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学刚专利>正文

一种包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8360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装载高空投放物品的包裹装置,该包裹装置包括袋体且在所述袋体的开口处设置有封口装置,所述包裹装置还包括一设置于袋体内部的缓冲内胆,该缓冲内胆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容纳装载物品的空腔,放置在该空腔内的装载物品被所述缓冲内胆完全包裹住。该缓冲内胆由柔性可压缩材料制成,当装载于空腔内的物品随着包裹装置在高空坠落着陆时,缓冲内胆的四周壁均能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以保证内部的物品得到全方位的保护。在该袋体还可具有一朝向使用者背部的背负部,背负部上设置有用于背负的背带以及腰部组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裹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从高空抛落后能保证装载于该包裹装置内的物品不易受损的包裹装置。
技术介绍
包裹是一种用于装设一定数量或一定体积物品的容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包裹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应用的领域也各不相同,其中一种具体应用为背包,其背包有民用的普通背包,也有用于高空投掷的特殊背包。本技术所涉及的包裹装置主要是应用于空投物资、抗震救灾或其它需要高空抛投场合的军事领域,现有技术中用于高空抛落的包裹主要利用降落伞减速来保护内部的物品不受损,这种方法抛落物资受环境影响较大,飘忽不定,落点不准确,不易小型化和轻量化且成本很高。而对于装载的电子产品及仪器设备,一旦摔损则代表报废无法使用,造成财产损失或贻误战机等严重后果;目前在装载比较昂贵的电子产品及仪器设备在高空抛落时,现有的包裹装置在保护内部物品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急迫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包裹结构来装载物品以解决高空抛落时内载物品易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震缓冲效果优异、在高空坠落时能有效防止内部的物品受损的包裹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涉及的包裹装置包括袋体,在该袋体的开口处设置有封口装置,所述包裹装置还包括一设置于袋体内部的缓冲内胆,该缓冲内胆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容纳装载物品的空腔,放置在该空腔内的装载物品被所述缓冲内胆完全包裹住。具体来说,所述缓冲内胆是可由至少两部分的柔性可压缩材料组合以形成内部的空腔,该空腔与装载物品的形状相适配。具体来说,所述封口装置是采用拉链或者采用绳带来封合袋口。进一步,所述袋体的袋壁包括外侧的面料层和内侧的防破损增强层。更进一步,所述袋体的袋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防破损增强层内侧的减震缓冲层。又或者是,所述袋体包括外侧的面料层和内侧的减震缓冲层。进一步,在所述袋体的顶部设置有小型降落伞,起到牵引稳定作用,保证空中抛落时包裹装置能稳定姿态,落点准确。进一步,在所述袋体的底部设有一可与袋体撕开或拆卸的缓冲底座,提供附加的减震缓冲能力,在背负时或者需要减轻重量时也可将缓冲底座取下。更进一步,所述缓冲底座向该袋体的侧部延伸以形成位于所述袋体外围的围裙缓冲部,提供附加的减震缓冲能力,在着陆时对包裹装置的侧部进行全方位的保护。进一步,在所述袋体的侧部缝制有若干用于插入减震缓冲材料的口袋,在有需要时可在其内插装泡沫板等缓冲材料。进一步,和普通背包一样,本包裹装置在袋体上具有一朝向使用者背部的背负部,在该袋体的背负部上设置有用于背负的背带以及腰部组件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涉及的包裹装置包括外部的袋体和一设置于袋体内部的缓冲内胆,该缓冲内胆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容纳装载物品的空腔,放置在该空腔内的装载物品被所述缓冲内胆完全包裹住,装载于空腔内的物品随着包裹装置在高空坠落着陆时,缓冲内胆的四周壁均能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以保证内部的物品得到全方位的保护。此外所述袋体的袋壁包括至少两层结构的面料层和内侧的防破损增强层,可以防止外界物体刺穿袋体;又或者在面料层或防破损增强层的内侧还设置有一层减震缓冲层,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包裹装置整体的缓冲强度。在所述袋体的顶部设置有小型降落伞,并且在所述袋体的底部设有一可与袋体撕开或拆卸的缓冲底座,小型降落伞可以保证包裹装置在空中的姿态,使包裹装置的底部朝下着陆,这样有利于缓冲底座发挥应有的作用。 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剖面图;图2是包裹装置顶部增加有小型降落伞的示意图;图3是包裹装置底部设置有缓冲底座的不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袋体部分设为双层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的袋体部分设为三层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的袋体上缝制有多个口袋的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包裹装置具有特殊功用,可用于抗震救灾空投物资或用于军事领域空投电子设备仪器等多个场合。本技术的包裹装置与普通包裹相比具有明显区别,它具有牢固、减震效果优异以及高抗冲击性、抗穿刺等特点,可对所装载的易损物品给予可靠保护,即使从相当高的高度直接抛落,也不会使包裹装置本身以及内载的物品受损。下面就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I和图7所示,本技术涉及的包裹装置包括袋体1,该袋体I具有一朝向使用者背部的背负部10,在所述袋体I的开口处设置有封口装置4,该封口装置4是采用拉链或者采用绳带来封合袋口,当然并不限于此,其它包裹装置所具有的封合方式均能应用于本技术。参见图7,该包裹装置如同现有包裹装置一样可以在所述袋体I的背负部10上设置有用于背负的背带7以及腰部组件等,也可以是其本身并不具有背负系统,需借助外物来背负。所述包裹装置的主要特点在于它还包括一设置于袋体I内部的缓冲内胆2,该缓冲内胆2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容纳装载物品的空腔3,放置在该空腔3内的装载物品被所述缓冲内胆2完全包裹住,所述缓冲内胆2可以是与外部的袋体I相互分离的,它是由至少两部分的柔性可压缩材料组合以形成内部的空腔3,该空腔3与装载物品的形状相适配,该柔性可压缩材料可以是泡沫塑料、气泡膜塑料、蜂窝材料或其它高分子发泡材料等,凡是有一定的强度并且具有良好的缓冲压缩性能的材料均能应用于此,还可以组合充气囊来进一步提升对内载物品的减震缓冲作用。如图I中,在装载物品时可先将下部分的泡沫塑料放入袋体I中,同时泡沫塑料可与袋体I之间设置连接结构,再将物品放置在下部分的泡沫塑料的部分空腔内,然后将上部分的泡沫塑料吻合放入袋体I中使物品被泡沫塑料完全包裹,最后封合袋口。如图2中,缓冲内胆2还可由多层柔性可压缩材料来组成,多层之间叠加可相互间隔形成多个空腔3,用以装载更多体积较小的易损物品。如图2所示的之一较佳实施例,在该包裹装置的顶部连接有小型降落伞5(可直接连接在袋体顶部),主要起到牵引稳定作用,保证空中抛落时包裹装置能稳定姿态,使其底部位于下方,落点准确。此外由于伞的作用能增加空气阻力,可适当降低包裹装置的下落速度,但主要作用并不在于此,本技术不采用较大型降落伞的原因是难以投放和不便于操控,且成本很高,因此加装小型降落伞5的主要原因还是稳定包裹装置在空中的下落姿态;相应的,缓冲内胆2位于底部位置的材料厚度较大,便于直接着陆时抵抗冲击。如图3所示的又一较佳实施例,在所述袋体I的底部设有一可与袋体撕开或拆卸的缓冲底座6,该缓冲底座6可以是泡沫塑料、气泡膜塑料、蜂窝材料或其它高分子发泡材料等,为包裹装置底部提供附加的减震缓冲力,该缓冲底座6还可向该袋体I的侧部延伸以形成位于所述袋体I外围的围裙缓冲部(图中未示出),增加包裹装置侧部的减震缓冲力。在着地后或者在需要减轻重量或减小体积的情况下,也可以方便的将该缓冲底座6取下。如图4和图5所示的又一较佳实施例,所述袋体I的袋壁包括至少两层结构,即外侧的面料层101和内侧的防破损增强层102 (或者是外侧的面料层101和内侧的减震缓冲层103,图中未直接示出),该面料层101可以采用现有普通背包的材料,如棉、麻布,合成纤维布,皮革,合成革等,该防破损增强层102具有足够的强度,可防止外界尖刺物刺破袋体1,一般采用具有一定韧性的高分子材料,例如芳纶、尼龙、聚乙烯、聚丙烯、工程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此外为了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裹装置,包括袋体,在该袋体的开口处设置有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装置还包括一设置于袋体内部的缓冲内胆,该缓冲内胆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容纳装载物品的空腔,放置在该空腔内的装载物品被所述缓冲内胆完全包裹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学刚宋薇
申请(专利权)人:宋学刚宋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