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钢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008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5 02:38
一种能对乘员和汽车车身起缓冲保护作用的汽车安全气囊。外气囊与充气阀和安全阀一端连接,安全阀另一端与气管连接,气管另一端与内气囊连接。当发生碰撞时,经过充气阀充气的外气囊受外力作用,外气囊内气体被挤压,外气囊发生变形,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同时被挤压的气体经过安全阀,当气压足够大时,安全阀打开,气体经气管输送至内气囊,内气囊充气膨胀,膨胀的内气囊防止乘员与汽车部件直接碰撞,并将乘员的运动惯性停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尤其是能对乘员和汽车车身起缓冲保护作用的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一般汽车的被动安全保护装置,主要由安全车身、安全带、安全气囊组成。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车身的吸能区受外力作用,发生线性变形及溃缩,吸收大部分的碰撞能量。同时,安全气囊的撞击传感器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接收到点火信号后迅速点火引爆,爆炸产生大量气体给气囊充气,膨胀的气囊将乘员的运动惯性停止,防止乘员与汽车部件直接碰撞,减少乘员受到的伤害。但是,汽车安全车身是以损毁车身结构来实现对碰撞能量的吸收,受碰撞变形的车身会对汽车内乘员造成挤压伤害。安全气囊的撞击传感器受安装位置的影响,在不同部位发生碰撞时,撞击传感器接受的能量不同,不能可靠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无触发信号不工作,从而失去对乘员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不仅能在发生碰撞时对乘员进行缓冲保护,防止乘员与汽车部件直接碰撞,还能对汽车车身进行缓冲保护,避免汽车车身变形对乘员造成挤压伤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外气囊、充气阀、安全阀、气管与内气囊连接。外气囊与充气阀和安全阀一端连接,安全阀另一端与气管连接,气管另一端与内气囊连接。当发生碰撞时,经过充气阀充气的外气囊受外力作用,外气囊内气体被挤压,外气囊发生变形,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同时被挤压的气体经过安全阀,当气压足够大时,安全阀打开,气体经气管输送至内气囊,内气囊充气膨胀,膨胀的内气囊防止乘员与汽车部件直接碰撞,并将乘员的运动惯性停止。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在发生碰撞时对乘员进行缓冲保护,防止乘员与汽车部件直接碰撞,还能对汽车车身进行缓冲保护,避免汽车车身变形对乘员造成挤压伤害。外气囊仅通过安全阀用气管连接内气囊,结构简单可靠。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构造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构造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构造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图中I.外气囊,2.充气阀.3.安全阀,4.气管,5.内气囊,6.内气囊保护器,7.缓冲安全阀,8.缓冲气管,9.缓冲内气囊,10.缓冲外气囊,11.缓冲外气囊充气阀,12.汽车车身。如图I所示,外气囊⑴与充气阀⑵和安全阀(3) —端连接,安全阀(3)另一端与气管⑷连接,气管⑷另一端与内气囊(5)连接。在图2所示的实例中,在汽车车身(12)外的外气囊⑴与充气阀⑵和安全阀(3) —端连接,安全阀(3)另一端与内气囊保护器(6)和缓冲安全阀(7)连接,内气囊保护器(6)另一端与气管⑷连接,气管⑷另一端与内气囊(5)连接。缓冲安全阀(7)另一端与缓冲气管(8)连接,缓冲气管(8)另一端与缓冲内气囊(9)连接。为保证内气囊(5)充分膨胀,缓冲安全阀(7)开启压力大于内气囊保护器(6)关闭压力。在图3所示的实例中,在汽车车身(12)外的外气囊⑴与充气阀⑵和安全阀(3)一端连接,安全阀(3)另一端与气管(4)连接,气管(4)另一端与内气囊(5)连接。另 外与外气囊(I)平行设置的缓冲外气囊(10)与缓冲外气囊充气阀(11)和缓冲安全阀(7)一端连接,缓冲安全阀(7)另一端与缓冲气管(8)连接,缓冲气管(8)另一端与缓冲内气囊(9)连接,外气囊(I)和缓冲外气囊(10)中间为隔离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外气囊、充气阀、安全阀、气管与内气囊连接,其特征是:外气囊与充气阀和安全阀一端连接,安全阀另一端与气管连接,气管另一端与内气囊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外气囊、充气阀、安全阀、气管与内气囊连接,其特征是外气囊与充气阀和安全阀一端连接,安全阀另一端与气管连接,气管另一端与内气囊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其特征是安全阀一端并接缓冲安全阀和内气囊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钢
申请(专利权)人:陈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