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7552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0:39
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制造方法,提供一封装载板;形成一导电迹线于封装载板上;形成一介电材料层覆盖导电迹线并暴露出导电接垫以形成一介电材料层基板;设置一芯片于介电材料层基板上并与导电接垫电性连接;形成一封装胶体覆盖芯片与介电材料层基板;移除封装载板以暴露出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下表面;形成一图案化防焊层于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下表面,其中部分导电迹线的多个对外导电接点是暴露于图案化防焊层之外;以及形成一金属最终表面处理层于对外导电接点上。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亦于此处提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与结构可提高工艺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半导体封装技术,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于半导体封装工艺中,由于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趋势加上功能不断增多,使得封装密度随的不断提高,亦不断缩小封装尺寸与改良封装技术。如何开发高密度与细间距的封装工艺与降低制造成本一直为此
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利用介电材料层电性隔绝多个导电迹线以形成介电材料层基板,可获得高密度与细间距的封装工艺且提高工艺与广品成品率。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封装载板,其中封装载板的至少一表面设置一可剥离金属层;形成一第一导电迹线于该可剥离金属层上,其中第一导电迹线环绕于一芯片承载区域的周围,且第一导电迹线含有多个导电接垫设置于其上;形成一介电材料层覆盖第一导电迹线与可剥离金属层,并露出导电接垫的上表面,以形成一介电材料层基板;设置一芯片于介电材料层基板上并位于封装载板的芯片承载区域上方,且电性连接芯片的主动面与导电接垫;形成一封装胶体覆盖芯片与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上表面;移除封装载板以暴露出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下表面;形成一图案化防焊层于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下表面,其中部分第一导电迹线的多个对外导电接点暴露于图案化防焊层之外;以及形成一第一金属最终表面处理层于对外导电接点上。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一介电材料层基板,包括一第一导电迹线环绕于一芯片承载区域的周围且多个导电接垫设置于该第一导电迹在线;以及一介电材料层包覆第一导电迹线与导电接垫,使第一导电迹线电性隔绝,其中部份导电接垫暴露于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上表面;及部分第一导电迹线曝露于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下表面。一芯片设置于介电材料层基板上,并与导电接垫电性连接。一封装胶体覆盖芯片、第一导电迹线与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上表面。一图案化防焊层设置于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下表面以露出第一导电迹线的多个对外导电接点。以及一第一金属最终表面处理层设置于对外导电接点上。以下藉由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图1F、图1G、图1H、图II与图IJ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示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剖面示视图。图3A、图3B、图3C、图3D、图3E、图3F、图3G、图3H、图31、图3J、图3K与图3L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其详细说明如下,所述较佳实施例仅做一说明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图IA至图I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的结构剖面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请参考图1A,首先,提供一封装载板100,其中封装载板100的至少一表面102设置一可剥离金属层110。于一实施例中,封装载板100的表面102可为金属材质或易剥离金属表面,以助于芯片封装完成后的移除作业。之后,如图IB所示,于可剥离金属层110上形成一第一导电迹线(conductivetrace),如导电迹线120,且导电迹线120含有多个导电接垫122设置于其上。接续上述说明,此导电迹线120可利用电镀、蚀刻或转印方式所制成。此外,导电迹线120环绕设置于封装载板110上的一芯片承载区域112的周围。接着,请参照图1C,形 成一介电材料层130覆盖导电迹线120与可剥离金属层110,并暴露出导电接垫122的上表面以形成一介电材料层基板130’。再来,请参考图1D,将一芯片140设置于介电材料层基板130’上并位于封装载板100的芯片承载区域112上方,且如图IE所示,电性连接芯片140的主动面与导电接垫122。接着,请参照图1F,形成一封装胶体150覆盖芯片140与介电材料层基板130’的上表面。再来,移除封装载板100,如图IG所示。导电迹线120暴露于介电材料层基板130’的下表面。接着,请参照图1H,形成一图案化防焊层160于介电材料层基板130’的下表面,其中部分导电迹线120的多个对外导电接点123暴露于图案化防焊层160之外。之后,如图II所示,形成一第一金属最终表面处理层,如金属最终表面处理层170,于对外导电接点123上。于此,上述步骤可形成一四边扁平无接脚芯片封装结构。于又一实施例中,亦可设置多个导电焊球180于对外导电接点123上并藉由金属最终表面处理层170与其电性连接,而形成如图IJ所示的球栅数组芯片封装结构(ball grid array, BGA)。于上述实施例中,芯片140以打线方式与介电材料层基板130’上的导电接垫122电性连接。于不同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芯片140可有不同的设置方式,例如可将芯片140的主动面朝下并以覆晶(flip-chip)方式与导电接垫122电性连接。如图所示,芯片140可利用导电焊球或凸块(bump) 182与导电接垫122电性连接。于又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A至图3L,形成导电迹线120包括下列步骤。于本实施例中,采用电镀方式制作导电迹线120。首先,如图3B所示,形成一第一图案化光阻层200于可剥离金属层110上用以定义出导电迹线120的图案。之后,电镀形成导电迹线120于可剥尚金属层110上。接着,请参照图3C,在形成导电迹线120后与移除第一图案化光阻层200前,更包括形成一第二图案化光阻层202于第一图案化光阻层200与导电迹线120上,其中第二图案化光阻层202暴露出导电迹线120的多个导电接点121。接着,如图3D所示,电镀形成导电接垫122于导电迹线120的导电接点121上。再来,如图3E所示,同时移除第一图案化光阻层200(如图3D)与第二图案化光阻层202 (如图3D)以完成导电迹线120与导电接垫122的制作。接着,请参考图3F及图3G,利用沉积或者涂布方式形成介电材料层130覆盖利用上述步骤所完成的导电迹线120、其上的导电接垫122与可剥离金属层110后,利用研磨的方式移除部分介电材料层130以露出上述导电接垫122,于此,即完成介电材料基板130’的制作。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于此实施例中,如图3H所示,在设置芯片之前,更包括形成一第二导电迹线,如导电迹线124,于介电材料层基板130’上以垫高其后芯片打线的位置,其中导电迹线124与导电迹线122上的导电接垫122电性连接。接着,继续参考图3H,可选择性于导电迹线124上形成一第二金属最终表面处理层。此金属最终表面处理层172可有助于芯片与导电迹线124的电性连接。接续上述,参照图31与图3J,将芯片140设置于介电材料层基板130’上后进行打线及封装程序,与上述实施例差异在于,芯片140与导电迹线124上的金属最终表面处理层172电性连接,稍微将打线位置垫高,可提高打线工艺成品率。接着,如图3K及图3L所显示移除封装载板后的步骤与上一实施例相同,此处即不 再赘述。利用上述实施例的制作方法所形成的结构如图II、图1H、图2与图3L所示,可实作成四边扁平无接脚芯片封装结构(如图II、图3L)亦或者球栅数组芯片封装结构(如图1H、图2)。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一介电材料层基板130’,包括一第一导电迹线,如导电迹线120,环绕于一芯片承载区域112的周围且多个导电接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封装载板,其中所述封装载板的至少一表面设置一可剥离金属层;形成一第一导电迹线于所述可剥离金属层上,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迹线环绕于一芯片承载区域的周围,且所述第一导电迹线含有多个导电接垫设置于其上;形成一介电材料层覆盖所述第一导电迹线与所述可剥离金属层,并露出所述多个导电接垫的上表面,以形成一介电材料层基板;设置一芯片于所述介电材料层基板上并位于所述封装载板的所述芯片承载区域上方,且电性连接所述芯片的主动面与所述多个导电接垫;形成一封装胶体覆盖所述芯片与所述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上表面;移除所述封装载板以暴露出所述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下表面;形成一图案化防焊层于所述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下表面,其中部分所述第一导电迹线的多个对外导电接点暴露于所述图案化防焊层之外;以及形成一第一金属最终表面处理层于所述多个对外导电接点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提供一封装载板,其中所述封装载板的至少一表面设置一可剥离金属层; 形成一第一导电迹线于所述可剥离金属层上,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迹线环绕于一芯片承载区域的周围,且所述第一导电迹线含有多个导电接垫设置于其上; 形成一介电材料层覆盖所述第一导电迹线与所述可剥离金属层,并露出所述多个导电接垫的上表面,以形成一介电材料层基板; 设置一芯片于所述介电材料层基板上并位于所述封装载板的所述芯片承载区域上方,且电性连接所述芯片的主动面与所述多个导电接垫; 形成一封装胶体覆盖所述芯片与所述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上表面; 移除所述封装载板以暴露出所述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下表面; 形成一图案化防焊层于所述介电材料层基板的下表面,其中部分所述第一导电迹线的多个对外导电接点暴露于所述图案化防焊层之外;以及 形成一第一金属最终表面处理层于所述多个对外导电接点上。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载板的所述表面为金属材质或易剥离金属表面。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导电迹线与所述多个导电接垫的步骤包含 形成一第一图案化光阻层于所述可剥离金属层上定义出所述第一导电迹线的图案; 电镀形成所述第一导电迹线于所述可剥离金属层上; 形成一第二图案化光阻层于所述第一图案化光阻层与所述第一导电迹在线,其中所述第二图案化光阻层暴露出所述第一导电迹线的多个导电接点; 电镀形成所述多个导电接垫于所述第一导电迹线的所述多个导电接点上;以及 同时移除所述第一图案化光阻层与所述第二图案化光阻层。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形成一第二金属最终表面处理层于所述多个导电接垫上。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形成多个导电焊球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最终表面处理层上。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恩民
申请(专利权)人:群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