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U形架的短应力线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453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U形架的短应力线轧机,由U形机架和辊组组成。U形架的尺寸范围为长1000~1950mm,宽980~1780mm,U形架(6)内侧为两平行面,上半部为平行面,下半部外斜20°~40°,两底脚(7)与轧机脚板相一致。辊组由轴承组和固定装置(10)组成,轴承组由两排短圆柱轴承(8)、双排半环推力轴承(9)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增强了Φ500以上短应力线轧机的稳定性,既可适用于Φ500~800的二辊轧机,亦可适用于Φ400以下的轧机,装、卸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短应力线轧机
现有的短应力线轧机的支撑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带L架式,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一种是螺栓固定式,如图2所示。带L架短应力线轧机整个轧辊组浮搁在L架上,不要固定,故装、卸方便,受力时上下辊平衡,其缺点是当轧机尺寸大于Φ500时稳定性差。螺栓式短应力线轧机轧辊用四个螺栓和楔块固定在支架上,故装卸不便,尤其轧机经常被水淋,螺栓易生锈,装、卸更难,而且当轧机大于Φ400时也不稳定。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型架短应力线轧机,既克服了以上两种短应力线轧机在Φ400~800时的不稳定,也克服了螺栓式短应力线轧机的装卸不方便。既适用于Φ500~800的二轧辊机,又适用于Φ400以下的轧机。本专利技术的构成是由图3所示的U型架及图4所示的辊组组成,U型架的尺寸范围为宽980~1780mm,长1000~1950mm,其内侧为平行面,外侧上半部分为平行面,下半部外斜20°~40°,以增强抗弯能力和抗稳定性。两底脚与轧机脚板相一致,这样既适用于新建轧机,也适用于原有轧机的改造,即取下原有轧机换上本专利技术,可照样运行。辊组由轴承组和固定装置组成,其轴承组由两排短圆柱轴承、双排半环推力轴承组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增强了Φ500以上短应力线轧机的稳定性,既可适用于Φ500~800的二辊轧机,亦可适用于Φ400以下的轧机,装卸方便,适用范围广,可作为型钢、线材轧机的粗轧机组,亦可用于成品的轧机座,提高产品精度。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已有技术的L型机架短应力线轧机全貌图,其中为机架,为轧辊组。图2为螺栓式短应力线轧机示意图,其中为支架,为辊组,为螺栓和楔块。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U型机架示意图,其中为U型机架,为底脚。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辊组示意图,其中为短圆柱轴承,为双排半环推力轴承,为固定装置。权利要求1.一种带U型架的短应力线轧机,由机架和辊组及固定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机架为U型架,其尺寸范围为长1000~1950mm,宽980~1780mm,U型架内侧为两平行面,外侧上半部为平行面,下半部外斜20°~40°,两底脚与轧机脚板相一致。辊组由轴承组和固定装置组成,其轴承组由两排短圆柱轴承、双排半环推力轴承组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U形架的短应力线轧机,由U形机架和辊组组成。U形架的尺寸范围为长1000~1950mm,宽980~1780mm,U形架(6)内侧为两平行面,上半部为平行面,下半部外斜20°~40°,两底脚(7)与轧机脚板相一致。辊组由轴承组和固定装置(10)组成,轴承组由两排短圆柱轴承(8)、双排半环推力轴承(9)组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增强了Φ500以上短应力线轧机的稳定性,既可适用于Φ500~800的二辊轧机,亦可适用于Φ400以下的轧机,装、卸方便。文档编号B21B1/16GK1193560SQ9710083公开日1998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13日专利技术者钟健宇, 侯建新 申请人:北京科技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U型架的短应力线轧机,由机架和辊组及固定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机架为U型架,其尺寸范围为:长1000~1950mm,宽980~1780mm,U型架[6]内侧为两平行面,外侧上半部为平行面,下半部外斜20°~40°,两底脚[7]与轧机脚板相一致。辊组由轴承组和固定装置[10]组成,其轴承组由两排短圆柱轴承[8]、双排半环推力轴承[9]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健宇候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