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机快速增压压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6919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5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机快速增压压射装置,解决了现有压射装置结构复杂、响应速度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压机快速增压压射装置包括内置压射活塞的压射缸、内置增压活塞的增压缸以及液压驱动机构,所述压射缸与所述增压缸一体成型,所述增压活塞内设有用于连通压射缸无杆腔与增压缸无杆腔的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内设有控制进油通道开启或关闭的单向控制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要应用于液压机、压铸机上,实现汽车发动机等零部件的压铸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机的压射装置,尤其液压机的快速增压压射装置。
技术介绍
压铸是一种精密的铸造方法,经由压铸而铸成的压铸件之尺寸公差甚小,表面精度甚高,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压铸件不需再车削加工即可装配应用,有螺纹的零件亦可直接铸出。从一般的照相机件、打字机件、电子计算器件及装饰品等小零件,以及汽车、机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复杂零件大多是利用压铸法制造的。例如,电机定子的压铸工艺中,要求压铸速度快、压铸压力大,由于铝的导热性能好,压铸时铝已经溶化为铝水,而矽钢片则是出于常温状态,如果按照常规的铸造,铝水根本无法包覆矽钢片,因此,在铝水没有冷却前就要将铝水快速压射到需要的地方,同时为了保证其致密性,需要增加压力,根据上述压铸工艺要求,压射装置的性能优劣就决定了压铸产品的质量。 现有压射装置中的压射系统与增压系统是各自独立的,需要两套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这种压射装置在控制上虽可以做到相当紧密,但系统建压增压前需要进行信号接收、信号判断、作出选择、命令执行等环节,拉长了建压增压时间,响应速度慢,不能适应快速压射增压系统,且压射系统与增压系统分开还会导致装置结构复杂化,给组装和维修来带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液压机快速增压压射装置,结构简单,装置稳定性好,并且能实现压射到增压的快速响应,提高工作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机快速增压压射装置,包括内置压射活塞的压射缸、内置增压活塞的增压缸以及液压驱动机构,所述压射缸与所述增压缸一体成型,所述增压活塞内设有用于连通压射缸无杆腔与增压缸无杆腔的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内设有控制进油通道开启或关闭的单向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压射缸的有杆腔与液压驱动机构通过压射回油管连接,所述压射缸的无杆腔与液压驱动机构通过压射进油管连接,所述增压缸的有杆腔与液压驱动机构通过增压回油管连接,所述增压缸的无杆腔与液压驱动机构通过增压进油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油路切换阀、蓄能器、油泵电机组以及油箱,所述蓄能器、油泵电机组以及油箱均连接所述油路切换阀,所述油路切换阀通过油管分别连接压射缸和增压缸。进一步的,所述单向控制阀包括阀芯和压簧,所述进油通道内设有阻挡部,所述压簧一端抵在所述阻挡部上,所述压簧另一端抵住阀芯使阀芯封堵进油通道靠近增压缸无杆腔的端口。进一步的,所述阻挡部为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进油通道通过螺纹旋接,通过所述螺母调节压簧的预压缩量。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为球型阀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I、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将压射缸与增压缸结合成一体,集成化程度高,在不影响控制精度的基础上,装置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2、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组液压驱动机构为压射缸与增压缸提供动力,压射缸与增压缸之间通过单向控制阀实现快速压射到增压压制的柔性转换,转换过程完全由装置自身结构确定,没有任何干预的控制动作,液压冲击小,响应速度快。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机快速增压压射装置,包括内置压射活塞的压射缸、内置增压活塞的增压缸以及液压驱动机构,所述压射缸与所述增压缸一体成型,所述增压活塞内设有用于连通压射缸无杆腔与增压缸无杆腔的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内设有控制进油通道开启或关闭的单向控制阀。将压射缸与增压缸结合成一体,集成化程度高,在不影响控制精度的基础上,装置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下面结合本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参照图1,液压机快速增压压射装置,包括内置压射活塞3的压射缸I、内置增压活塞4的增压缸2以及液压驱动机构,所述压射缸I与所述增压缸2 —体成型,所述增压活塞4内设有用于连通压射缸无杆腔11与增压缸无杆腔21的进油通道41,所述进油通道41内设有控制进油通道41开启或关闭的单向控制阀5。需要说明的是压射缸I的内腔由压射活塞3分为有杆腔12和无杆腔11,同样,增压缸2的内腔由增压活塞4分为有杆腔22和无杆腔21,增压活塞4可在液压油的驱动下向压射缸I的无杆腔11移动。上述的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油路切换阀7、蓄能器6、油泵电机组8以及油箱9,所述蓄能器6、油泵电机组8以及油箱9均连接所述油路切换阀7,所述油路切换阀7通过油管分别连接压射缸I和增压缸2。通常情况下,压射缸I的有杆腔12与液压驱动机构通过压射回油管14连接,所述压射缸I的无杆腔11与液压驱动机构通过压射进油管13连接,所述增压缸2的有杆腔22与液压驱动机构通过增压回油管24连接,所述增压缸2的无杆腔21与液压驱动机构通过增压进油管23连接。油路切换阀7则控制压射回油管14、压射进油管13、增压回油管24以及增压进油管23进油/回油、开启/关闭。正常压射时只需靠油泵电机组8产生高压油推动压射活塞3即可,在快速压射时需要油泵电机组8和蓄能器6提供高压油推动压射活塞3。单向控制阀5实现了快速压射到增压压制的转换,单向控制阀5包括球型阀芯51和压簧52,所述进油通道41内设有阻挡部53,所述压簧52 —端抵在所述阻挡部53上,所述压簧52另一端抵住阀芯51使阀芯51封堵进油通道41靠近增压缸无杆腔21的端口。正常压射和快速压射时,油压克服阀芯51重力和压簧52弹力推开阀芯51,使高压油进入压射缸I的无杆腔。为了能够调节压簧52的预压缩量,以便调节推开阀芯51所需的压力,将阻挡部53设计为螺母,螺母与进油通道41的内壁通过螺纹旋接,旋转螺母使其在进油通道41内轴向移动,调节压簧52的预压缩量。如图I所示,螺母向下移动时,压簧52预压缩量增加,推开阀芯51所需的压力增加;螺母向上移动时,压簧52预压缩量减小,推开阀芯51所需的压力减小。通过对压簧52预压缩量的调节,可使本实施例的快速增压压射装置根据压铸工艺要求进行初始压力的调节,以便控制压射活塞的顶出速度。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开始压铸之前,油泵电机组8给蓄能器6充液,达到预定压力后停止; I、正常压射油泵电机组8产生的高压油通过增压进油管23进入增压缸2的无杆腔,高压油推开阀芯51后经进油通道41进入压射缸I的无杆腔,推动压射活塞3顶出,此时,压射回油管14回油,压射进油管13和增压回油管24关闭。2、快速压射油路切换阀7动作,使得油泵电机组8和蓄能器6产生的高压油通过增压进油管23进入增压缸2的无杆腔,高压油经进油通道41进入压射缸I的无杆腔,以更大的压力推动压射活塞3快速顶出;此时,压射回油管14回油,压射进油管13和增压回油管24关闭。3、增压压制当压射活塞3顶出一定距离后,压射活塞3所承受的负载作用力已超过压射缸I的无杆腔油压,这时,压射缸I的无杆腔油压与增压缸2的无杆腔油压基本相当,使得阀芯51将进油通道41关闭;进入增压缸无杆腔21的高压油只能推动增压活塞4前 进,由于增压活塞4的两端截面直径不同,根据连通器原理,增压活塞4两端承受的压力相当,但由于增压活塞4靠近压射缸无杆腔11 一端的截面积较小,使得压射缸无杆腔11能获得更大的压强来压缩腔内的液压油,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机快速增压压射装置,包括内置压射活塞的压射缸、内置增压活塞的增压缸以及液压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射缸与所述增压缸一体成型,所述增压活塞内设有用于连通压射缸无杆腔与增压缸无杆腔的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内设有控制进油通道开启或关闭的单向控制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机快速增压压射装置,包括内置压射活塞的压射缸、内置增压活塞的增压缸以及液压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射缸与所述增压缸一体成型,所述增压活塞内设有用于连通压射缸无杆腔与增压缸无杆腔的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内设有控制进油通道开启或关闭的单向控制阀。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液压机快速增压压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射缸的有杆腔与液压驱动机构通过压射回油管连接,所述压射缸的无杆腔与液压驱动机构通过压射进油管连接,所述增压缸的有杆腔与液压驱动机构通过增压回油管连接,所述增压缸的无杆腔与液压驱动机构通过增压进油管连接。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液压机快速增压压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锡娟吴建华康明敏周凌华朱振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机床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