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4232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3:16
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包括壳体,还包括防碰撞传感器,所述壳体设置有传感器通孔,所述防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智能机器人的背部设置有防碰撞传感器,可以有效地探测较矮的障碍物,避免机器人发生碰撞,保障智能机器人行走的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
,具体地说涉及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机器人的行走形式主要包括轮式行走机构和类似人类行走的双脚行走机构,无论是采用哪种行走形式,智能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都需要解决防碰撞的问题,现有的智能机器人大都在头部设置感应器,通过头部的感应器检测前方或后方是否有障碍物,避免发生碰撞。由于感应器设置在头部,对于较矮的障碍物可能会探测不到,进而发生碰撞 事故,造成智能机器人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其是在智能机器人的背部设置有防碰撞传感器,可以有效地探测较矮的障碍物,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包括壳体,还包括防碰撞传感器,所述壳体设置有传感器通孔,所述防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通孔。所述防碰撞传感器设置有两个,所述壳体设置有两个传感器通孔,两个防碰撞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两个传感器通孔。所述壳体设置有电源按键和电源电路板,所述电源电路板设置有接触按钮,所述壳体设置有电源按键通孔,所述电源按键一端与所述接触按钮接触,另一端由所述电源按键通孔露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碰撞传感器,所述壳体设置有传感器通孔,所述防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碰撞传感器,所述壳体设置有传感器通孔,所述防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碰撞传感器设置有两个,所述壳体设置有两个传感器通孔,两个防碰撞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两个传感器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电源按键和电源电路板,所述电源电路板设置有接触按钮,所述壳体设置有电源按键通孔,所述电源按键一端与所述接触按钮接触,另一端由所述电源按键通孔露出。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建中张洪
申请(专利权)人:艾利和电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