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千斤顶的活塞杆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5983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2:08
一种液压千斤顶的活塞杆密封装置,属于液压举升工具技术领域。所述的液压千斤顶包括外套、油缸、顶帽和活塞杆,油缸位于外套内,并且该油缸的外壁与外套的内壁之间构成有储油腔,顶帽与外套的上部配接,并且还与油缸的上部配接,活塞杆设置在油缸的油缸腔内,活塞杆密封装置包括背托环和Y形密封圈,背托环和Y形密封圈相配合并且由Y形密封圈连同背托环套置在活塞杆上,背托环和Y形密封圈的外壁均与油缸腔的腔壁密封配合而将所述油缸腔分隔为油缸上腔和油缸下腔。优点:由于将密封装置由背托环与Y形密封圈构成,因此Y形密封圈对低温环境以及低压状况不具有挑剔性而可充分保持其外壁与油缸的油缸腔的内壁的密封配合,保障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压举升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千斤顶的活塞杆密封>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公知的液压千斤顶由底座、外套、油缸和活塞杆构成,外套和油缸设在 底座上,并且油缸位于外套内,活塞杆位于油缸的油缸腔内,油缸的外壁与外套的内壁之间构成为储油腔。通常,在活塞杆的基部(也称下部)设置有一密封装置,藉由该密封装置使活塞杆与油缸的油缸腔的内壁形成密封配合。密封装置由碗型垫与O型密封圈构成,碗型垫实质上为断面形状呈L形(也可称7字形)的张紧密封圈,由其与油缸的油缸腔腔壁之间形成密封,O型密封圈与碗型垫相配合。在液压千斤顶处于工作状态下,即油缸柱处于扬升状态下,通过O型密封圈在受压(承压)后的变形而挤推碗型垫,使碗型垫的外壁与油缸腔的腔壁保持密封。然而,由于O型密封圈的形变具有较大的挑剔性,因而会影响碗型垫与油缸的腔壁之间的密封效果。例如在冬天,由于环境温度低,O型密封圈的形变甚微;又如当油缸腔的压力小于30MPa左右时,形变同样微渺,因此会出现举升过程中的活塞杆连同被举升的重物跌落的现象,引发事故。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保障活塞杆与油缸的油缸腔的腔壁之间体现理想的密封效果而藉以确保使用中的安全性的液压千斤顶的活塞杆密封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液压千斤顶的活塞杆密封装置,所述的液压千斤顶包括外套、油缸、顶帽和活塞杆,油缸位于外套内,并且该油缸的外壁与外套的内壁之间构成有储油腔,顶帽与外套的上部配接,并且还与油缸的上部配接,活塞杆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油缸的油缸腔内,所述的活塞杆密封装置包括一背托环和一断面形状呈Y形的Y形密封圈,背托环和Y形密封圈相配合并且由Y形密封圈连同背托环套置在所述的活塞杆上,其中,背托环和Y形密封圈的外壁均与所述油缸腔的腔壁密封配合而将所述油缸腔分隔为油缸上腔和油缸下腔。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油缸的上部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活塞到达上升极限的部位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贯通所述油缸腔的油缸上腔与油缸下腔的泄油槽,在所述的顶帽的内壁上并且在与所述油缸的上部相配接的部位开设有一纵向的顶帽泄油槽,该顶帽泄油槽与所述的储油腔相通,并且还与所述油缸上腔相通。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泄油槽的数量为两条或以上时,贝1J围绕所述的油缸的内壁的圆周方向按360°均分方式分布。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泄油槽的横截面形状呈C字形。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泄油槽的横截面形状呈V字形。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泄油槽的深度为O. 1-2 IM。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顶帽上并且在与所述外套相配接的部位设置有一第一密封圈。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顶帽的内壁上设置有一用于与所述活塞构成密封的第二密封圈。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顶帽泄油槽的横截面形状呈C字形或V字形。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顶帽泄油槽的深度为O. 1-2mm ο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密封装置由背托环与Y形密封圈构成,因此Y形密封圈对低温环境以及低压状况不具有挑剔性而可充分保持其外壁与油缸的油缸腔的内壁的密封配合,杜绝活塞杆在举升过程中跌落而得以保障安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活塞杆密封装置的详细结构图。图3为图I的局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应用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见图I,给出了外套I、油缸2、顶帽3和活塞杆4,外套I和油缸2设置在底座7上(图4示),油缸2外壁与外套I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储油腔21,顶帽3与外套I的上部相配合并且还与油缸2的上部相配合(螺纹配合),活塞杆4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油缸2的油缸腔22内。在顶帽3的下部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与外套I相配合位置设置有一第一密封圈33,并且在顶帽3的内壁上设置有一用于与活塞杆4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二密封圈34,顶帽3的中央孔构成为顶帽活塞杆孔31。请见图2并且继续结合图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提供的活塞杆密封装置包括一背托环5和一横截面形状呈Y形的Y形密封圈6,背托环5的横截面形状呈L形,或者称阿拉伯数字的7字形或者呈矩形,以图I和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背托环5在对应于Y形密封圈6的上方与Y形密封圈6相配合,并且随着Y形密封圈6套置到活塞杆4上时连同背托环5定位在活塞杆4上。由图所示,Y形密封圈6朝向背托环5的一侧构成有一配合台阶61,背托环5与该配合台阶61相配合,并且背托环5由构成于活塞杆4上的台阶41限定。由图I所示,背托环5和Y形密封圈6的外壁与前述的油缸腔22的内壁形成密封配合,藉由Y形密封圈6将油缸腔22分隔为油缸上腔221和油缸下腔222(图I和图4 7]\)当压力油对Y形密封圈6的凹道62作用时,能使Y形密封圈6的壁向着油缸腔22的腔壁扩展(撑开),从而使其与油缸腔22的腔壁之间保持理想的密封接触,不会出现活塞杆4在对重物举升的过程中跌落的现象,以保障安全。请见图3并且继续结合图1,在油缸2的上部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活塞杆4上升时到达上升极限的部位开设有三条纵向的泄油槽23 (也可称泄油凹道),三条泄油槽23围绕油缸2的内壁的圆周方向彼此以120°相隔分布,也就是说三条泄油槽23在油缸2的内壁上按360°均分设置。优选地,泄油槽23的深度为O. 1-2 mm,较好地为O. 5-1 mm,更好地为O. 6-0. 8 mm,最好为O. 5 mm,本实施例选择O. 5 mm。在本实施例中,泄油槽23的横截面形状呈C字形,但也可以为V字形 。此外,泄油槽23的数量也并不受到本实施例数量的限制,例如可以少至一条或两条,也可增至四条,因此不能也不应当以泄油槽23的多寡而限制本技术方案。由图3所示,在顶帽3的内壁上并且在与前述的油缸2的上部相配接(螺纹配接)的部位开设有一纵向的顶帽泄油槽32,该顶帽泄油槽32与前述的储油腔21相通,并且还与油缸上腔221相通。顶帽泄油槽32的数量为一条,其横截面形状和深度如同对泄油槽23的描述。请参见图4并且继续结合图1,当操作者通过揿手上、下揿动泵芯8时,储油腔21内的液压油或称压力油由底座7上的油道进入油缸腔22的油缸下腔222,活塞杆4上升,直至扬升到极限位置。如果操作者继续对泵芯8操作,在该状态下,当活塞杆4的下部的Y形密封圈6随活塞杆4的上升而越过前述的泄油槽23时(图4所示状态),那么油缸下腔222内的压力油便由泄油槽23进入油缸上腔221,而油缸上腔221中的压力油经顶帽泄油槽32引入储油腔21,因为油缸2的顶表面与顶帽3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可以杜绝顶帽崩牙和油缸变形或爆缸。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千斤顶的活塞杆密封装置,所述的液压千斤顶包括外套(1)、油缸(2)、顶帽(3)和活塞杆(4),油缸(2)位于外套(1)内,并且该油缸(2)的外壁与外套(1)的内壁之间构成有储油腔(21),顶帽(3)与外套(1)的上部配接,并且还与油缸(2)的上部配接,活塞杆(4)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油缸(2)的油缸腔(2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密封装置包括一背托环(5)和一断面形状呈Y形的Y形密封圈(6),背托环(5)和Y形密封圈(6)相配合并且由Y形密封圈(6)连同背托环(5)套置在所述的活塞杆(4)上,其中,背托环(5)和Y形密封圈(6)的外壁均与所述油缸腔(22)的腔壁密封配合而将所述油缸腔(22)分隔为油缸上腔(221)和油缸下腔(2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羽唐循申王利忠严袁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