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纵梁内的局部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42644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2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纵梁内的局部加强结构,包括由前纵梁外板和前纵梁内板构成的管状的前纵梁本体,所述前纵梁本体的后部设有加强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前纵梁强度较弱的部位进行局部加强,减小驾驶室的变形,减轻或避免驾驶人员的伤害,降低了成本,且整个车身的重量增加少。(*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前纵梁内的局部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前纵梁是保护驾驶室在碰撞时尽可能少变形的关键部件,如其强度过高不变形,直接把能量传递给驾驶室,造成驾驶室严重变形及对乘员的伤害;如其强度过低严重变形,造成发动机等刚性部件侵入驾驶室,也造成对驾驶室的损伤及对乘员的伤害。目前,常用的汽车前纵梁加强件多是在前纵梁内板或外板内加ー个内部加强板,这样可以起到整体的强度提高,但是对于不需要提高强度的部分也増加了材料,既浪费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车身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前纵梁内的局部加强结构,不仅减轻或避免了驾驶人员的伤害,且降低了成本。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纵梁内的局部加强结构,包括由前纵梁外板和前纵梁内板构成的管状的前纵梁本体,所述前纵梁本体的后部设有加强件。进ー步的,所述前纵梁本体后部设有前纵梁延伸板,所述加强件的末端与所述前纵梁延伸板的前端搭接在一起。进ー步的,所述加强件包括固接在一起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固接在所述前纵梁外板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加强板固接在所述前纵梁内板的内壁上。进ー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形成腔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前纵梁强度较弱的部位进行局部加强,减小驾驶室的变形,减轻或避免驾驶人员的伤害,降低了成本,且整个车身的重量増加少。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采用以下进ー步的技术方案进ー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为平面型结构,所述第二加强板中部截面为U型结构。进ー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前纵梁外板之间、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前纵梁内板之间均通过点焊固定连接在一起。进ー步的,所述第二加强板的U型结构的边缘具有用干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相点焊的翻边,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前端具有向外延伸的、用干与所述前纵梁内板相点焊的凸缘,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末端的上边缘下凹,用干与所述前纵梁延伸板前端的形状相适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点焊这样容易实现的焊接方式,且加强件的结构简单,适合大規模生产。附图说明图I表示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分离前纵梁内板的分解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分离前纵梁内板、第二加强板的分解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爆炸图。其中,I、前纵梁本体,2、前纵梁外板,3、前纵梁内板,4、第一加强板,5、第二加强板,6、前纵梁延伸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前纵梁内的局部加强结构进行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图2中阴影部位表示的是前纵梁外板2和前纵梁内板3的连接位置)一种前纵梁内的局部加强结构,包括由前纵梁外板2和前纵梁内板3构成的管状的前纵梁本体1,以及设在前纵梁本体I后部(即前纵梁本体I呈弯曲状的部位)的前纵梁延伸板6,在所述前纵梁本体I上强度较弱、容易变形的后部设有加强件,该加强件的末端与所述前纵梁延伸板6的前端搭接在一起。 如图3和图4所示,(图3和图4中的虚线标示的是前纵梁外板2和前纵梁内板3的连接位置、第一加强板4和第二加强板5的连接位置,以及第一加强板4与前纵梁外板的连接位置)所述加强件包括固接在一起的第一加强板4和第二加强板5,所述第一加强板4通过点焊的方式固接在所述前纵梁外板2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加强板5通过点焊的方式固接在所述前纵梁内板3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加强板4与所述第二加强板5之间均通过点焊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板4设置在前纵梁外板2的弯折处,具体为前纵梁外板2的弯折部位的强度较弱的前段,其弯折部位的后段与前纵梁延伸板6相叠置,且所述第一加强板4和所述第二加强板5之间合围形成腔体。在前纵梁受到撞击时,有效的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减小驾驶室的变形,减小或避免驾驶人员的伤害。所述第一加强板4为平面型结构,所述第二加强板5中部截面为U型结构,且U型结构的边缘具有用干与所述第一加强板4相点焊的翻边,所述第二加强板5的前端具有向外延伸的、用干与所述前纵梁内板3相点焊的凸缘,所述第二加强板5的末端的上边缘下凹,用于与所述前纵梁延伸板6前端的形状相适配,安装时,第二加强板5的末端与前纵梁延伸板6的前端相搭接,不影响前纵梁延伸板6与前纵梁本体I的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纵梁内的局部加强结构,包括由前纵梁外板和前纵梁内板构成的管状的前纵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本体的后部设有加强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纵梁内的局部加强结构,包括由前纵梁外板和前纵梁内板构成的管状的前纵梁本体,其特征在干所述前纵梁本体的后部设有加强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前纵梁内的局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本体后部还设有前纵梁延伸板,所述加强件的末端与所述前纵梁延伸板的前端搭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前纵梁内的局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固接在一起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固接在所述前纵梁外板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加强板固接在所述前纵梁内板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纵梁内的局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形成腔体。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丁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