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导线生产中恒张力放线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274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位导线生产中恒张力放线控制装置,在放线架上转动安装有中心轴,在中心轴上安装有放线盘,在放线盘上方的放线架上固定有升降速机构外壳,升降速机构外壳内设有直流电机,在直流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中心齿轮,在放线盘的顶端部偏离其轴线位置开设有携型臂安装孔,在放线盘上方的中心轴上固定有携型臂,携型臂的底端插装在携型臂安装孔内,在中心轴的顶端部固定有内齿圈,在升降速机构外壳内转动安装有介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换位导线生产中恒张カ放线控制装置,属于绕组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换位导线(大型变压器绕组线)生产中,若干根漆包线从各自的线盘上被拉出后进行换位绞合,在导线被拉出的过程中需要每根导线都有一定的张カ且最好是恒定的。目前生产设备中这种张力装置多为ー个由放线盘带动一起旋转的刹车盘与刹车带摩擦而产生张力,刹车盘、带结构虽然简单但仅在放线速度不大于4米/分时表现尚可,在线速度大于7米/分时其张力不稳便会对导线变形换位产生不利影响出现变形不到位、换位错乱的质量事故。此外,把每根导线的放线张カ调整一致或是根据导体截面大小改变张力都是费 时费カ的很,若要提高生产效率及减少质量事故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 在实际生产时出于生产エ艺需要每个线盘总会有2(Γ30米导体剩余无用,虽为合理损耗但也是很大的浪费,如果解决这ーエ艺损耗明年可減少近百吨漆包线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強度的换位导线生产中恒张カ放线控制装置。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位导线生产中恒张カ放线控制装置,在放线架上转动安装有中心轴,在中心轴上安装有放线盘,在放线盘上方的放线架上固定有升降速机构外壳,升降速机构外壳内设有直流电机,在直流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中心齿轮,在放线盘的顶端部偏离其轴线位置开设有携型臂安装孔,在放线盘上方的中心轴上固定有携型臂,携型臂的底端插装在携型臂安装孔内,在中心轴的顶端部固定有内齿圈,在升降速机构外壳内转动安装有介齿轮,所述内齿圈与介齿轮啮合,介齿轮与所述中心齿轮啮合;防卷状态吋,内齿圈通过介齿轮带动直流电机的电机轴上的中心齿轮使直流电机为发电状态;回卷状态时,直流电机通电使得直流电机的电机轴上的中心齿轮通过介齿轮带动内齿圈转动。所述直流电机还与控制器通过电路相连,所述控制器具有并联设置的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通过第一选择开关与直流电机相连,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通过第二选择开关接地;第一控制单元接收到张カ调整信号后直流电机输出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单元接收线盘转速调整信号后直流电机输出控制信号。本技术绕开了机械摩擦阻尼而采用了无摩擦的电磁阻尼力,故做到了张カ平稳,调整简易可定量,可做到张カ值电子显示。本技术为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在放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回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直流电机与控制器的连接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主要由放线架I、中心轴2、放线盘3、内齿圈4、中心齿轮5、介齿轮6、直流电机7、携行臂8、安装孔9、控制器10与升降速机构外壳11等部件构成。换位导线生产中恒张カ放线控制装置,在放线架I上转动安装有中心轴2,在中心轴2上安装有放线盘3,在放线盘3上方的放线架I上固定有升降速机构外壳11,升降速机构外壳11内设有直流电机7,在直流电机7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中心齿轮5,在放线盘3的顶 端部偏离其轴线位置开设有携型臂安装孔9,在放线盘3上方的中心轴2上固定有携型臂7,携型臂7的底端插装在携型臂安装孔9内,在中心轴2的顶端部固定有内齿圈4,在升降速机构外壳11内转动安装有介齿轮6,所述内齿圈4与介齿轮6啮合,介齿轮6与所述中心齿轮5啮合;防卷状态吋,内齿圈4通过介齿轮6带动直流电机7的电机轴上的中心齿轮5使直流电机7为发电状态;回卷状态时,直流电机7通电使得直流电机7的电机轴上的中心齿轮5通过介齿轮6带动内齿圈4转动。所述直流电机7还与控制器10通过电路相连,所述控制器10具有并联设置的能耗制动(即负责产生张カ的反扭矩)的第一控制单元与负责电机驱动控制的第二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通过第一选择开关Kl与直流电机7相连,第一控制单元与第ニ控制单元通过第二选择开关K2接地;第一控制单元接收到张カ调整信号后直流电机7输出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单元接收线盘转速调整信号后直流电机7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为微处理器MCU。在放线架I上装有放线盘3由中心轴2支撑,中心轴2与携行臂联接,放线盘转动时通过携行孔带动携行臂与中心轴2 —起转动。中心轴2的另一端联接ー内齿圈4两者同时转动,内齿圈4通过介齿轮6带动直流电机7轴端上的中心齿轮使直流电机转动此为发电状态。反之,若给电动机提供电动カ并通过齿轮传动来驱动放线盘旋转则为电动状态。放线盘3放线时即图I所示直流电机7处于发电状态。此时线盘2的较慢转动通过齿轮组的增速作用使电机7较快的转动而产生电能,正是由于这个电能使得直流电机7输出ー个与放线盘3旋转反向相反的转动カ即刹车力,为克服这个刹车カ则放线盘3在放线过程中必须使导线保持一定的拉カ即放线张力。通过控制器10调整直流电机7产生电能的大小可以改变放线张カ大小,在放线时若随着放线盘2卷绕半径的减小同时亦将这个电能减小便可实现恒张カ放线。此时,将控制器10的控制信号输送至显示装置便可知道当前的张カ值即实现了张カ值的定量调整还很容易实现各个放线盘放线张カ大小一致。图2显示的是放线盘3回卷状态。将ー根长约30米的细钢丝绳一端固定于空放线盘3的筒体上,另一端与放出的漆包线一端联接牢靠后将漆包线收卷于放线盘3上然后做放线之用,待放线完成后断开漆包线与钢丝绳的联接,将控制器10切換到电能输出至直流电机7使其处于电动状态,通过处理组的减速作用驱动放线盘反向转动使钢丝绳收卷到放线盘3待用,这样重复使用可避免毎次20多米漆包线的浪费。本技术利用一套传动结构实现了直流电机7被动发电产生反カ矩控制导体放线张力,又利用直流电机7通电驱动放线盘3反向转动回收尾线以达到节约生产材料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位导线生产中恒张力放线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放线架(1)上转动安装有中心轴(2),在中心轴(2)上安装有放线盘(3),在放线盘(3)上方的放线架(1)上固定有升降速机构外壳(11),升降速机构外壳(11)内设有直流电机(7),在直流电机(7)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中心齿轮(5),在放线盘(3)的顶端部偏离其轴线位置开设有携型臂安装孔(9),在放线盘(3)上方的中心轴(2)上固定有携型臂(7),携型臂(7)的底端插装在携型臂安装孔(9)内,在中心轴(2)的顶端部固定有内齿圈(4),在升降速机构外壳(11)内转动安装有介齿轮(6),所述内齿圈(4)与介齿轮(6)啮合,介齿轮(6)与所述中心齿轮(5)啮合;防卷状态时,内齿圈(4)通过介齿轮(6)带动直流电机(7)的电机轴上的中心齿轮(5)使直流电机(7)为发电状态;回卷状态时,直流电机(7)通电使得直流电机(7)的电机轴上的中心齿轮(5)通过介齿轮(6)带动内齿圈(4)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位导线生产中恒张力放线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放线架(I)上转动安装有中心轴(2),在中心轴(2)上安装有放线盘(3),在放线盘(3)上方的放线架(I)上固定有升降速机构外壳(11),升降速机构外壳(11)内设有直流电机(7 ),在直流电机(7 )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中心齿轮(5),在放线盘(3)的顶端部偏离其轴线位置开设有携型臂安装孔(9),在放线盘(3)上方的中心轴(2)上固定有携型臂(7),携型臂(7)的底端插装在携型臂安装孔(9)内,在中心轴(2)的顶端部固定有内齿圈(4),在升降速机构外壳(11)内转动安装有介齿轮(6),所述内齿圈(4)与介齿轮(6)啮合,介齿轮(6)与所述中心齿轮(5)啮合;防卷状态时,内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波胡东周红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统力电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