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导热和过流能力的基板制作方法,是在BeO材料片正面溅射Ti层和Cu层,光刻BeO基板的导带图形;电镀Cu层和Ni层,带胶溅射Au层;去光刻胶,腐蚀Cu/Ti,在所述BeO基板的背面溅射Ti、Ni和Au层,形成一种兼顾高导热能力和高过流能力的基板,大幅提高了基板的过流能力和耐焊性,基板热导率大于200W/m·K,过流能力为15A/mm,热膨胀系数和硅材料相当。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适用于大功率电路工艺制造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 涉及一种基板的制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它直接应用的领域是大功率电路工艺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基板是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件,它承担着机械支撑、散热和导电等关键作用。功率电路中使用的基板一般称为功率基板,它是基板中的重要组成,它广泛应用于DC-DC变换器、DC-AC变换器、快速开关变换、继电器、马达驱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模块等。为满足各种需要,目前已开发了不同类型的功率基板=Al2O3厚膜基板、BeO厚膜基板、A1203-DBC、A1N-DBC、陶瓷薄膜基板、环氧基印制板、铝基板等。上述各类基板中,Al2O3或者BeO厚膜基板过流能力不够,其单位线宽的过流能力仅为6. 25A/mm,耐焊性差;普通陶瓷薄膜基板的过流能力不够,其单位线宽的过流能力为仅I. 5A/mm,散热能力也不够,其热导率小于37W/m ·Κ ;环氧基印制板散热能力不够,其热导率小于O. 5ff/m · K,其膨胀系数远大于硅材料,匹配性差;铝基板的热膨胀系数远大于硅材料,匹配性差;DBC基板需要专用设备,成本较高;A1N-DBC也不成熟。文献I “大功率LED封装用散热铝基板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方亮等,《材料导报》,2011年No. 2,Ρ13(Γ134)提出了一种高热导铝基板的制备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阳极氧化法制备LED封装用铝基板过程中电流密度、硫酸质量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其热阻、厚度、绝缘电阻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低热阻铝基板的最佳工艺参数。尽管此种方法制作的铝基板热导率高,但由于铝基板的热膨胀系数远大于硅材料,其与芯片的匹配性差,容易导致器件在热循环中失效。文献2 “LTCC基板上薄膜多层布线工艺技术”(汪继芳等,《电子与封装》,2010年Νο.4,Ρ28 31)充分利用LTCC布线层数多、可实现无源元件埋置于基板内层、薄膜细线条的特点,使芯片等元器件能够在基板上更有效地实现高密度的组装互连。文献2的LTCC基板上薄膜多层布线工艺技术,解决了 LTCC基板上薄膜多层布线中的问题,但此种薄膜基板的料热导率为2(T25W/m · K,其单位线宽的过流能力为3 5A/mm,仍存在热导率和过流能力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基板热导率低、过流能力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基板的过流能力大、热导率高,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与硅材料相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步骤包括I.准备BeO材料片、溅射Ti层和Cu层、光刻BeO基板的导带图形、电镀Cu层和Ni层,形成BeO基板的导带层,其中,BeO材料片上溅射Ti层和Cu层后,形成所述BeO基板,在BeO基板表面兼顾传输电流、元器件安装、引线互联功能的金属结构称为导带;2.在BeO基板上带光刻胶溅射Au层、去光刻胶、腐蚀导带区域外的Ti层和Cu层,形成完整的导带区域;3.在所述BeO基板的背面溅射Ti、Ni和Au层、形成功率基板的背面金属化结构。所述准备BeO材料片、溅射Ti层和Cu层、光刻BeO基板的导带图形、电镀Cu层和Ni层,形成BeO基板的导带层的步骤包括(I)准备尺寸50. 8mmX50. 8mmXO. 381mm、纯度99%、单面抛光的BeO材料片,抛光的一面为材料的正面;清洗;在BeO材料片的正面溅射Ti和Cu层,Ti/Cu层的厚度为 100 土 5nm/300 土 30nm,形成Ti粘附层和Cu加厚电镀导电层,形成所述BeO基板;(2)采用正胶光刻BeO基板的导带图形,光刻后暴露出需要加厚电镀的导带区域,导带区域以外的图形被光刻胶掩盖;(3)对暴露出的导带区域进行电镀Cu层和电镀Ni层,Cu/Ni层的厚度为25. 0±5· O μ m/1. 4±0· 4 μ m,形成基板的导带层。所述在BeO基板上带光刻胶溅射Au层、去光刻胶、腐蚀导带区域外的Ti层和Cu层,形成完整的导带区域的步骤包括(I)带胶溅射Au层,Au层的厚度为100±20nm,形成薄金可焊性保护层;(2)丙酮超声去胶,同时剥离掉溅射在光刻胶上面的导带区域以外的溅射薄Au层;(3)腐蚀导带区域以外的Cu层和Ti层,形成完整的导带区域,清洗。所述在BeO基板的背面溅射Ti、Ni和Au层、形成基板的背面金属化结构的步骤包括(I)在BeO基板的1 面灘射Ti层、Ni层、Au层,Ti层/Ni层/Au层的厚度为100±20nm/l. 2±0. 15 μ m/100 ±20nm,在基板板背面形成了背面金属化结构;(2)在300°C ±10°C的氮气环境下,对BeO基板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时间为30分钟;(3)用胶带对BeO基板进行附着强度测试,划片、清洗后,形成功率基板的背面金属化结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是在BeO材料片正面溅射Ti层和Cu层,光刻BeO基板的导带图形;电镀Cu层和Ni层,带胶溅射Au层;去光刻胶,腐蚀Cu/Ti,在所述BeO基板的背面溅射Ti、Ni和Au层,形成一种兼顾高导热能力和高过流能力的基板。与普通的基板制作方法相对比,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以下特点I.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选用高导热BeO材料片作为基板材料,保证了基板的高导热性,本专利技术方法制作的基板,其热导率大于200W/m · K,是文献2热导率的8 10倍。2.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电镀Cu,加厚导带至25 μ m,保证了基板的较高过流能力,本专利技术方法制作的基板,其单位线宽的过流能力为15A/mm,比文献2的过流能力提高3飞倍。3.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选定Ti作为BeO基板和金属化布线的粘附层,保证了金属化布线的的优良的附着强度。4.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电镀Ni阻挡层以及溅射金薄膜可焊性保护层,保证了基板的耐焊性以及长期的良好可焊性。本专利技术 方法通过选用高热导BeO材料作为基板,采用溅射等薄膜工艺结合电镀加厚工艺,来制作基板导带,大幅提高了基板的过流能力和耐焊性,基板热导率大于200W/m · K,过流能力为15A/mm。附图说明图I为在BeO材料片上灘射Ti层和Cu层后的首I]面结构图;图2为图IBeO基板上通过光刻暴露出导带图形区域的剖面结构图;图3为图2Be0基板上电镀Cu层和Ni层后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Be0基板带光刻胶溅射Au层后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BeO基板去光刻胶后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5Be0基板腐蚀Cu/Ti后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6Be0基板背面溅射Ti/Ni/Au层、背面金属化后的剖面示意图。在图I-图7中,I为粘附层;2为导电层;3为光刻胶掩模;4、5为基板的导带层;6为薄Au可焊性保护层;7、8、9为背面金属化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不仅限于下面的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方法加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高导热和过流能力的基板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一、准备BeO材料片、溅射Ti层和Cu层、光刻BeO基板的导带图形、电镀Cu层和Ni层,形成BeO基板的导带层。(I)准备尺寸50. 8mmX50. 8mmXO. 381_、纯度99%、单面抛光的BeO材料片,抛光的一面为材料的正面;在1#液(NH4OH H2O2 H2O=I :2:7)中清洗2 4min,2#液(HCl H2O2 H20=1:2:7)清洗4 6min,去离子水清洗lOmin,甩干,在BeO材料片的正面溅射Ti层、Cu层,Ti层、Cu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导热和过流能力的基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BeO材料片、溅射Ti层和Cu层、光刻BeO基板的导带图形、电镀Cu层和Ni层,形成BeO基板的导带层,其中,BeO材料片上溅射Ti层和Cu层后,形成所述BeO基板,在BeO基板表面兼顾传输电流、元器件安装、引线互联功能的金属结构称为导带;(2)在BeO基板上带光刻胶溅射Au层、去光刻胶、腐蚀导带区域外的Ti层和Cu层,形成完整的导带区域;(3)在所述BeO基板的背面溅射Ti、Ni和Au层、形成功率基板的背面金属化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导热和过流能力的基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BeO材料片、溅射Ti层和Cu层、光刻BeO基板的导带图形、电镀Cu层和Ni层,形成BeO基板的导带层,其中,BeO材料片上溅射Ti层和Cu层后,形成所述BeO基板,在BeO基板表面兼顾传输电流、元器件安装、引线互联功能的金属结构称为导带; (2)在BeO基板上带光刻胶溅射Au层、去光刻胶、腐蚀导带区域外的Ti层和Cu层,形成完整的导带区域; (3)在所述BeO基板的背面溅射Ti、Ni和Au层、形成功率基板的背面金属化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提高导热和过流能力的基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BeO材料片、溅射Ti层和Cu层、光刻BeO基板的导带图形、电镀Cu层和Ni层,形成BeO基板的导带层的步骤包括 (1)准备尺寸50.8mmX50. 8mmXO. 381mm、纯度99 %、单面抛光的BeO材料片,抛光的一面为材料的正面;清洗;在BeO材料片的正面溅射Ti和Cu层,Ti/Cu层的厚度为100 土 5nm/300 土 30nm,形成Ti粘附层和Cu加厚电镀导电层,形成所述BeO基板; (2)采用正胶光刻BeO基板的导带图形,光刻后暴露出需要加厚电镀的导带区域,导带区域以外的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驰,刘欣,唐喆,叶冬,徐学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