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葡固体糖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76024 阅读:5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3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果葡固体糖及其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原料处理、结晶、第一次粉碎与干燥、第二次粉碎、造粒与筛分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缩短了现有结晶法生产果葡固体糖的生产流程,其生产周期降低30%,大大降低了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达70%以上;产品的得率由约50%~60%提高到了90%以上,没有大量的结晶母液需要处理,所得产品颜色洁白、味甜、不吸潮、口感均一、速溶性好、无溶剂残留,可全部或部分取代蔗糖,将在食品行业中获得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淀粉糖加工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果葡固体糖,还涉及所述果葡固体糖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淀粉糖的产量快速发展,在世界上发达国家食糖消费中淀粉糖的比例都是很高的,美国是人均消费食糖最多的国家,年人均消费70公斤,其中40公斤为淀粉糖,30公斤为蔗糖,淀粉糖占糖消费量的57%,欧盟和日本的淀粉糖消费量也占到40%以上。目前,我国蔗糖年产量约恒定为1100-1200万吨,预计未来5年,中国食糖总需求将以5%的增长速度稳步增长,到2015年将达1800万吨。随着土地、天气等因素所引起蔗糖产量的不断萎缩,并最终会导致蔗糖的价格飞涨,于是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用淀粉糖代替蔗糖,还由于42 果葡糖浆与同浓度蔗糖的甜度相似,因此已经广泛地用42果葡糖浆完全或部分代替蔗糖。现有的淀粉糖产品多为液态(如果葡糖浆),液体糖浆在运输、保藏及使用方面很不方便。由于存在地区气温差异,北方地区普通糖浆在低温时会发生沉淀。液体糖浆粘度大,取用不方便,容易影响食品企业的卫生状况,上述原因严重地影响了液体糖浆的应用范围。对42果葡糖浆而言,果糖甜度为蔗糖的I. 2 1. 8倍,是最甜的天然营养型甜味剂。在水溶液中,由于变旋作用,果糖以三或四种互变异构体共存的形式存在,它们是β-D-吡喃果糖、a-D-吡喃果糖、β-D-呋喃果糖、a-D-呋喃果糖和开链果糖,其中β _D_吡喃果糖占的比例最高,而开链式果糖很少。在结晶状态下,果糖只以β-D-吡喃的形式存在。不同异构体的甜度不同,β-D-吡喃果糖的甜度最大。因此在相同含量下,结晶果糖的甜度大于果糖溶液。而固体糖适合长途运输,能长期贮存,易溶于水,使用方便,并且不受环境气候的影响,可以全年生产。固体糖的生产周期短,目前生产成本低于白糖价格,产品与蔗糖配合使用,既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又使工厂成本下降,因此固体糖成为替代蔗糖和葡萄糖的理想产品之一。如果直接将淀粉糖浆喷雾干燥或用其他的热干燥方式干燥成粉状,由于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糖,因此稳定性较蔗糖差,果糖比葡萄糖更易受热分解,大大促进生成有色物质的焦糖化反应,也易于与蛋白质等含氮类物质起美拉德反应,严重影响固体糖的色泽与风味。而其他诸如大型的低温真空干燥的方法在工业生产的应用还不多,且成本较高,而且采用上述方法干燥所得的葡萄糖或果糖都属于无定形状态,所得固体糖的吸湿性很强,导致其易粘结成块,溶解性下降。因此,目前普通固体糖的加工过程都是采用结晶工艺,其一避免糖浆受高温作用,其二结晶形成的晶体结构的固体糖吸湿性较小,便于长期保存与使用。近些年,世界各国学者对不同种类的淀粉糖结晶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对纯度较高单糖的结晶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如1994年我国开始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双酶法大规模地生产结晶葡萄糖,使高纯度结晶葡萄糖的生产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全膜法、预结晶等专利方法的出现,不断推进结晶葡萄糖的生产工艺;不断改进的分离纯化技术、酶技术及氧化发酵法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果糖的纯度,结晶喷雾法、真空冷却法、有机溶剂溶析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结晶果糖的产量及品质。但是对果葡糖浆这样的混合糖浆的结晶工艺的研究,国内外均未见公开的文献报道。这种结晶工艺的技术难点在于果糖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在温度25°C下每克水可溶解4. 08g果糖,远高过葡萄糖I. llg/g水,因此,两者混合结晶时,葡萄糖会首先结晶析出,而要达到结晶要求的过饱和度时果糖液的粘度很高,不利于结晶这一传质过程的进行,以及后续分离操作的进行,而且,所得的混合结晶物中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远超过42果葡糖浆中两者的比例,使得其甜度大大下降。因为果糖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目前单一果糖的结晶往往采用添加有机溶剂的溶析法来改善果糖的结晶性,然而添加有机溶剂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带来有机溶剂残留的安全隐患,以及导致出现结晶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的自发成核而使产品的粒径特征不佳的问题。目前国内也有大型的淀粉糖厂(如山东西王集团)采用分别用高纯葡萄糖及果糖结晶,再将结晶葡萄糖和结晶果糖按一定比例混合,调配成不同甜度的果葡固体糖。这样的 方法不仅要面对葡萄糖和果糖分别结晶时会遇到的问题,如结晶过程中自发成核的问题,果糖的有机溶剂的问题等,而且这个过程在生产出果葡糖浆后,再经过一次色谱分离,将果葡糖浆分离得到高纯度的葡萄糖浆和果糖浆,再分别结晶得到结晶葡萄糖和结晶果糖,结晶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结晶母液,这种方法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产品得率低,生产周期长,设备投资大,一般小规模的淀粉糖厂根本无法承受。而且两种糖分别结晶再混合的方法,要求两种结晶糖产品的颜色、颗粒大小、透明度、晶型等外观应尽量一致,以保证混合产品的上述外观特征均一稳定,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两种糖结晶效果控制的难度。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找出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果葡固体糖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果葡固体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果葡固体糖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果葡固体糖的生产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A、原料处理葡萄糖值大于98的42果葡糖浆进行蒸发浓缩,得到一种所述果葡糖浆浓缩液,该浓缩液的干物质含量为80重量%以上;B、结晶往步骤A得到的果葡糖浆浓缩液中加入果葡固体糖作为晶种,其加入量为所述干物质质量的2 4%,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把所述果葡糖浆浓缩液放入结晶槽内,快速冷却至温度4(T45°C,在这个温度下保温养晶3. (Γ4. Oh ;然后继续冷却至温度15 20°C,在这个温度下保温7(T80h,使所述果葡糖浆浓缩液凝固成块状;C、第一次粉碎与干燥将步骤B得到的块状果葡糖粉碎至其直径为O. 5cm以下,粉碎的果葡糖然后进行干燥,使其水分含量降低至10重量%以下;D、第二次粉碎将步骤C得到的干燥粉碎果葡糖继续粉碎至颗粒粒径小于120目,得到一种果葡糖粉;E、造粒与筛分将步骤D得到的果葡糖粉充分混合均匀,然后使用造粒机进行造粒;得到的颗粒状果葡糖进行筛分,收集2(Γ30目果葡糖颗粒作为成品果葡固体糖,其它粒度的果葡糖颗粒用于本方法的晶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蒸发浓缩是使用三效降膜浓缩器进行的。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42果葡糖浆在温度53°C 80°C与真空度O. 053MPa O. 086MPa的条件下进行蒸发浓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结晶槽是卧式结晶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粉碎的果葡糖在温度75°C 80°C与真空度O. 098MPa O. IM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I 2小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采用所述方法得到的果葡固体糖。所述的果葡固体糖具有不吸潮的性能,其颜色和甜度与蔗糖相似。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果葡固体糖的生产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A、原料处理葡萄糖值大于98的42果葡糖浆进行蒸发浓缩,得到一种所述果葡糖浆浓缩液,该浓缩液的干物质含量为80重量%以上。葡萄糖值也即DE值,工业上用DE值表示淀粉的水解程度或糖化程度。糖化液中还原性糖全部当作葡萄糖计算时,占糖浆干物质的百分比称为DE值。在国家标准中,DE值越高,葡萄糖浆的级别也越高。果葡糖衆也称高果糖衆(HighFructos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果葡固体糖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A、原料处理葡萄糖值大于98的42果葡糖浆进行蒸发浓缩,得到一种所述果葡糖浆浓缩液,该浓缩液的干物质含量为80重量%以上;B、结晶往步骤A得到的果葡糖浆浓缩液中加入果葡固体糖作为晶种,其加入量为所述干物质质量的2~4%,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把所述果葡糖浆浓缩液放入结晶槽内,快速冷却至温度40~45℃,在这个温度下保温养晶3.0~4.0h;然后继续冷却至温度15~20℃,在这个温度下保温70~80h,使所述果葡糖浆浓缩液凝固成块状;C、第一次粉碎与干燥将步骤B得到的块状果葡糖粉碎至其直径为0.5cm以下,粉碎的果葡糖然后进行干燥,使其水分含量降低至10重量%以下;D、第二次粉碎将步骤C得到的干燥粉碎果葡糖继续磨碎至颗粒粒径小于120目,得到一种果葡糖粉;E、造粒与筛分将步骤D得到的果葡糖粉充分混合均匀,然后使用造粒机进行造粒;得到的颗粒状果葡糖进行筛分,收集20~30目果葡糖颗粒作为成品果葡固体糖,其它粒度的果葡糖颗粒用于本方法的晶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勇秦振庭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贝拓糖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