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气相沉积炉进气分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07030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学气相沉积炉进气分布装置。其包括炉体底板及设于所述炉体底板上的进气管,其特点是在进气管的上部设有导流罩,导流罩呈下部开口的圆桶形结构,导流罩的顶部或侧壁设有通孔。所述进气管的上部封闭,侧壁均布有出气孔。所述导流罩由炭/炭复合材料制成。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进气分布装置,并配合工件在沉积炉中的合理排放,可以方便的实现内进气压差法或外进气压差法生产工艺,不仅可提高CVI速率,还可大大缩短CVI周期,而且材料密度梯度少,材质均匀,尤其适合于炭/炭复合材料飞机刹车盘的制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学气相沉积炉,尤其涉及一种化学气相沉积炉进气分布装置
技术介绍
化学气相沉积是炭源气体(如天然气、丙烯等烃类气体)经扩散进入到预制体工件空隙,高温下通常在900-1200度炭源气体裂解,沿狭长孔隙通道壁的气一固相界面产生沉积炭过程。预制体工件内孔隙通道较长,炭源气体在狭长孔隙内的扩散越深入,沉积效果越好,材料密度梯度少,材质越均勻。众所周知,传统的CVI (Chemical vapor infiltrtion)技术多采用内进气等温法,炭源气体由预制体工件外部向内部扩散并沉积致密,当外部孔隙通道被热解炭封堵后,炭源气体向内进一步扩散无法进行,导致材质出现一定程度的密度梯度,甚至材料的密度达不到要求,影响材质的各种性能。在真空状态下,炭源气体扩散受反应动力学控制扩散速率较慢,预制体工件密度达到要求要经过数个CVI周期,沉积周期较长,电能消耗大,炭源气体用量也较多,进而成本也高。沉积速率受扩散速率控制,即只 有炭源气体的扩散速率提高,才能加快沉积速率。对于类似刹车盘的环形工件沉积炭过程,由于受其工件形状所限,利用内进气等温法进行沉积,上述缺陷更为明显。炭/炭复合材料因其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化学气相沉积炉进气分布装置,包括炉体底板及设于所述炉体底板上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管的上部设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呈下部开口的圆桶形结构,所述导流罩上设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清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鲁航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