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永春专利>正文

双拨叉单、双向可控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7032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拨叉单、双向可控轴承,其特征在于设有外壳、内套、逆止圈、拨叉A、拨叉B、滚柱A、滚柱B、弹簧A、弹簧B、弹片和罩盖,逆止圈内的弹片定位凹槽内设有弹片,弹片一弹性臂外侧设有滚柱A,另一弹性臂外侧设有滚柱B,滚柱A和滚柱B之间设有拨块和拨块A,逆止圈套在内套上并经滚柱A和滚柱B与内套相接触,逆止圈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另一端经定位销与罩盖固定连接,逆止圈与罩盖之间依次设有拨环A、拨环B,拨环A一端与逆止圈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拨环B滑动连接,拨块穿过拨块移动通槽与拨环B固定连接,拨环A经连接柄A穿过罩盖侧面设有的控制孔与右侧的弹簧A相连接,拨环B经连接柄B穿过罩盖侧面设有的控制孔与左侧的弹簧B相连接,具有结构新颖、操作方便、双向可控、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双拨叉单、双向可控轴承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的变速和刹车、鱼线轮的旋转和止逆,机床的旋转和止逆等都离不开离合器的使用。离合器包括单向离合器和双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也叫单向轴承,只是根据行业不同,作用不同来命名。单向轴承是在一个方向上可以自由转动,而在另一个方向上锁死的一种轴承。这种单向轴承通常是由爪轮、外圈、弹簧顶杆和滚柱组成(见附图1),爪轮I设在外圈2内,爪轮I周向设有同方向的锲槽,锲槽内容纳滚柱4,锲槽侧壁设有弹簧顶杆3,弹簧顶杆3与滚柱4相抵触,爪轮I经滚柱4与外圈2相接触,当爪轮I为原动件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滚柱4受摩擦力作用被锲紧在锲槽内,因此爪轮I不能带动外圈2转动,单向轴承处于分离状态,若外圈2为原动件,爪轮I为从动件时,同样可以实现单向传递运动 的作用,不足是不能实现双向离合。在1987年第8期的机械工程师中,由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的姚志诚撰写的关于“滚柱式双向超越离合器的原理与设计” 一文,论述了一种滚柱式双向超越离合器的构造(如图2所示),它由爪轮I、外圈2、弹簧顶杆3、滚柱4和滚柱4’以及拨叉5组成,特征是爪轮I上设有两两方向不同的锲槽,当外圈2主动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滚柱4’被锲紧,并带动爪轮I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外圈2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滚柱4被锲紧,从而使爪轮I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便实现了外圈2主动,并向爪轮I及其轴的双向运动的传递,为了实现爪轮I主动时的双向分离作用,在轴上固结一拨叉5,而轴与爪轮I采用滑动配合,通过键传递扭矩,在键和键槽工作侧向之间保持一定间隙,根据主动件和转向不同,间隙可在右侧或左侧,当轴主动并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或轴转速超过外圈转速时),首先通过轴上的拨叉将滚柱4压向锲槽的宽敞部位,而后带动爪轮顺时针方向空转,这是,滚柱4’由于摩擦力作用也被带向锲槽的宽敞部位,从而实现了主动轴和爪轮与外圈的分离,当轴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首先通过拨叉将滚柱压向锲槽宽敞部位,同样可带动爪轮转动(不带动外圈),而外圈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静止成低于轴转速)。这样就实现了轴和爪轮主动时离合器的双向分离,这种双向离合器的不足是结构不合理,功能单一,一是不能实现人为的单向或双向控制,二是只能实现单独的单向控制,不能实现双向同时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操作方便、双向可控、工艺简单、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双拨叉单、双向可控轴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拨叉单、双向可控轴承,其特征在于设有外壳、内套、逆止圈、拨叉A、拨叉B、滚柱A、滚柱B、弹簧A、弹簧B、弹片和罩盖,弹片是由两个弹性臂经端部的连接板固定连接而成,拨叉A是由拨环A、至少二个拨块A和连接柄A构成,拨环A —侧均布设有至少二个拨块A,拨块A —侧的拨环A上设有拨块移动通槽,拨叉B是由拨环B、至少二个拨块B和连接柄B构成,拨环B —侧均布设有至少二个拨块B,逆止圈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另一端经定位销与罩盖固定连接,逆止圈与罩盖之间依次设有拨环A、拨环B,拨环A—端与逆止圈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拨环B滑动连接,拨块A与拨环A固定连接,以利于拨叉A驱动拨块A转动,拨块B穿过拨块移动通槽与拨环B固定连接,以利于拨叉B驱动拨块B转动,拨环A经连接柄A穿过罩盖侧面设有的控制孔与右侧的弹簧A相连接,拨环B经连接柄B穿过罩盖侧面设有的控制孔与左侧的弹簧B相连接,内圈圆周阵列有至少二个弹片定位凹槽,弹片定位凹槽一侧为滚柱A所在的活动腔,另一侧为滚柱B所在的活动腔,活动腔外侧分别为逆止腔,两个逆止腔之间为拨块A和拨块B的移动腔,逆止圈内圆是由弹片定位凹槽、活动腔、逆止腔和移动腔形成不规则的弧形曲面,逆止圈内的弹片定位凹槽内设有弹片,弹片一弹性臂外侧设有滚柱A,另一弹性臂外侧设有滚柱B,滚柱A和滚柱B之间设有拨块A和拨块B,在组合开关的控制下,可实现顺时针方向的逆止、逆时针方向的逆止、刹车、离合以及相互之间的任意几种功能的组合转换,达到单向、双向可控的作用。本技术可在拨环A两侧分别设有滑动凸环,拨环A—端经滑动凸环与逆止圈 滑动连接,另一端经滑动凸环与拨环B滑动连接,以利于减少摩擦,达到转动灵活的作用。本技术中的滑动凸环可以由滚珠排列而成,拨环A两侧分别设有环形凹槽,滚珠嵌装在环形凹槽内,拨环A —端经滚珠与逆止圈滑动连接,另一端经滚珠与拨环B滑动连接,以利于增大扭矩。本技术中的拨块A可采用磁拨块,以适于较大设备中的应用。本技术可在逆止圈外圈设有定位块,以达到固定安装的作用。本技术中活动腔的尺寸要大于单个滚柱起离合作用所需移动距离的双倍,两个逆止腔侧壁切线延伸形成的压力角α要小于临界角度,拨块A与滚柱A之间以及拨块B与滚柱B之间都采用间隙配合。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操作方便、双向可控、工艺简单、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单向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双向超越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D-D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A-A的剖视图。图6是图4中B-B的剖视图。图7是图4中C-C的剖视图。图8是图7中E-E的剖视图。附图标记逆止圈I、拨叉Α2、拨叉Β3、定位销4、罩盖5、内套6、滚柱Α7、滚柱Β8、弹片9拨块AlO外壳11、弹簧Α12、弹簧Β13、拨环Α14、连接柄Α15、拨块移动通槽16、拨环Β17、拨块Β18、连接柄Β19、控制孔20、弹片定位凹槽21、活动腔22、逆止腔23、移动腔24、弹性臂25、弹性臂26、滑动凸环27、定位块28、组合开关2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双拨叉单、双向可控轴承,其特征在于设有外壳11、内套6、逆止圈I、拨叉A2、拨叉B3、滚柱A7、滚柱B8、弹簧A12、弹簧B13、弹片9和罩盖5,弹片9是由两个弹性臂25、26经端部的连接板固定连接而成,拨叉A2是由拨环A14、至少二个拨块AlO和连接柄A15构成,拨环A2 —侧均布设有至少二个拨块A10,拨块AlO —侧的拨环A14上设有拨块移动通槽16,拨叉B3是由拨环B17、至少二个拨块B18和连接柄B19构成,拨环B18一侧均布设有至少二个拨块B18,逆止圈I 一端与外壳11固定连接,另一端经定位销4与罩盖5固定连接,逆止圈I与罩盖5之间依次设有拨环A14、拨环B17,拨环A14 —端与逆止圈I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拨环B17滑动连接,拨块AlO与拨环A14固定连接,以利于拨叉A2驱动拨块AlO转动,拨块B18穿过拨块移动通槽16与拨环B17固定连接,以利于拨叉B3驱动拨块B18转动,拨环A14经连接柄A15穿过罩盖5侧面设有的控制孔20与右侧的弹簧A12相连接,拨环B17经连接柄B19穿过罩盖5侧面设有的控制孔20与左侧的弹簧B13相连接,逆止圈I内圈圆周阵列有至少二个弹片定位凹槽21,弹片定位凹槽21—侧为滚柱A7所在的活动腔22,另一侧为滚柱B8所在的活动腔22,活动腔外侧分别为逆止腔23,两个逆止腔23之间为拨块AlO和拨块B18的移动腔,逆止圈I内圆是由弹片定位凹槽21、活动腔 22、逆止腔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拨叉单、双向可控轴承,其特征在于设有外壳、内套、逆止圈、拨叉A、拨叉B、滚柱A、滚柱B、弹簧A、弹簧B、弹片和罩盖,弹片是由两个弹性臂经端部的连接板固定连接而成,拨叉A是由拨环A、至少二个拨块A和连接柄A构成,拨环A一侧均布设有至少二个拨块A,拨块A一侧的拨环A上设有拨块移动通槽,拨叉B是由拨环B、至少二个拨块B和连接柄B构成,拨环B一侧均布设有至少二个拨块B,逆止圈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另一端经定位销与罩盖固定连接,逆止圈与罩盖之间依次设有拨环A、拨环B?,拨环A一端与逆止圈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拨环B滑动连接,拨块A与拨环A固定连接,以利于拨叉A驱动拨块A转动,拨块B穿过拨块移动通槽与拨环B固定连接,以利于拨叉B驱动拨块B转动,拨环A经连接柄A穿过罩盖侧面设有的控制孔与右侧的弹簧A相连接,拨环B经连接柄B穿过罩盖侧面设有的控制孔与左侧的弹簧B相连接,内圈圆周阵列有至少二个弹片定位凹槽,弹片定位凹槽一侧为滚柱A所在的活动腔,另一侧为滚柱B所在的活动腔,活动腔外侧分别为逆止腔,两个逆止腔之间为拨块A和拨块B的移动腔,逆止圈内圆是由弹片定位凹槽、活动腔、逆止腔和移动腔形成不规则的弧形曲面,逆止圈内的弹片定位凹槽内设有弹片,弹片一弹性臂外侧设有滚柱A,另一弹性臂外侧设有滚柱B,滚柱A和滚柱B之间设有拨块A和拨块B,在组合开关的控制下,可实现顺时针方向的逆止、逆时针方向的逆止、刹车、离合以及相互之间的任意几种功能的组合转换,达到单向、双向可控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春
申请(专利权)人:刘永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