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紧油封减震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3780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减震总成。针对目前汽车减震器容易漏油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紧油封减震总成,所述的减震总成主要由两个套合的圆筒及可沿圆筒轴向运动的活塞杆组成,所述内筒腔体为工作腔、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的腔体为贮油腔,所述工作腔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通过流通复原阀组件软性隔开,所述活塞杆在上腔体内沿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工作腔与贮油腔的底部通过补偿压缩阀组件软性封闭,所述工作腔与贮油腔的顶部设置有自紧油封部件,所述自紧油封部件包括船型压块、放置于船型压块内的矩形压块以及位于船型压块下方的扁平压块。从而提高了减震器的耐久性,保证了减震器长久、安全的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是涉及汽车减震总成。
技术介绍
减震器的结构是带有活塞的活塞杆插入筒内,在筒中充满油。活塞上有节流孔,使得被活塞分隔出来的两部分空间中的油可以互相补充。阻尼就是在具有粘性的油通过节流孔时产生的,节流孔越小,阻尼力越大,油的黏度越大,阻尼力越大。如果节流孔大小不变,当减震器工作速度快时,阻尼过大会影响对冲击的吸收。因此,在节流孔的出口处设置一个圆盘状的板簧阀门,当压力变大时,阀门被顶开,节流孔开度变大,阻尼变小。由于活塞是双 向运动的,所以在活塞的两侧都装有板簧阀门,分别叫做压缩阀和伸张阀。减震器按其结构可分为双筒式和单筒式。双筒式是指减震器有内外两个筒,活塞在内筒中运动,由于活塞杆的进入与抽出,内筒中油的体积随之增大与收缩,因此要通过与外筒进行交换来维持内筒中油的平衡。所以双筒减震器中要有四个阀,即除了上面提到的活塞上的两个节流阀外,还有装在内外筒之间的完成交换作用的流通阀和补偿阀。在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震器受压缩时,此时减震器内活塞向下移动。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流经流通阀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上腔)。上腔被活塞杆占去了一部分空间,因而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小的容积,一部分油液于是就推开压缩阀,流回储油缸。这些阀对油的节约形成悬架受压缩运动的阻尼力。减震器在车轮远离车身,减震器受拉伸,这时减震器的活塞向上移动。活塞上腔油压升高,流通阀关闭,上腔内的油液推开伸张阀流入下腔。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油液不足以充满下腔增加的容积,主使下腔产生一真空度,这时储油缸中的油液推开补偿阀流进下腔进行补充。由于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因此对悬架在做伸张运动时起到阻尼作用。由于伸张阀弹簧的刚度和预紧力设计的大于压缩阀,在同样压力作用下,伸张阀及相应的常通缝隙和通道载面积总和小于压缩阀及相应常通缝隙通道截面积总和。这使得减震器的伸张行程产生的阻尼力大于压缩行程的阻尼力,达到迅速减震的要求。因此,油液对于减震总成的减震效果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油封圈或者垫圈等配件的老化,以及减震器的老化,减震器往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漏油的现象,轻者影响驾驶以及乘坐的舒适感,重者可能造成事故发生,因此找到一种不易漏油的减震器成为汽车配件制造领域,特别是减震器制造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目前汽车减震器容易漏油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紧油封减震总成,所述的减震总成主要由两个套合的圆筒及可沿圆筒轴向运动的活塞杆组成,所述内筒腔体为工作腔、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的腔体为贮油腔,所述工作腔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通过流通复原阀组件软性隔开,所述活塞杆在上腔体内沿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工作腔与贮油腔的底部通过补偿压缩阀组件软性封闭,所述工作腔与贮油腔的顶部设置有自紧油封部件,所述自紧油封部件包括船型压块、放置于船型压块内的矩形压块以及位于船型压块下方的扁平压块。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包括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分别固定于活塞杆的顶端和外筒底端。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环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内环与外环之间设置有弹性填充件。由于在本技术中增加了自紧油封部件这一构件,并且进一步公开了所述自紧油封部件包括船型压块、放置于船型压块内的矩形压块以及位于船型压块下方的扁平压块,通过船型压块和矩形压块的配合,提高了封闭性,由于船型压块的两端凸起,所以保证在使用中,即使有微小的震动或者波动,也不影响封闭效果。所以可以保证减震总成不漏油或者长久使用后基本不漏油,从而提高了减震器的耐久性,保证了减震器长久、安全的使 用。附图说明图I为减震器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各个附图标记的解释如下I-工作腔、01-内筒、02-外筒、2-贮油腔、11-上腔体、12-下腔体、3_流通复原阀组件、4-活塞杆、5-补偿压缩阀组件、6-自锁紧油封部件、61-船型压块、62-矩形压块、63-扁平压块、7-连接环、71-上连接环、72-下连接环、711 (721)-内环、712 (722)-外环、8-弹性填充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幅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I所示,一种自紧油封减震总成,所述的减震总成主要由两个套合的圆筒及可沿圆筒轴向运动的活塞杆组成,所述内筒腔体为工作腔I、内筒01与外筒02之间形成的腔体为贮油腔2,所述工作腔I分为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所述上腔体11与下腔体12之间通过流通复原阀组件3软性隔开,所述活塞杆4在上腔体11内沿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工作腔I与贮油腔2的底部通过补偿压缩阀组件5软性封闭,所述工作腔I与贮油腔2的顶部设置有自紧油封部件6,所述自紧油封部件6包括船型压块61、放置于船型压块61内的矩形压块62以及位于船型压块61下方的扁平压块6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有连接环7,所述连接环包括上连接环71和下连接环72,分别固定于活塞杆4的顶端和外筒02的底端。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环7包括内环711、721和外环712、722,所述内环711、721与外环712、722之间设置有弹性填充件8。由于在本技术中增加了自紧油封部件6这一构件,所以可以保证减震总成不漏油或者长久使用后基本不漏油,从而提高了减震器的耐久性,保证了减震器长久、安全的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 案。权利要求1.自紧油封减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总成主要由两个套合的圆筒及可沿圆筒轴向运动的活塞杆组成,所述内筒腔体为工作腔、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的腔体为贮油腔,所述工作腔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通过流通复原阀组件软性隔开,所述活塞杆在上腔体内沿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工作腔与贮油腔的底部通过补偿压缩阀组件软性封闭,所述工作腔与贮油腔的顶部设置有自紧油封部件,所述自紧油封部件包括船型压块、放置于船型压块内的矩形压块以及位于船型压块下方的扁平压块。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紧油封减震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包括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分别固定于活塞杆的顶端和外筒底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紧油封减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内环与外环之间设置有弹性填充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汽车减震总成。针对目前汽车减震器容易漏油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紧油封减震总成,所述的减震总成主要由两个套合的圆筒及可沿圆筒轴向运动的活塞杆组成,所述内筒腔体为工作腔、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的腔体为贮油腔,所述工作腔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通过流通复原阀组件软性隔开,所述活塞杆在上腔体内沿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工作腔与贮油腔的底部通过补偿压缩阀组件软性封闭,所述工作腔与贮油腔的顶部设置有自紧油封部件,所述自紧油封部件包括船型压块、放置于船型压块内的矩形压块以及位于船型压块下方的扁平压块。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自紧油封减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总成主要由两个套合的圆筒及可沿圆筒轴向运动的活塞杆组成,所述内筒腔体为工作腔、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的腔体为贮油腔,所述工作腔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通过流通复原阀组件软性隔开,所述活塞杆在上腔体内沿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工作腔与贮油腔的底部通过补偿压缩阀组件软性封闭,所述工作腔与贮油腔的顶部设置有自紧油封部件,所述自紧油封部件包括船型压块、放置于船型压块内的矩形压块以及位于船型压块下方的扁平压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励明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南方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