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6044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4:44
一种机动车锁,具有壳体,具有锁定元件锁掣子,在安装状态,锁掣子被分配给闩锁,所述机动车锁具有棘爪且具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离合器装置,从而允许所述锁定机构移动到诸如“解锁”或“锁定”的不同功能状态,所述锁定机构具有致动杆装置,在安装状态,所述致动杆装置在一侧联接到离合器装置且在另一侧联接到门把手,具体地为门外侧把手,其中,所述致动杆装置是用于将棘爪手动地提升脱离与锁掣子接合的致动传动链的一部分。致动杆装置包括被联接到锁定机构的第一致动杆以及在安装状态时被联接到把手的第二致动杆,其中,第一致动杆和第二致动杆彼此联接,且两个致动杆之间的联接点在机动车锁的壳体外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锁
技术介绍
所述的机动车锁用于车辆的所有类型的闭合元件中。这些具体地包括侧门、后门、后挡板、车尾行李箱盖或者发动机罩。所述闭合元件还可总体上设计成滑动门的形式。本技术所基于的已知机动车锁(WO 2009/040074A1)包括一种具有锁定元件锁掣子和棘爪的机动车锁。通常,掣子可以移动到打开位置、主锁定位置和预锁定位置。在此,棘爪执行将锁掣子保持在两个锁定位置的任务。为了释放锁掣子,棘爪必须手动地升闻。已知机动车锁配备有可以切换到不同功能状态的锁定机构。这些至少是“解锁”和“锁定”功能状态。在“解锁”功能状态,相关机动车门可以通过致动门内侧把手和门外侧把手打开。在“锁定”功能状态,不能从外侧实现但可以从内侧实现打开。已知机动车锁的功能状态通过锁定机构实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计为可弹性弯曲线的联接元件。为了可能将棘爪手动地提升脱离与锁掣子接合,实施致动杆装置,在安装状态时,所述致动杆装置在一侧联接到离合器装置,在另一侧联接到门外侧把手。已知机动车锁还包括容纳锁定以及和大部分锁定机构的壳体。所述壳体至少部分地由金属板实现或至少由金属板增强,从而能够承受碰撞情况下可能的力。已知机动车锁具有特别紧凑的结构。挑战在于考虑适合于不同使用区域的高度结构灵活性。同时,非常重要的是确保高操作安全性,甚至在碰撞情况下也是如此。本技术基于开发和精炼已知机动车锁的问题,以便增加结构灵活性,同时增加碰撞情况下的操作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问题通过如下的机动车锁来解决,所述机动车锁具有壳体,具有锁定元件锁掣子,在安装状态,锁掣子被分配给R锁,所述机动车锁具有棘爪且具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离合器装置,从而允许所述锁定机构移动到“解锁”或“锁定”的不同功能状态,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具有致动杆装置,在安装状态,所述致动杆装置在一侧联接到离合器装置且在另一侧联接到门外侧把手,其中,所述致动杆装置是用于将棘爪手动地提升脱离与锁掣子接合的致动传动链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杆装置包括被联接到锁定机构的第一致动杆以及在安装状态时被联接到门外侧把手的第二致动杆,第一致动杆和第二致动杆彼此联接,且两个致动杆之间的联接点在所述壳体外侧。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二致动杆具有用于联接到门外侧把手的机械接口,优选经由软钢缆,更优选地,机械接口基本上位于第二致动杆的端部部分处。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两个致动杆之间的联接通过致动杆之间的直接接合实现,且在致动移动期间,接合点变化,优选地,致动杆之间的联接包括在一侧上的滑动轮廓和在另一侧上的滑块。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致动杆能围绕第一几何枢转轴线枢转,第二致动杆能围绕第二几何枢转轴线枢转,两个几何枢转轴线彼此平行,优选地,两个致动杆之间的接合点基本上位于致动杆的几何枢转轴线之间的中间位置。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棘爪能围绕几何枢转轴线枢转,第一致动杆的几何枢转轴线与棘爪的几何枢转轴线同轴设置。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致动杆的物理轴线与棘爪的物理轴线分开,优选地,第一致动杆的物理轴线由第一螺栓提供,棘爪的物理轴线由分开的第二螺栓提供,第二螺栓与第一螺栓同轴设置。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机动车锁的内侧由盖板提供,两个致动杆都安装到盖板,从而两个致动杆都能预安装到盖板上。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致动杆安装在盖板的内侧,第二致动杆安装在盖板的外侧,优选地,盖板包括槽,第一致动杆延伸通过槽。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安装状态,机动车锁位于门或后挡板的门翼的内侧,具有与门翼的正面靠近的外侧和相对的内侧、以及与门翼的内侧靠近的前侧和相对的后侧,致动杆设置在机动车锁的内侧上。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致动杆在被锁定到所述内侧上时不突出超过机动车锁的内侧。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安装状态,在关闭移动期间,锁闩能通过相对于机动车锁在大体线性的关闭路径上移动而与锁掣子接合,第一致动杆设置成使得沿关闭路径在前侧的方向上作用于第二致动杆的机械接口上的力弓丨起与致动方向相反的动量。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致动杆的几何枢转轴线设置成靠近机动车锁的前侧。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离合器装置包括联接元件,联接元件在两个调节元件之间提供可切换联接,第一调节元件联接到第一致动杆,第二调节元件联接到棘爪。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调节元件以一体式元件的方式连接到第一致动杆,第二调节元件以一体式元件的方式连接到棘爪。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联接元件设计为可弹性弯曲的线或带,从而能够以弹性方式弯曲到联接和未联接位置。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在第一功能位置,联接元件通过与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接合而将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联接;在第二功能位置,联接元件通过与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分离而将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分离。在可选实施例中,一种机动车锁,具有壳体,具有锁定元件锁掣子,在安装状态,锁掣子被分配给R锁,所述机动车锁具有棘爪且具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离合器装置,从而允许所述锁定机构移动到“解锁”或“锁定”的不同功能状态,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具有致动杆装置,在安装状态,所述致动杆装置在一侧联接到离合器装置且在另一侧联接到门外侧把手,其中,所述致动杆装置是用于将棘爪手动地提升脱离与锁掣子接合的致动传动链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杆装置包括被联接到锁定机构的第一致动杆以及任选地包括被联接到第一致动杆的第二致动杆,其中,棘爪能围绕几何枢转轴线枢转,第一致动杆的几何枢转轴线与棘爪的几何枢转轴线同轴设置,第一致动杆的物理轴线与棘爪的物理轴线分开。关键的是,致动杆装置包括被联接到锁定机构的第一致动杆以及在安装状态时被联接到把手的第二致动杆,其中,第一致动杆和第二致动杆彼此联接,且两个致动杆之间的联接点在机动车锁的壳体外侧。通过将两个致动杆之间的联接点设置在壳体外侧,使得致动杆装置的结构灵活性最大化。同时,两个杆之间的联接是有利的,因为在合适的设计中在碰撞情况下可能的力并不传递到锁定机构中。所提出的方案甚至允许增加机动车锁的使用者友好性,因为要施加到第二致动杆上用于致动移动的手动力可以通过两个致动杆的相应设计(具体地通过两个杆之间的联接设计)在宽范围内设定。作为优选示例,两个致动杆之间的接合点在致动移动期间变化,从而还改变两个杆之间的传动比。进一步优选实施例增加了碰撞安全性,同时允许容易地制造机动车锁。在此,第一致动杆的物理轴线与棘爪的枢转轴线几何对齐,然而,与棘爪的枢转轴线物理地分开。这又确保在碰撞情况下可能的力不从致动装置传递到锁定元件。同时,该方案允许致动装置预安装到机动车锁的盖板。第一致动杆的物理轴线与棘爪的物理轴线分开是第二独立教导的主题。对于该独立教导,不必采用第二致动杆。除此之外,第一教导给出的说明完全适用于第二教导。碰撞安全性的另一个增加通过以下实现在锁定到机动车锁的内侧时,致动杆并不突出超过所述内侧。借助于该结构特征,致动杆受到机动车锁壳体的保护,其可以被进一步增强,如上所述。附图说明下面基于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另外的细节特征、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机动车侧门的门翼(wing)的内侧,其安装有所提出的机动车锁,图2以透视图示出了处于拆卸状态的根据图I的机动车锁,图3以另一个透视图示出了根据图2的机动车锁,图4以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锁,具有壳体(2),具有锁定元件锁掣子(3),在安装状态,锁掣子(3)被分配给闩锁,所述机动车锁具有棘爪(4)且具有锁定机构(5),所述锁定机构(5)包括离合器装置(6),从而允许所述锁定机构(5)移动到“解锁”或“锁定”的不同功能状态,其中,所述锁定机构(5)具有致动杆装置(7),在安装状态,所述致动杆装置(7)在一侧联接到离合器装置(6)且在另一侧联接到门外侧把手(8),其中,所述致动杆装置(7)是用于将棘爪(4)手动地提升脱离与锁掣子(3)接合的致动传动链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杆装置(7)包括被联接到锁定机构(5)的第一致动杆(7a)以及在安装状态时被联接到门外侧把手(8)的第二致动杆(7b),第一致动杆(7a)和第二致动杆(7b)彼此联接,且两个致动杆(7a、7b)之间的联接点(9)在所述壳体(2)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约施科I阿利桑D罗萨莱斯M齐勒特
申请(专利权)人:布罗斯锁闭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