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稀油润滑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990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4:47
一种恒温稀油润滑站,属于润滑技术领域的功能部件,包括设有吸油滤油器的泵装置部件、电加热部件、设有冷却盘管的浸入式油冷机以及箱体,箱体内设有回油净化区、预冷区、冷却区以及吸油区;冷却区与吸油区之间设有带缺口的第一隔板,冷却区及吸油区与预冷区之间设有第二隔板,预冷区与回油净化区之间设有第三隔板;电加热部件位于吸油区中,冷却盘管浸在冷却区的油液中;冷却区前部通过第二隔板前部的第一流道与预冷区连通,其后部通过第一隔板的缺口与吸油区连通,预冷区后部通过第三隔板后部的第二流道与回油净化区连通,第一隔板靠近箱体底部一侧处设有冷却后回油的出油口,泵装置部件的吸油滤油器位于出油口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恒温稀油润滑站,属于润滑
的功能部件。
技术介绍
在稀油闭式集中润滑循环系统中,注入各润滑点的稀油,在完成润滑后,均需循环回油返回油箱,经净化后由润滑泵吸入,通过分配器重新注入润滑部位。在润滑过程中,运动副所产生大量摩擦热量由润滑油带走,使其回油温度升高,润滑油粘度下降,甚至过高油温会引起油质恶化。而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在初始运行阶段,过低油温使油粘度过高,润滑 泵无法吸入足够油量,运动副之间也难以建立正常油膜而影响润滑。对于精密加工设备,油温变化还会引起主轴热变形而影响加工精度。因此,在不少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中采用恒温稀油润滑站,在润滑站内配置油液冷却和加热装置,以使油温控制在恒定范围。目前,采用以压缩制冷原理的油冷却机较为普遍,其配置的公知技术方案,均仿照液压系统中液压站的配置方式,采用循环式油冷却机,以辅助泵对润滑站油箱内吸油区的全部油液进行循环冷却,电加热装置也按此方式配置,以达到控制油温的目的。以上技术方法存在以下问题润滑系统毕竟与液压系统不同,稀油润滑站的润滑泵流量一般仅每分钟几升,甚至更小,而其油箱容量按其使用和结构上的要求,往往在数百升以上,远大于同等液压泵的流量规格的液压站油箱的容量配置。在润滑站的油箱中,吸油区油液容量一般占油箱容量二分之一以上,而实际由润滑泵吸入参与润滑的油量极少。因此,采用对吸油区全部油液进行循环冷却或加热,以达到调节油温方法不仅能源消耗大,温度调节时间长,而且配套油冷机结构复杂,成本高,还需要在润滑站和油冷机之间配装进出油管道,占地面积大,使用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恒温稀油润滑站,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温稀油润滑站,包括设有吸油滤油器的泵装置部件、电加热部件、设有冷却盘管的浸入式油冷机以及箱体,所述的箱体内设有回油净化区、预冷区、冷却区以及吸油区,所述冷却区与吸油区之间设有带缺口的第一隔板,所述冷却区及吸油区与预冷区之间设有第二隔板,所述预冷区与回油净化区之间设有第三隔板,所述的电加热部件位于吸油区中,所述浸入式油冷机的冷却盘管浸在冷却区的油液中,所述冷却区前部通过第二隔板前部的第一流道与预冷区连通,其后部通过第一隔板的缺口与吸油区连通,所述预冷区后部通过第三隔板后部的第二流道与回油净化区连通,所述第一隔板靠近箱体底部一侧处设有冷却后回油的出油口,所述泵装置部件的吸油滤油器(2. I)位于出油口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上述对局部小区域油温控制的技术方案,可有效降低温度调节所需的能耗,缩短温度调节时间,并降低配套设备成本。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 图I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图I的A-A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3的B-B局部剖视图。图面说明1.浸入式油冷机,I. I.浸入式油冷机的冷却盘管,2.泵装置部件,2. I.吸油滤油器,3.电加热部件,4.箱体,5.控制回路部件,6.吸油区,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第三隔板,10.回油净化区,11.预冷区,12.冷却区,13.第一流道,14.第二流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种恒温稀油润滑站,包括设有吸油滤油器2. I的泵装置部件2、电加热部件3、设有冷却盘管I. I的浸入式油冷机I以及箱体4,箱体4内设有回油净化区10、预冷区11、冷却区12以及吸油区6。冷却区12与吸油区6之间设有带缺口的第一隔板7,冷却区12及吸油区6与预冷区11之间设有第二隔板8,预冷区11与回油净化区10之间设有第三隔板9 ;电加热部件3位于吸油区6中,浸入式油冷机为外购标准产品,安装在箱体上面,其下部冷却盘管I. I浸入在冷却区油液中;冷却区12前部通过第二隔板前部的第一流道13与预冷区11连通,其后部通过第一隔板7的缺口与吸油区6连通,预冷区11后部通过第三隔板9后部的第二流道14与回油净化区10连通,所述第一隔板7靠近箱体底部一侧处设有冷却后回油的出油口 15,可使回油与浸入式油冷机下部的冷却盘管I. I充分接触,提高换热效果,泵装置部件的吸油滤油器2. I位于出油口处,以最近距离直接从冷却区吸入油液,本实施例中,电加热部件3为多根小功率电加热管,并以泵装置部件的吸油过滤器2. I的轴线为中心二侧近距离对称配置。回油净化区可采用本申请人的专利号201020178693. O的微压回油净化装置。当设备的润滑回油进入油箱4,首先进入回油净化区10,通过磁性吸附、多重滤网过滤及沉淀分离的方式对回油进行净化处理,然后通过第三隔板9下方的第二流道14进入预冷区11。由于目前大多数油冷机的制冷系统均采用制冷剂毛细管节流方式,为防止过高油温使制冷剂蒸发温度升高而使制冷压缩机过载,应对回油进行适当预冷。在预冷区油液通过第二隔板8与温度较低的吸油区6内油液进行热交换,以达到适度降温目的。预冷后的回油通过第二隔板8的上方的第一流道13进入冷却区12,泵装置的吸油过滤器位于冷却后回油的出油口处,直接吸入已冷却的回油,其流经冷却区的流量近似为润滑泵的工作流量。当设备在环境温度较低场合需要冷启动时,则通过吸油过滤器周围的电加热部件进行局部加热升温。权利要求1.I、一种恒温稀油润滑站,包括设有吸油滤油器(2. I)的泵装置部件(2)、电加热部件(3)、设有冷却盘管(I. I)的浸入式油冷机(I)以及箱体(4),所述的箱体(4)内设有回油净化区(10)、预冷区(11)、冷却区(12)以及吸油区(6),所述冷却区(12)与吸油区(6)之间设有带缺口的第一隔板(7),所述冷却区(12)及吸油区(6)与预冷区(11)之间设有第二隔板(8),所述预冷区(11)与回油净化区(10)之间设有第三隔板(9),所述的电加热部件(3)位于吸油区(6)中,所述浸入式油冷机(I)的冷却盘管(I. I)浸在冷却区(12)的油液中,所述冷却区(12)前部通过第二隔板(8)前部的第一流道(13)与预冷区(11)连通,其后部通过第一隔板(7)的缺口与吸油区(6)连通,所述预冷区(11)后部通过第三隔板(9)后部的第二流道(14)与回油净化区(10)连通,所述第一隔板(7)靠近箱体底部一侧处设有冷却后回油的出油口(15),所述泵装置部件的吸油滤油器(2. I)位于出油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恒温稀油润滑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加热部件(3)为多根小功率电加热管,并以泵装置部件(2)的吸油过滤器(2. I)的轴线为中心二侧近距离对称配置。专利摘要一种恒温稀油润滑站,属于润滑
的功能部件,包括设有吸油滤油器的泵装置部件、电加热部件、设有冷却盘管的浸入式油冷机以及箱体,箱体内设有回油净化区、预冷区、冷却区以及吸油区;冷却区与吸油区之间设有带缺口的第一隔板,冷却区及吸油区与预冷区之间设有第二隔板,预冷区与回油净化区之间设有第三隔板;电加热部件位于吸油区中,冷却盘管浸在冷却区的油液中;冷却区前部通过第二隔板前部的第一流道与预冷区连通,其后部通过第一隔板的缺口与吸油区连通,预冷区后部通过第三隔板后部的第二流道与回油净化区连通,第一隔板靠近箱体底部一侧处设有冷却后回油的出油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温稀油润滑站,包括设有吸油滤油器(2.1)的泵装置部件(2)、电加热部件(3)、设有冷却盘管(1.1)的浸入式油冷机(1)以及箱体(4),所述的箱体(4)内设有回油净化区(10)、预冷区(11)、冷却区(12)以及吸油区(6),所述冷却区(12)与吸油区(6)之间设有带缺口的第一隔板(7),所述冷却区(12)及吸油区(6)与预冷区(11)之间设有第二隔板(8),所述预冷区(11)与回油净化区(10)之间设有第三隔板(9),所述的电加热部件(3)位于吸油区(6)中,所述浸入式油冷机(1)的冷却盘管(1.1)浸在冷却区(12)的油液中,所述冷却区(12)前部通过第二隔板(8)前部的第一流道(13)与预冷区(11)连通,其后部通过第一隔板(7)的缺口与吸油区(6)连通,所述预冷区(11)后部通过第三隔板(9)后部的第二流道(14)与回油净化区(10)连通,所述第一隔板(7)靠近箱体底部一侧处设有冷却后回油的出油口(15),所述泵装置部件的吸油滤油器(2.1)位于出油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敏叶成良叶明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流遍机械润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