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线,包括移相器、反射板和绝缘支架,绝缘支架将移相器转接于反射板上,以使移相器和反射板相对固定且彼此绝缘。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天线能够稳定地接收信号,亦不会引入额外的噪声信号,以满足通讯系统对天线所需求的互调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
技术介绍
天线是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件,其将传输线上传播的信号转换成在无界媒介(例如自由空间等)中传播的电磁波,反之亦然。天线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电子对抗、遥感、射电天文等工程系统中。现有天线通常包括移相器和反射板。移相器与反射板相对固定。因移相器外壳、反射板均为金属导体,二者电导通;故,天线不能够稳定地接收信号,同时还可能引入额外的噪声信号,从而产生难以控制的互调问题;无法满足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通讯系统对天线所需求的越来过高的互调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相器和反射板绝缘连接的天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天线,包括移相器、反射板和绝缘支架,绝缘支架将移相器转接于反射板上,以使移相器和反射板相对固定且彼此绝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天线通过绝缘支架连接移相器和反射板,使天线能够稳定地接收信号,亦不会引入额外的噪声信号,以满足通讯系统对天线所需求的互调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天线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天线的移相器外壳的立体放大图;图3是图2所示移相器外壳的另一角度立体放大图;图4是图I所示天线的绝缘支架的立体放大图;图5是图4所示绝缘支架的另一角度立体放大图;图6是图I所示天线的金属支架的立体放大图;图7是图I所示天线的绝缘支架与金属支架的连接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绝缘支架与金属之间的连接俯视图;图9是沿图8的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天线,包括移相器、反射板和绝缘支架,绝缘支架将移相器转接于反射板上,以使移相器和反射板相对固定且彼此绝缘。本专利技术天线通过绝缘支架连接移相器和反射板,使天线能够稳定地接收信号,亦不会引入额外的噪声信号,以满足通讯系统对天线所需求的互调要求。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天线100包括反射板I、金属支架2、绝缘支架3和移相器4。金属支架2固定至反射板I,绝缘支架3连接移相器4和金属支架2且位于二者之间。请一并参照图2和图3,移相器4包括移相器外壳40。移相器外壳40包括平行设置的三侧板41、42、43以及垂直连接侧板41、42、43的端板44,侧板42位于侧板41和侧板43之间。本实施例中,侧板41和43的结构相同,且相对侧板42对称设置。端板44上沿三 侧板的平行排列方向延伸设置定位槽441,定位槽441还可以延伸至侧板41、42、43中。侧板41或43上远离端板44的位置处分别设置多个定位孔411、431。请一并参照图4和图5,绝缘支架3包括绝缘架体31、第一卡扣32、第二卡扣33、第三卡扣34和定位柱35。绝缘架体31大致呈平板状设置,第一^^扣32和第二卡扣33自绝缘架体31的一侧延伸,第三卡扣34和定位柱35自绝缘架体31的另一侧延伸。移相器4设置于第一卡扣32和第二卡扣33之间且支撑于绝缘架体31上。具体来说,第一卡扣32卡扣于端板44 一侧,侧板41和43其中之一支撑于绝缘架体31上,侧板41和43之另一于端板44 一侧与第 ^扣32卡合;第二卡扣33卡合于与端板44相对的一侧卡合侧板41或43。本实施例中,第一^^扣32包括夹持部323和限位部324。夹持部323垂直于绝缘架体31延伸,限位部324自夹持部323的端部垂直延伸。夹持部323抵接端板44,限位部324与侧板41或43抵接。第一^^扣32的夹持部323内侧凸设定位肋321,该定位肋321与移相器4端板44上设置的定位槽441互相配合,定位肋321收容于定位槽441中,用于防止移相器4与绝缘支架3之间相对移动。当定位槽441延伸至侧板41、41、43中,定位肋321的厚度尺寸亦可随之增大,二者配合可以更好地方志移相器4与绝缘支架3之间的相对移动。第二卡扣33为弹性卡扣。具体来说,第二卡扣33包括第一臂部331、第二臂部332和卡勾333。第一臂部331连接绝缘架体31和第二臂部332且第一臂部331和第二臂部332呈一定夹角设置,卡勾333自第二臂部332的末端延伸,卡勾333勾扣支撑于绝缘架体31上的侧板41或43。绝缘架体31上延伸设置第一^^扣32和第二卡扣33的一侧靠近第二卡扣33的位置处设置多个定位柱311。定位柱311的形状与定位孔411或431的形状相匹配。定位柱311接收于移相器4的侧板41或43的定位孔411或431中。定位柱311与定位孔411或431相互配合用于阻止移相器4绝缘支架3之间相对移动。与本实施例中,定位柱311的数目为三个,实际应用中,定位柱311的数目不应受此限制。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绝缘支架3的强度,绝缘架体31上设置多条纵横交错设置的加强肋312,第一卡扣32的外侧亦设置多条加强肋322。本实施例中,加强肋312设置于绝缘架体31的支撑移相器4的侧面上。本实施例中,绝缘支架3与移相器4的组装过程为绝缘支架3自移相器4的一端套入移相器4的移相器外壳40上,直至听到第一卡扣32的定位肋321卡扣至端板44的定位槽441中、绝缘架体31的定位柱311卡扣至定位孔411或431中的卡扣声音,绝缘支架3与移相器4相对固定且不会发生相对移动。第三卡扣34的数目为两个,定位柱35位于两个第三卡扣34之间。优选地,定位柱35位于绝缘架体31的中心位置处,两第三卡扣34相对定位柱35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两第三卡扣34和定位柱35的中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三卡扣34包括连接部341和卡扣部342。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41大致垂直连接卡扣部342和绝缘架体31。定位柱35可以是圆柱状、长方体状等多种形状。请一并结合图6,金属支架2凸出设置于反射板I上,绝缘支架3将移相器4通过金属支架2转接于反射板I上。金属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2。第一·连接部201固定至反射板1,第二连接部202相对反射板I凸出设置并用于固定绝缘支架3。第二连接部202设置容纳孔23、嵌入孔21和定位孔22。请一并结合图7至图9,容纳孔23用于容纳第二卡扣33的第一臂部331和第二臂部332。嵌入孔21接收第三卡扣34并允许第三卡扣34的卡扣部342在嵌入孔21内移动,以使得绝缘架体31支撑于金属支架2上且第三卡扣34的卡扣部342与嵌入孔21周边的金属支架2第二连接部202卡合;第二卡扣33的卡扣部342与嵌入孔21周边的金属支架2的卡合能够防止绝缘支架3相对金属支架2在垂直于第二连接部202的平面所在的方向上移动。定位孔22的形状与定位柱35的形状匹配。定位孔22在第三卡扣34与金属支架2卡合的同时接收定位柱35,以使绝缘支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移相器、反射板和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将所述移相器转接于所述反射板上,以使所述移相器和所述反射板相对固定且彼此绝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移相器、反射板和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将所述移相器转接于所述反射板上,以使所述移相器和所述反射板相对固定且彼此绝缘。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包括绝缘架体和分别从所述绝缘架体向所述绝缘架体的一侧延伸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移相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之间且支撑于所述绝缘架体上,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分别与所述移相器卡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垂直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端板,所述第一侧板支撑于所述绝缘架体上,所述第一卡扣于所述端板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卡合,所述第二卡扣于所述端板的相对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卡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为弹性卡扣。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的内侧设置有定位肋,所述端板上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定位肋的定位槽。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架体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定位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湘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大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