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敏感元件铝合金支架的压铸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6920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5 01:12
一种敏感元件铝合金支架的压铸工艺方法。采用增加加强筋方式,将多凸台之间用加强筋两两相连,使产品由平面、框架结构形成立体、网式结构,提高毛坯成型的刚度。进料方案采用中心浇口,四周多点进料,解决改善金属液的流动性,解决框架薄壁产品难成型问题,保持产品的冷却速度一致,保证了产品的组织均匀,减小压铸热应力变形。少量的机加工工艺,在模具上增加排气槽,为提高产品的组织均匀,无气孔,质量稳定性,根据压铸温度和压力与环境温度来计算控制推进速度,提高产品的均匀度,避免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能适应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型结构复杂、对铝合金铸件组织结构要求高的敏感元件铝合金支架的压铸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敏感元件支架由于其结构复杂等特性,目前主要采用砂铸+机加工工艺方法,但由于该产品对重量要求特别敏感,机械强度要求高,铸件内部组织要求均匀等高品质要求,砂铸工艺很难达到QJ标准一类铸件要求,为此,研究开发压铸工艺方法解决该产品制度问题一直是该领域直接面对的课题。但由于该产品表面粗糙度要求高,产品结构复杂,机械加工过程极易变形,而且当前采用的压铸工艺中,由于募集结构不合理,致使组织不均匀,产品气孔的倾向很大,同时容易受工艺环境影响,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敏感元件支架产品模具结构不合理,产品气孔倾向大,导致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本专利技术提供,该模具产品气孔少,组织均匀,且机械加工过程产品不易变形。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I、通过设计新型模具实现压铸新工艺来改善产品性能,采用如下方案 由于产品属薄壁、框架、多凸台结构,用传统的毛坯设计,极易变形,无法采用压铸方式实现,为此毛坯设计采用增加加强筋方式,将多凸台之间用加强筋两两相连,使产品由平面、框架结构形成立体、网式结构,提高了毛坯成型的刚度。进料方案采用中心浇口,四周多点进料。这种方式可以解决改善金属液的流动性,解决框架薄壁产品难成型问题,另外保持产品的冷却速度一致,保证了产品的组织比较均匀,减小了压铸热应力变形。2、在模具上增加排气槽,为提高产品的组织均匀,无气孔,质量稳定性,根据压铸温度和压力与环境温度来计算控制推进速度,这样就可以提高产品的均匀度,避免气孔,达到提闻质量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模具压铸流程图。图2是是本专利技术的压铸主视图。图3是右视图。图4是俯视图。图中I.定模底板,2.螺钉,3.螺钉,4.定模,5.导套,6.导柱,7.动模, 13.推杆,17.动模底板,22.动模固定板,26.圆柱销,27.圆柱销。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使用设备为140T冷室压铸机,蓄能器为活塞式,蓄能器压力放在12-15MPa,该工艺过程如图I所示 (1)A380铝熔炼、净化; (2)在模具腔体表面上喷涂强力脱模剂; (3)炉温控制在720-750°C; (4)调整压铸机各机构及压力表,设备上合型调为10.5-12MPa,蓄能器充液压力调为12-15MPa ; (5)压铸成型合模一合模延时一压射一保压延时一压射卸压一合模卸压一开模一去 冒口、修毛刺一流入下道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敏感元件铝合金支架的压铸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几个步骤:(1)A380铝熔炼、净化;(2)在模具腔体表面上喷涂强力脱模剂;(3)炉温控制在720?750℃;(4)调整压铸机各机构及压力表,设备上合型调为10.5?12MPa,蓄能器充液压力调为?12?15MPa;(5)压铸成型:合模→合模延时→压射→保压延时→压射卸压→合模卸压→开模→去冒口、修毛刺→流入下道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敏感元件铝合金支架的压铸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几个步骤 (OA380铝熔炼、净化; (2)在模具腔体表面上喷涂强力脱模剂; (3)炉温控制在720-750°C; (4)调整压铸机各机构及压力表,设备上合型调为10.5-12MPa,蓄能器充液压力调为12-15MPa ; (5)压铸成型合模一合模延时一压射一保压延时一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小弟施国春周兴宝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天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