号,充电桩自动关闭等待维修人员维修后重新启动;如果直流负载接触器5自检结果正常,则充电桩开始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充电过程中,当出现漏电、过载或浪涌等异常状态时,充电桩会立刻停止充电,并发出故障报警信号,打印设备213会打印相关信息,做为善后处理凭证。正常充电的过程中,触摸显示屏211会实时显示充电的价格、时间、电量、充电电流等相关參数,当充电完成后,根据充电金额或充电电量,主控模块4会自动结算并从IC卡中扣除相应金额,用户需要收据时,打印设备213会打印出相应票据。因此,本技术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用户只需简单的刷IC卡,即可完成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操作,操作简单,充电安全,相比公知的大多使用220V或者380V电压,一次充电时间需要6-8个小吋,本技术所述的直流充电桩,通过使用比公知电压更高的直流充电机,使一次充电时间缩短到I小时左右,大幅缩短了电动汽车充电时间,不仅可以用于充电站内,也可以应用于住宅小区、营业所、停车场等车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对所公开的ー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电源、智能控制模块、直流充电机、主控模块和直流负载接触器;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人机交互单元和智能电表单元;所述主控模块包括漏电保护单元;所述充电电源输入端与专用变压电网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与所述直流充电机相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机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接;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直流负载接触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电源、智能控制模块、直流充电机、主控模块和直流负载接触器;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人机交互单元和智能电表单元;所述主控模块包括漏电保护单元;所述充电电源输入端与专用变压电网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与所述直流充电机相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机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接;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直流负载接触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杰作电气成套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