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内循环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556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内循环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它包括主轴、辊端组件E、齿端组件F、进油环组件H、弹簧组件,辊端组件E、齿端组件F和进油环组件H设置在主轴上,弹簧组件设置在主轴,它还包括设置在主轴上的润滑油路,润滑油路包括若干个润滑单元,均布在主轴上;每个润滑单元均包括横向油孔、右径向油孔、左径向油孔;横向油孔沿主轴的轴向设置;左径向油孔设置在主轴靠近辊端处、并通过小轴套的油孔与辊端组件E的齿轮副啮合处相通;右径向油孔设置在主轴靠近齿端处、并与进油环组件H里的进油环上的进油孔相通;左右径向油孔均与横向油孔贯通。本新型取消了排油管组件,通过主轴上设置的长油孔对轧辊侧供油。

A new type of internal circulation thin oil lubricated drum gear coupl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internal circulating oil lubrication drumgear coupling, which comprises a main shaft, roller end component E, component F and the tooth end into the oil ring assembly H, spring roll end components, component E, component F and tooth end into the oil ring assembly H is installed on the main shaft, spring the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shaft, it also includes a lubricating oil passage arranged on the main shaft, lubricating oil lubrication unit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uniform, on the main shaft; each lubrication unit comprises a transverse hole, right radial oil hole, the left radial oil hole; transversal oil hole axially along the axis of the radial oil hole is arranged close to the left; roll end in the spindle and communicated by gear oil hole and the roll end sleeve assembly E; right radial oil hole is arranged near the tooth end on the spindle, and an oil ring into the oil components in the H ring on the oil inlet hol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radial oil hole and all around; Horizontal oil hole coalescence. The utility model cancels the oil drain assembly, and supplies oil to the roller side by a long oil hole arranged on the main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内循环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鼓形齿式联轴器,尤其涉及薄板带钢热轧连轧精轧机组和连铸连轧机组及粗轧主传动用鼓形齿式联轴器。
技术介绍
薄板坯连铸连轧(CSP)等现代冶金生产的先进技术,需要大型、高效、高精的轧制设备,因此给相关备件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薄板带钢热轧连轧精轧机组和连铸连轧机组而言,由于主传动轴是整套连轧设备的关键传动部件,其性能与质量与板带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主传动用内循环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结构如图7-图8所示,其存在以下缺陷:一、内循环稀油润滑实现的关键点是润滑油路中排油管37-3与主轴53的配合面:排油管37-3靠近齿端侧与主轴53的中心孔依靠锥形面配合,因主轴中心孔锥面太深不易加工,尺寸、角度等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均无法保证,同时,锥面太深检测也异常困难,难以实现;排油管37-3靠近辊端侧通过锁紧螺母37-1压紧隔套37-2,与主轴53装配在一起,因空间限制锁紧螺母拧紧困难,导致排油管与主轴装配后存在间隙;而无论排油管哪一端未压紧即没配合好,都会使流向辊端的润滑稀油泄压,稀油直接流回齿端,内循环稀油润滑功能无法实现,辊端齿面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润滑,加速齿面磨损,降低辊端组件的使用寿命;二、弹簧组件在实现压缩、恢复功能时,弹簧轴右边的轴头外圆会与主轴53内孔相摩擦,加剧了齿面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内循环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它取消了排油管组件,通过主轴上设置的长油孔对轧辊侧供油。同时,本技术优化了弹簧组件的装配型式,避免压缩弹簧卡死情况发生。本技术一种新型的内循环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它包括主轴、辊端组件E、齿端组件F、进油环组件H、弹簧组件,辊端组件E、齿端组件F和进油环组件H设置在主轴上,弹簧组件设置在主轴,它还包括设置在主轴上的润滑油路,润滑油路包括若干个润滑单元,均布在主轴上;每个润滑单元均包括横向油孔、右径向油孔、左径向油孔;横向油孔沿主轴的轴向设置;左径向油孔设置在主轴靠近辊端处、并通过小轴套的油孔与辊端组件E的齿轮副啮合处相通;右径向油孔设置在主轴靠近齿端处、并与进油环组件H里的进油环上的进油孔相通;左右径向油孔均与横向油孔贯通。进一步地,所述的横向油孔为长油孔,其与主轴两端面的相通处设置有螺塞。进一步地,所述的横向油孔包括油槽、盖板,油槽沿主轴的表面轴向设置,其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径向油孔、右径向油孔相连通,盖板设置在油槽上面的过渡槽里。进一步地,所述的盖板焊接在油槽上面的过渡槽中。进一步地,所述的盖板嵌在油槽上面的过渡槽中,与过渡槽为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的盖板采用透明材质。本新型中所述的弹簧组件包括锁紧螺母、挡板、挡块、压缩弹簧、弹簧轴;弹簧轴为四段阶梯轴,从左向右直径依次变大;挡块套在弹簧轴左起第二段轴的外径上;压缩弹簧的左端内圈套装在挡块台阶外圆上,右端内圈套装在弹簧轴右起第二段轴的外径上,且两端分别与挡块、弹簧轴的轴肩相接触,锁紧螺母将挡板锁紧在弹簧轴左起第一段轴上,且紧压在挡块上,弹簧轴右边的轴头外圆上沿轴向设置有若干个均布的油槽。本技术内循环稀有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对润滑油路结构进行了优化改变了主轴上的润滑油路,润滑稀油通过进油环组件H中的进油口进入进油环内部环形槽内,在压力驱使下,稀油进入后沿主轴圆周方向的右径向孔,并通过横向油孔、左径向孔、辊端轴套上的油孔进入到辊端组件E的齿轮副内进行润滑,轻松实现内循环稀油润滑功能,杜绝了因排油管与主轴装配精度差造成泄压无法实现辊端稀油循环润滑的情况发生。本新型使得辊端齿面能及时、充分的润滑,减缓了齿面磨损,延长了辊端轴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本技术弹簧轴右边的轴头外圆设置的轴向油槽减少了弹簧轴轴头外圆与主轴内孔的接触面,减少了摩擦,同时增加了稀油回油空间,有利于稀油及时回流,减少齿面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新型内循环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Y-Y线的剖视示意图一;图3是沿图1中Y-Y线的剖视示意图二;图4是本新型中弹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沿图4中X-X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1中C-C线的剖视图;图7是现有的内循环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现有排油管结构组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介绍。实施例1本技术一种新型的内循环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它包括主轴13、辊端组件E、齿端组件F、进油环组件H、弹簧组件15,辊端组件E、齿端组件F和进油环组件H设置在主轴13上,弹簧组件15设置在主轴13内;它还包括设置在主轴13上的润滑油路,润滑油路包括若干个润滑单元,均布在主轴13上;每个润滑单元均包括横向油孔、右径向油孔103、左径向油孔104;横向油孔沿主轴13的轴向设置;左径向油孔104设置在主轴13靠近辊端处、并通过小轴套203的油孔与辊端组件E的齿轮副啮合处相通;右径向油孔103设置在主轴13靠近齿端处、并与进油环组件H里的进油环31上的进油孔相通;左右径向油孔104、103均与横向油孔贯通。本技术改变了主轴13上的润滑油路,取消了排油管37及其相关的锁紧螺母37-1、压紧隔套37-2等零件,即无需拧紧螺母37-1,同时,主轴13也无需加工内锥面。如图1所示,润滑稀油通过进油环组件H中的进油口31进入进油环内部环形槽内,在压力驱使下,稀油进入沿主轴13圆周方向的右径向孔103,并通过横向油孔、左径向孔104进入辊端组件E润滑齿轮副,轻松实现内循环稀油润滑功能,杜绝了因排油管与主轴装配精度差造成泄压无法实现辊端稀油循环润滑的情况发生。本新型使得辊端齿面能及时、充分的润滑,减缓了齿面磨损,延长了辊端轴组件的使用寿命。本新型中的润滑单元的具体结构有以下两种方式:实施例2所述的横向油孔为长油孔14,其与主轴13两端面的相通处设置有螺塞。上述为润滑单元的结构之一:润滑单元由长油孔14、右径向油孔103、左径向油孔104组成。此种润滑结构简单,一个长孔贯穿轴,即可实现供油,操作方便。实施例3所述的横向油孔包括油槽105、盖板106,油槽105沿主轴13的表面轴向设置,其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径向油孔104、右径向油孔103相连通,盖板106设置在油槽105上面的过渡槽里。上述为润滑单元的结构之二:润滑单元由油槽105、盖板106、右径向油孔103、左径向油孔104组成。在主轴13的表面轴向加工油槽,油槽加工后表面装配盖板,使轴13外圆光滑,稀油通过油槽向辊端供油;实施例2中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对于较长的轴无法一次打通,需要两端加工,但两端加工长孔易出现孔偏,不交会情况。因此可能会导致返工,造成损失,严重的可能导致废料。因此作为本新型的改进方式,油槽结构适用轴长尺寸范围广,避免无法加工情况发生。盖板与油槽的连接方式有以下两种:实施例4盖板与油槽的连接方式一:所述的盖板106焊接在油槽105上面的过渡槽中。实施例5盖板与油槽的连接方式二:所述的盖板106嵌在油槽105上面的过渡槽中,与过渡槽为过盈配合。实施例6所述的盖板106采用透明材质。盖板优选透明材质,可以实时观察轴13稀油供应情况。实施例7所述的弹簧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的内循环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内循环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它包括主轴(13)、辊端组件E、齿端组件F、进油环组件H、弹簧组件(15),辊端组件E、齿端组件F和进油环组件H设置在主轴(13)上,弹簧组件(15)设置在主轴(13)内;其特征是:它还包括设置在主轴(13)上的润滑油路,润滑油路包括若干个润滑单元,均布在主轴(13)上;每个润滑单元均包括横向油孔、右径向油孔(103)、左径向油孔(104);横向油孔沿主轴(13)的轴向设置;左径向油孔(104)设置在主轴(13)靠近辊端处、并通过小轴套(203)的油孔与辊端组件E的齿轮副啮合处相通;右径向油孔(103)设置在主轴(13)靠近齿端处、并与进油环组件H里的进油环(31)上的进油孔相通;左右径向油孔(104、103)均与横向油孔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内循环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它包括主轴(13)、辊端组件E、齿端组件F、进油环组件H、弹簧组件(15),辊端组件E、齿端组件F和进油环组件H设置在主轴(13)上,弹簧组件(15)设置在主轴(13)内;其特征是:它还包括设置在主轴(13)上的润滑油路,润滑油路包括若干个润滑单元,均布在主轴(13)上;每个润滑单元均包括横向油孔、右径向油孔(103)、左径向油孔(104);横向油孔沿主轴(13)的轴向设置;左径向油孔(104)设置在主轴(13)靠近辊端处、并通过小轴套(203)的油孔与辊端组件E的齿轮副啮合处相通;右径向油孔(103)设置在主轴(13)靠近齿端处、并与进油环组件H里的进油环(31)上的进油孔相通;左右径向油孔(104、103)均与横向油孔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形齿式联轴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横向油孔为长油孔(14),其与主轴(13)两端面的相通处设置有螺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形齿式联轴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横向油孔包括油槽(105)、盖板(106),油槽(105)沿主轴(13)的表面轴向设置,其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径向油孔(104)、右径向油孔(103)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殿龙李天超卢茜莉邵帅刘仙桃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