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延武专利>正文

五辊变截面板簧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214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对变截面板簧轧机的改进,采用PC微机控制、机电一体化结构。由可控硅调速系统、斜面凸块,蜗轮蜗杆,齿轮齿条,推拉杆、摆杆等机械零部件及多连杆机构组成的动力传动装置,替代液压动力传动装置,完成辊缝调整,轧辊升降,工件修边及工件、仿型靠模的送进工序,实现变截面板簧生产的高效,高精度的连续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省力,维修方便,成本低,应用范围广泛。(*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轧制设备,是对变截面板簧轧机的改进。目前,国内研制生产的或国外引进的变截面板簧轧机,如中国专利93118067轧制变截面板簧的方法及设备,和英国HELLE公司生产的五辊变截面板簧轧机,其动力传动装置多采用液压伺服机构,通过油缸控制轧辊升降,并利用各种传感器、伺服放大器等自控装置来控制辊缝,调节及工件拉拔速度,完成变截面板簧的轧制过程。该设备操作省力,精度高,但由于对各系统的液压元件要求精度高,因此使用维修困难,寿命较低,成本高,尤其是国外引进设备价格昂贵。为了避免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化的五辊变截面板簧轧机,采用PC微机控制,可控硅调速系统,以及利用斜面、凸块、齿轮齿条、多连杆机构组成的动力传动装置和仿型机构来替代现有技术液压动力传动装置,达到连续轧辊生产精度高的变截面板簧,其设备结构简单,操作省力,维修方便,成本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本技术是一种机电一体化的五辊变截面板簧轧机,由机架、轧辊、可控硅调速系统和机械传动机构构成的动力传动装置,以及PC微机控制系统组成。在机架8上安装一对工作辊16,上支撑辊17,过渡辊15,下支撑辊13。在机架8的上部装有辊缝调整系统18,并与上支撑辊17连接,在机架下部装有斜面式轧辊升降系统9,并与下支撑辊13接触,在机架两侧与工作辊16对应处,分别设有修边摆动系统7,在机架8前方的水平机座上,装有引导工件的仿型靠模系统14和工件夹紧拖动系统11,并相互平行排列,分别与下支撑辊13和过渡辊15,以及工作辊16的位置相对应。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措施是辊缝调整系统18由两组对称的蜗轮蜗杆、丝杠组成,蜗轮与蜗杆啮合,丝杠由蜗轮传动,两丝杠下端分别与上支撑辊两端连接。本技术采用的斜面式轧辊升降系统9,由托板33,上斜板31,下斜块30,滚轮29及推挤块19组成,托板33与下支撑辊13接触,在托板33和推挤板19之间装有两组对称的上、下斜块31、30,上、下斜块的对应斜面相吻合,在下斜块30结构的凹腔内,各装一组滚轮29,两组对称滚轮29分别与推挤块19两侧面接触,推挤块呈带斜面的凸块状。本技术的工件修边摆动系统7位于机架8两侧,由顶杆33、修边轮34、摆杆35及复位弹簧37、杠杆38组成。顶杆33一端与杠杆38连接,另一端与摆杆35上端铰接,摆杆下端与斜面式轧辊升降系统的下斜块30延伸处连接。本实新型的工件夹紧拖动系统11,包括减速器27、驱动齿轮组23、与齿轮组23相啮合的一对平行齿条推拉杆22,两平行齿条推拉杆前端分别与簧片送进小车21的上、下平行架连接,在簧片送进小车的上平行架上,装有工件夹紧钳口,下平行架上安装仿型靠模托板。本技术工件夹紧拖动系统的簧片送进小车21经连杆机构与斜面式轧辊升降系统的推挤块19连接,即由与推挤块一端连接的推拉杆40、下摇杆41、上摇杆42、连接拉杆45,以及上摇杆47构成的多连杆机构。在上摇杆42、45上端装有碰撞滚轮48,在簧片送进小车21的相应位置装有控制工件与仿型模前进、后退的碰撞块43、44。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措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优点如下1、由蜗轮、蜗杆、齿轮齿条、斜面凸块及多连杆机构组成的动力传动装置,替代了液压传动装置,完成辊缝间隙调整,轧辊升降,工件修边,及工件仿型、工件送进工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2、整机采用机电一体化结构,PC微机控制精度高,效率高,节能。3、节省了液压元件,成本低。4、操作省力,维修方便,适于轧制各种型号的汽车、拖拉机板簧,应用范围广。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点,以下结合附附图说明图1至6所示的实施例,加以详细描述。图1、五辊变截面板簧轧机结构示意图。图2、五辊变截面板簧轧机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五辊变截面板簧轧机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斜面式升降系统与修边摆动系统结构示意图及A-A剖面图。图5、工件夹紧拖动系统及仿型靠模系统与斜面式轧辊升降系统的多连杆机构连接示意图。图6、五辊变截面板簧轧机工作流程框图。图中,1PC微机系统、2可控硅调速系统、3辊缝调节直流电机、4被辊制工件、5飞轮减速驱动系统、6主电机、7修边摆动系统、8机架、9斜面式轧辊升降系统、10随机拖动直流电机、11工件紧架拖动系统、12夹紧驱动电机、13下支撑辊、14仿型靠模系统、15过渡辊、16工作辊、17上支撑辊、18辊缝调整系统、19推挤块、20连杆组件、21簧片送进小车、22齿条推拉杆、23驱动齿轮、24托轮、25齿轮箱、26减速器、27拖动减速器、28滚轮轴、29滚轮、30下斜面、31上斜面、32托板、33顶杆、34修边轮、35摆杆、36下斜块与摆杆连接轴、37复位弹簧、38杠杆、39推挤块与推拉杆连接轴、40推拉杆、41下摇杆、42上摇杆、43簧片送进小车上的后退碰撞块、44前进碰撞块、45连接拉杆、46定位滑座、47后退上摇杆、48碰撞滚轮。五辊变截面板簧轧机的各部分安装位置如附图所示。图1中一对工作辊安装在机架上,工作辊上面靠紧上支撑辊,下面靠紧过渡辊,工作辊之间是被轧制工件,过渡辊与下支撑辊之间的仿型靠模。在机架上部装有经蜗杆传动蜗轮、丝杆组成的辊缝调整系统。当驱动电机带动蜗杆、蜗轮转动,丝杆在蜗轮的驱动下转动,并作上、下移动,带动上支撑辊上、下移动,改变工作辊间的缝隙。本技术的斜面式轧辊升降系统及修边摆动系统结构如图1、图4所示,斜面式轧辊升降系统位于下支撑辊下面,其工作过程如下,在推挤块19与托板32之间装有对称的上、下斜块及在下斜块内装有滚轮,两滚轮与推挤块两侧面接触,推挤块呈斜面的凸块状,当推挤块在外力的作用下前后水平移动时,两下斜块及滚轮随推挤块两侧面形状的变化而向内或向外相对水平移动,相吻合的两块上斜块相对移动,当对称的下斜块向外移动时,两块对应上斜块与托板随之下移,轧辊随之下降。反之轧辊上升。由推挤板前后移动,带动上、下斜块的相对内、外水平移动,经上、下斜面相对移动转换为托板及轧辊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完成轧辊升降工序。图4及图1所示修边摆动系统的摆杆35下端与下斜块30连接,当下斜块30在推挤块19的作用下水平移动时,带动摆杆移动,使与摆杆连接的顶杆33、杠杆38及复位弹簧37、修边轮34随之动作,完成工件修边工序。图3是整机的俯视图,图中所示各驱动电机,减速器的位置布置。图2和图5中所示工件夹紧拖动系统和仿型靠模系统相对位置。以及与斜面轧辊升降系统经多连杆结构连接方式示意图。工件夹紧拖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夹紧电机带动夹紧钳口将工件夹紧,工件位于簧片送进小车21上,仿型靠模安装在下面的托板上。簧片送进小车21与齿条推拉杆22连接,当驱动齿轮23带动两平行齿条推拉杆22前进或后退时,推动簧片送进车上的工件及仿型靠模水平移动,安装在簧片送进小车上的上摇杆机随之动作,推动连接拉杆,下摇杆组成的多连杆机构动作,簧片送进小车上装有限止、前进、后退的碰撞块。斜面式轧辊升降系统的推挤块19经推拉杆40,与多连杆机构下摇杆41连接,当簧片送进小车在驱动齿轮、齿条推拉杆的作用下,作往复运动时,带动推挤块作前后水平移动,使轧辊完成升降工序,以及修边摆动系统完成修边工序。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如图6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电一体化的五辊变截面板簧轧机,由机架、轧辊、可控硅调速系统和机械传动机构构成的动力传动装置,以及PC微机控制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一对工作辊(16)及上支撑辊(17),过渡辊(15),下支撑辊(13)安装在机架(8)上,在机架(8)的上部装有辊缝调整系统(18),并与上支撑辊(17)连接,在机架下部装有斜面式轧辊升降系统(9),并与下支撑辊(13)接触,在机架两侧与工作辊(16)对应处,分别设有修边摆动系统(7),在机架(8)前方的水平机座上,装有引导工件的仿型靠模系统(14)和工件夹紧拖动系统(11),并相互平行排列,分别与下支撑辊(13)和过渡辊(15),以及工作辊(16)的位置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延武
申请(专利权)人:高延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