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和履带起重机,驾驶室(1)和托盘装置(2)之间设置液压顶升油缸。液压顶升油缸的一端铰接在托盘装置(2)上,另一端铰接在驾驶室(1)的底部。托盘装置(2)与车体(3)转动连接。驾驶室装置还包括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的一端与车体(3)铰接,另一端与托盘装置(2)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和履带起重机,通过旋转助力液压装置,使驾驶室装置的回转由液压控制代替人力助推,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驾驶室装置,尤其涉及ー种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中小吨位履带起重机的驾驶室装置一般是固定式的,而中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由于结构件体积大、装配复杂等情况,其驾驶室一般是可回转并可俯仰的,以便满足不同的工作状态的需要,如吊装重物、运输过程及起重机自拆装状态等等。驾驶室装置可以实现驾驶室的俯仰,但在工作状态下,驾驶室悬于车体外侧,在运输状态下,需要旋转驾驶室到达便于运输和装载的位置。目前将驾驶室由吊重状态向运输状态转换时,需要通过人力将驾驶室旋转才能完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ー个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使得驾驶室的回转操作可以通过液压方式来完成。ー种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包括驾驶室I、托盘装置2和液压顶升油缸;所述驾驶室I铰接在所述驾驶室下方的托盘装置2上;所述驾驶室I和所述托盘装置2之间设置所述液压顶升油缸;所述液压顶升油缸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托盘装置2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驾驶室I的底部;所述托盘装置2与车体3转动连接;所述驾驶室装置还包括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 ;所述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的一端与所述车体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托盘装置2铰接。根据本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ー步的,所述托盘装置2的一端设置第一连接臂4和第二连接臂5,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4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臂5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臂4和第二连接臂5分别与所述车体3转动连接。根据本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ー步的,所述驾驶室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轴8 ;在所述托盘装置2转动到吊重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轴将所述托盘装置2和所述车体3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ー步的,所述驾驶室装置包括第二固定轴11 ;在所述托盘装置2转动到运输状态下,通过第二固定轴11将所述托盘装置2和所述车体3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ー步的,所述驾驶室I和所述托盘装置2之间设置两个所述液压顶升油缸。根据本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ー步的,所述托盘装置2与所述车体3通过转动轴承连接。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履带起重机,包括上述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本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和履带起重机设计了液压装置,使驾驶室装置的回转和俯仰由液压控制来代替人力助推,方便快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ー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A为根据本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一个实施例的驾驶室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IB为根据本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一个实施例的驾驶室装置由工作状态向运输状态转换的示意图;图IC为根据本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一个实施例的驾驶室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ID为根据本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一个实施例的驾驶室装置处于运输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描述。图IA为根据本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一个实施例的驾驶室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如图I所示驾驶室装置包括驾驶室I、托盘装置2。驾驶室I通过铰链铰接在驾驶室下方的托盘装置2上。驾驶室I和托盘装置2之间设置液压顶升油缸(在图中未画出)。液压顶升油缸的一端通过铰链铰接在托盘装置2上,另一端铰接在驾驶室I的底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液压顶升油缸的缸体端铰接在托盘装置2上,液压顶升油缸的缸杆端铰接在驾驶室I的底部,通过液压顶升油缸的缸杆在缸体中的升降,使驾驶室I绕驾驶室I与托盘装置2的铰链连接转动,完成驾驶室I的俯仰,可以扩大操作者的视野范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托盘装置2与车体3转动连接。托盘装置2可以为方形的工作台,也可以是截面为矩形的横梁,托盘装置2可以绕托盘装置2与车体3转动连接处转动,转动连接可以通过转动轴承连接,也可以通过在托盘装置2与车体3之间设置连接轴形成转动连接等等现有技术来实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托盘装置2的一端设置第一连接臂4和第二连接臂5,第一连接臂4位于第二连接臂5的上方;第一连接臂4和第二连接臂5分别与车体3转动连接。加大驾驶室I与托盘装置2连接处的截面面积,增强了抗弯抗扭能力,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驾驶室2下垂的现象;图IB为根据本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一个实施例的驾驶室装置由工作状态向运输状态转换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未画出驾驶室1),驾驶室装置还包括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的一端与车体3铰接,另一端与托盘装置2铰接。通过控制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的缸杆在缸体中的伸縮,可以完成驾驶室装置在工作状态(即吊装状态)向运输状态间的相互转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可以设置在托盘装置2的底部,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的一端与车体3铰接,可以通过铰链铰接在车体3与托盘装置2的铰接处,也可以铰接在车体3的底部。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的另一端与托盘装置2的上部或底部铰接,也可以铰接在第一连接臂4或第二连接臂5上。根据ー个实施例,驾驶室装置可以包括两个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图IC为根据本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一个实施例的驾驶室装置 处于工作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未画出驾驶室1),驾驶室装置包括连接轴7,第一固定轴8,驾驶室与托盘装置的铰接点9和托盘上液压顶升油缸的铰接点10。通过连接轴7在托盘装置2与车体3之间形成转动连接。驾驶室I通过铰链铰接在驾驶室与托盘装置的铰接点9处。液压顶升油缸的缸体端铰接在托盘上液压顶升油缸的铰接点10。在托盘装置2转动到吊重状态即工作状态下,通过第一固定轴8将托盘装置2和车体3固定连接。图ID为根据本技术的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一个实施例的驾驶室装置处于运输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未画出驾驶室I)。驾驶室装置包括第二固定轴11。在托盘装置2转动到运输状态下,通过第二固定轴11将托盘装置2和车体3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驾驶室I和托盘装置2之间设置两个液压顶升油缸,更好地完成俯仰动作。托盘装置2与车体3可以通过转动轴承连接。转动轴承由内圈和外圈组成,内圈与车体3联接,外圈与托盘装置3联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连接臂4和第二连接臂5可以分别与车体3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连接。转动轴承的内圈与车体3联接,外圈与第一连接臂4和第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包括:驾驶室(1)、托盘装置(2)和液压顶升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1)铰接在所述驾驶室(1)下方的托盘装置(2)上;所述驾驶室(1)和所述托盘装置(2)之间设置所述液压顶升油缸;所述液压顶升油缸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托盘装置(2)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驾驶室(1)的底部;所述托盘装置(2)与车体(3)转动连接;所述驾驶室装置还包括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所述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的一端与所述车体(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托盘装置(2)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回转俯仰的驾驶室装置,包括驾驶室(I)、托盘装置(2)和液压顶升油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室(I)铰接在所述驾驶室(I)下方的托盘装置(2 )上;所述驾驶室(I)和所述托盘装置(2)之间设置所述液压顶升油缸;所述液压顶升油缸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托盘装置(2)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驾驶室(I)的底部;所述托盘装置(2)与车体(3)转动连接; 所述驾驶室装置还包括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所述旋转助力液压油缸(6)的一端与所述车体(3 )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托盘装置(2 )铰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驾驶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装置(2)的一端设置第一连接臂(4)和第二连接臂(5),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4)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臂(5)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臂(4)和第二连接臂(5)分别与所述车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海燕,林华,章琢,余钦伟,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