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刘丽珠专利>正文

轻量化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0324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鞋子技术领域的轻量化鞋底,系结合在鞋体的底面,包括大底、织物层以及中底,所述织物层结合于所述大底与所述中底之间,利用所述织物层的结合方式取代黏贴剂黏贴方式,在保证鞋底具有缓冲作用以减少脚部所受冲击力量的使用效果外,增强所述中底与所述大底的结合能力,能有效保证成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利于市场竞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子
,尤其涉及一种可依需要而结合在鞋体上的轻量化鞋底
技术介绍
人们在行走时的脚部承受力量大约可高达到人体重量的两倍,其对人体脚部所产生的冲击力量不可谓不大,因此,人们平常所穿的鞋子设计,除了美观造型之外,莫不针对鞋子的穿着舒适性及分散脚部承载重量的部份加以钻研改良。其中,在分散脚部承载重量方面,目前常见的做法主要是在鞋体与大底之间设置软质材料层或空气缓冲层(即中底),以吸收并降低脚部行进时所受的冲击力量。由于大底 主要是通过黏贴剂黏贴在中底的底面,如此一来,不但需要大量使用黏贴剂而增加材料成本,而且在进行黏贴时需要增加人力及机器、治具成本;再者,以黏贴剂黏贴的方式容易因质量的瑕疵而使大底与中底分离,无法保证品质,产品合格率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且具有缓冲作用以减少脚部所受冲击力量的轻量化鞋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轻量化鞋底,系结合在鞋体的底面,包括大底、织物层以及中底,所述织物层结合于所述大底与所述中底之间。较佳地,所述织物层为纤维布。较佳地,所述织物层与所述大底的平面大小形状相同。较佳地,所述中底为发泡成型的聚氨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大底、织物层以及中底,所述织物层结合于所述大底与所述中底之间,利用所述织物层的结合方式取代黏贴剂黏贴方式,在保证鞋底具有缓冲作用以减少脚部所受冲击力量的使用效果外,增强所述中底与所述大底的结合能力,能有效保证成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利于市场竞争。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与鞋体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I 2所示,一种轻量化鞋底1,包括大底2、织物层3以及中底4。所述大底2包括顶面21及反向于所述顶面21的底面22 ;所述织物层3为纤维布,纤维布的平面大小形状与大底2的平面大小形状相同,且所述织物层3黏结在所述大底2的顶面21上。实施时,所述织物层3亦可为数个黏结在大底2的顶面21上的纤维布。所述中底4为聚氨酯(PU)材质,成型时,先将黏结有所述织物层3的大底2置放在一模具内,再以聚氨酯(PU)发泡成型在织物层3的顶面31上,让聚氨酯部份穿透织物层3后,使所述中底4、所述织物层3与所述大底2 —体成型。实施时,所述中底4亦可为其它以发泡方式成型,且在成型后具有弹性缓冲特性的材质,不以为限。另,所述中底4内亦可设有至少一个气囊、除臭包或其它具有功能性的结构。·藉此,如第2图所示,当所述中底4的顶面41结合在所述鞋体5的底面51时,即可组合成一般使用者所穿着的布鞋或拖鞋。而藉由聚氨酯材质的缓冲作用,使用者行走时利用所述中底4减少脚部所受的冲击力量。藉此,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I、本技术能藉由聚氨酯材质的中底以产生缓冲作用,让使用者在行走时可有效减少脚部所受的冲击力量,以降低脚部的伤害。2、本技术能将中底紧密结合在大底顶面的织物层上,而无需另行涂布黏贴剂于中底上,再以人工方式贴合大底,因此,可有效降低黏贴剂购置、人力、机器及治具的成本,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3、本技术能藉由聚氨酯与织物层黏着的特性,将中底紧密结合在大底的顶面上,因此,可有效避免因人工贴合所造成的质量瑕疵,以确保产品质量。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量化鞋底,系结合在鞋体的底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底、织物层以及中底,所述织物层结合于所述大底与所述中底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4.15 TW 1002067351.ー种轻量化鞋底,系结合在鞋体的底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底、织物层以及中底,所述织物层结合于所述大底与所述中底之间。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刘丽珠
申请(专利权)人:何刘丽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