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52736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背光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具有一入射面和一出射面的导光板,以及与所述入射面相对设置的多个LED光源;所述导光板中设有与所述LED光源一一对应的倒锥形的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面向所述出射面的表面设有反射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导光板由于具有了上述空腔结构,不仅使直下式入射光转变为侧入式,减小导光板的厚度,还大幅度的减少甚至避免了光线经空腔结构的上方射出导光板形成光斑,使该背光模组集合了传统侧光式模组厚度薄及直下式模组分区效果好及出光均匀的优点,有效解决了现有直下侧入式背光模组出光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背光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LED以其无污染,显色性好,节能,寿命长等优点,逐步取代了 CCFL (冷阴极荧光灯管),成为主流的背光光源。现有的LED背光模组主要包括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其区别主要在于光源的位置。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主要优势在于系统的光学效率高,并且由于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侧面,其厚度可以做的比直下式模组更薄。其缺点是背光源设置在侧面,使得分区数目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对于较大尺寸的显示面板,背光的均匀度不够理想,影响显示效果。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源直接置于面板下方,分区性好,较侧入式的均匀性更高(特 别是大尺寸面板),且局部区域更容易控制调整,具有高对比度和广视角。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势是侧入式不能比拟的,单其缺点就是混光距离大,不能做的很薄。目前很多公司和研究机构正在研究如何将直下式背光模组做的更薄,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在LED光源上加二次光学透镜或在扩散板上布网点等来减小混光距离,但其减小混光距离的作用都十分有限,一旦混光距离不够,在LED光源的上方就容易形成ー个个光圈,造成局部不均匀。如图1,现有技术还出现ー种侧光直下背光模组,对直下式背光模组进行转化,使得每颗LED光源101射出的光线转化成侧光方式进入导光板102,通过导光板102的网点使光线均匀射出,同时实现较佳的分区效果,这种模组由于不需要混光,可以比传统的直下式模组做的更薄。但是这种背光模组大多在导光板102上侧或下侧开凹槽103,以使LED光源101发出的光线顺利进入导光板102并达到在导光板102中进行全反射的条件。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即本来已经转化成侧光式在导光板102中进行全反射的光线在经过凹槽103部分时,部分光线由于折射而在凹槽103处射出,导致该处出现亮度不均匀的现象,如图2、图3。因此,现有技术仍未出现能够将侧入式和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势很好的集于一体且避免上述问题的新型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背光模组,不仅具有较薄的厚度,且可实现较好的分区效果并避免出光不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具有一入射面和一出射面的导光板,以及与所述入射面相对设置的多个LED光源;所述导光板中设有与所述LED光源一一对应的倒锥形的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面向所述出射面的表面设有反射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照明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导光板由于具有了上述空腔结构,不仅使直下式入射光转变为侧入式,减小导光板的厚度,还大幅度的减少甚至避免了光线经空腔结构的上方射出导光板形成光斑,使该背光模组集合了传统侧光式模组厚度薄及直下式模组分区效果好及出光均匀的优点,有效解决了现有直下侧入式背光模组出光不均的问题。并且,该背光模组不需要设置二次光学透镜,与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相比,也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中的光线传播不意图(一);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中的光线传播示意图(ニ);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光线传播示意图(一);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光线传播示意图(ニ);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光线传播示意图(三);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光线传播示意图(四);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中LED光源、电路板及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ニ)。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ー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该背光模组是一种结合侧入式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优势的新型背光模组,主要包括一导光板I和多个LED光源2,导光板I具有一入射面11和一出射面12,当然,其入射面11设有网点111。多个LED光源2均匀的设置于导光板I的入射面11的ー侧,与导光板2形成直下式结构,LED光源2之外不必罩设二次光学透镜,也不需在LED光源2和导光板I之间预留混光空间,LED光源2直接贴近导光板I的入射面11设置。导光板I中设有多个空腔结构13,具体可以是ー种空气腔,便于制作,该空腔结构13的位置与LED光源2的位置一一对应。空腔结构13呈倒锥形,其具有面向导光板I的出射面12的上表面131和面向导光板I的入射面11的下表面132,可以理解,该上表面131和下表面132是导光板I的基体与空腔结构13的交界面,空腔结构13的上表面131还设有反射层133,可对入射光线进行镜面反射。该导光板结构一方面可以使来自LED光源2的入射光线在空腔结构13的下表面132处进行全反射,形成侧入光;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光线经出射面12与空腔结构的上表面131相对应的区域直接射出,造成出光不均。详述如下结合附图5,LED光源2发出的光射入导光板I后,大部分光线会在经过与该LED光源2相対的空腔结构13时发生光路改变,在空腔结构13的下表面132处发生全反射,变为侧入光在导光板I中传输,进而将直下式转换为侧入式,并且会在适当的位置经网点111反射,射出导光板I。在光线的传输过程中,部分光线可能不再经过空腔结构13直接被网点反射后射出导光板I,部分光线则会经过若干个空腔结构13,然后射出导光板I。在经过空腔结构13时,可能发生以下几种情況。如图6,光线在导光板I的出射面12发生全反射后传播至空腔结构13的上表面,由于空腔结构13的上表面附有反射层133,所以光线会继续进行全反射而向前传播,从而不会打破光线在导光板I中的全反射状态,不会在该空腔结构13的上方射出,进而避免此处出现亮斑等现象。如图7,光线经空腔结构13的下表面132的一方进入空腔结构13中,再经过空腔结构上表面131的反射层133反射,并从下表面132的另一方射出,当下表面132为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的锥面时,射出的光线与导光板的入射面11的角度与进入空腔结构13前的 光线与导光板入射面11的角度相同(均为a ),所以若进入空腔结构13前的光线满足在导光板I中全反射的条件,则该光线通过空腔结构13后依然满足在导光板I中全反射的条件,因此,这部分光线也不会在空腔结构13的上方射出导光板I。当然,若下表面132的横截面不是等腰三角形而是两腰不等的三角形时,射出空腔结构13的光线与入射面11的角度与进入空腔结构13前与导光板入射面11的角度不同,但只要该横截面的两腰长度相差不要过大,也可以满足光线射出空腔结构13后仍然可以在导光板中进行全反射,具体的两腰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设定。如图8,光线经过空腔结构13的下表面132的一方入射,直接经另一方出射,对于这部分光线,只要空腔结构13朝向出射面12的张角大小适度,即可满足大部分光线射出空腔结构13后仍然满足全反射条件。对于具体的张角大小,可根据实际制作的导光板I的折射率、厚度、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入射面和一出射面的导光板,以及与所述入射面相对设置的多个LED光源;所述导光板中设有与所述LED光源一一对应的倒锥形的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面向所述出射面的表面设有反射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入射面和一出射面的导光板,以及与所述入射面相对设置的多个LED光源;所述导光板中设有与所述LED光源一一对应的倒锥形的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面向所述出射面的表面设有反射层。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结构具有面向所述出射面的上表面和面向所述入射面的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为平面,所述下表面为朝向所述出射面开口的锥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表面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表面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向内凹陷而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平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创维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