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820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7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设置在电池下壳与主机壳体之间,其特征是,在电池下壳的电池触片周围,固定有电池下壳软胶件,电池下壳软胶件将电池触片与主机上电池触点相接触的区域圈设密封起来。进一步地,在主机的背壳上电池触点的附近,还设置有硬质凸起;对应地在电池下壳上固定第二个电池下壳软胶件,与硬质凸起过盈配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电池壳体上以双色模注塑的方式将TPR软胶注塑到电池中,装配时,电池触点及主机背壳凸起嵌入到软胶中达到密封的效果,实现防水的目的,使得移动终端在潮湿和雨天等环境下能正常的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的防水设计,具体讲是关于一种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的改进,适用于手机、对讲机或PDA等的。
技术介绍
现在市面上的对讲机电池舱大部分没有防水的功能,在潮湿和雨天等环境下不能正常使用;而具有防水功能的对讲机一般也仅是采用将硅胶圈套在电池侧边压入壳体过盈配合的方法达到防水的目的,但该方法防水的范围大,防水效果不理想,并且安装麻烦,夕卜观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效果好,安装简单,成本 低的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设置在电池下壳与主机壳体之间,在电池下壳的电池触片周围,固定有电池下壳软胶件,所述电池下壳软胶件将电池触片与主机上电池触点相接触的区域圈设密封起来。进一步地,在所述主机的背壳上,电池触点的附近,设置有硬质凸起;对应地,在所述电池下壳上,固定有第二个电池下壳软胶件,与所述硬质凸起过盈配装。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下壳软胶件与电池下壳一体注塑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下壳软胶件采用TPR材质,与电池下壳以双色模的方式注塑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下壳采用PC+ABS材质制作,与电池主体注塑为一体。进一步地,所述主机背壳及硬质凸起采用PC+ABS材质制作。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选用PC+ABS材质制作电池下壳,并在电池下壳上的电池触片周围设置一圈电池下壳软胶件,电池下壳软胶件采用TPR材质,与PC+ABS材质以双色模的形式注塑在一起,具有可加工性。2、电池下壳软胶件是一弹性体,它围绕在电池触片的周围,将电池触片与主板上的电池触点相对接的区域密封起来,使得通电部位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3、在主机壳体上制作一硬质凸起,配装时,过盈配合在电池下壳软胶件中,使得主机壳体与电池密封连接,同时,也使得电池与壳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固连接,避免脱落。4、本技术无需在电池周围大面积的设置软胶圈,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制造工艺也相对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I是移动终端电池与主机分解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电池与主机装配在一起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电池下壳软胶件注塑在下壳体上的示意图;图4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众所周知,电池的壳体材质一般选用PC+ABS,因为PC树脂具有耐冲击性、耐热性,尺寸稳定,透明度、自熄性强等优点,加上ABS材料形成共混物,常用来做耐热电器的壳体。因此本技术至少将电池下壳11 (电池贴近主机里侧的一面)用PC+ABS制作,如图1、2所示,电池下壳11以双色模的形式与电池本体制作为一体,也即是电池I的一部分。因为电池I上必然存在着电池触片12,它设置在电池下壳11上,与主机2中电路板21上的电池触点22相对应。所以,本技术在电池下壳11上、电池触片12的周围设置了电池下壳软胶件13,如图3所示,电池下壳软胶件13将电池触片12与电池触点22配合的部位密封在内,以此达到防水或杂尘的目的。电池下壳软胶件13采用TPR材质制作,它与电池下壳11以双色模的方式注塑在一起,形成为一个件,因为它仅是紧紧环绕在电池触片12的周围,所以用材少,且防水效果好。如图2、4所示,为了使主机与电池更好的密封,特在主机的背壳23上,设置了硬质凸起24,设在电池触点22的附近。相适配地,在电池下壳11上注塑有第二个电池下壳软胶件13,与硬质凸起24配装,装配时,硬质凸起24以过盈的方式嵌入到第二个电池下壳软胶件13中,一方面起到紧密连接电池与主机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具有多重防水的效果。主机的背壳23以及硬质凸起24也是选用PC+ABS制作。上述电池下壳软胶件13采用的TPR材质,既具有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性能,又具有硫化橡胶的物理性能,因此无需硫化即可加工。将TPR与PC+ABS以双色模的形式注塑在一起,既具有可加工性,又使得弹性体电池下壳软胶件13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还可以使电池与壳体具有稳固的连接。上述实施例以及附图说明,都仅是为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其中各部件的局部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或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设置在电池下壳与主机壳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下壳的电池触片周围,固定有电池下壳软胶件,所述电池下壳软胶件将电池触片与主机上电池触点相接触的区域圈设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机的背壳上,电池触点的附近,设置有硬质凸起;对应地,在所述电池下壳上,固定有第二个电池下壳软胶件,与所述硬质凸起过盈配装。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下壳软胶件与电池下壳一体注塑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下壳软胶件与电池下壳一体注塑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下壳软胶件采用TPR材质,与电池下壳以双色模的方式注塑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下壳采用PC加ABS材质制作,与电池主体注塑为一体。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下壳采用PC加ABS材质制作,与电池主体注塑为一体。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背壳及硬质凸起采用PC加ABS材质制作。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设置在电池下壳与主机壳体之间,其特征是,在电池下壳的电池触片周围,固定有电池下壳软胶件,电池下壳软胶件将电池触片与主机上电池触点相接触的区域圈设密封起来。进一步地,在主机的背壳上电池触点的附近,还设置有硬质凸起;对应地在电池下壳上固定第二个电池下壳软胶件,与硬质凸起过盈配装。本技术是在电池壳体上以双色模注塑的方式将TPR软胶注塑到电池中,装配时,电池触点及主机背壳凸起嵌入到软胶中达到密封的效果,实现防水的目的,使得移动终端在潮湿和雨天等环境下能正常的使用。文档编号H01M2/10GK202534717SQ201220178138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4日专利技术者吴永伟, 唐萍萍, 李任强 申请人:北京招通致晟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电池防水结构,设置在电池下壳与主机壳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下壳的电池触片周围,固定有电池下壳软胶件,所述电池下壳软胶件将电池触片与主机上电池触点相接触的区域圈设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任强唐萍萍吴永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招通致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