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信聪专利>正文

集尘机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4098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有关集尘机的改良结构,属于机械类,其主要结构包括一设有集尘空间的外壳体、至少一设于该外壳体底部的第一集尘板、至少一枢设于该壳体一侧的防呆拨杆及一设于该第一集尘板底部处的第二集尘板,其所述外壳体一侧设至少一开口,藉由开口以供上述第一集尘板及第二集尘板滑移出,并且防呆拨杆设于此开口侧处,当转动防呆拨杆时,其防呆拨杆所属的抵持部由水平状态变成垂直状态,并予以向上顶推第一集尘板及向下抵持第二集尘板,使第一集尘板与外壳体的集尘空间形成密闭空间,且同时防呆拨杆形成垂直状态,藉此以有效挡住第一集尘板及第二集尘板退出开口的位置,而达到防止使用不当而损坏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提供一种集尘机,尤指一种具有防呆结构及二次集尘的集尘机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集尘机大多使用于厂房内或是无尘室内,主要用来吸收一些尘埃,以让空间内得以达到零尘埃的优势,一般集尘机的结构包含有一壳体、一入风口、一出风口、一集尘板,其入风口及出风口设于壳体侧处,而集尘板则设于壳体底部,藉此,当尘埃由入风口被吸入集尘机内后,则落入集尘板上,使用者仅需将集尘板抽出即可进行清洁。然而上述集尘机于使用时,为确实存在下列缺失尚待改进 一、其集尘板并无防呆的设计,一般用于顶推密合集尘板的拉杆大多设于与集尘板不同侧处的地方,且拉杆为180度水平开关,因此常常会让使用者不知当下的集尘板是密合状态还是非密合状态,进而直接将集尘板取出或置入,导致拉杆损坏。二、当集尘板取出时,亦会发生尘埃直接掉落地面导致环境被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尘机的改良结构,藉由设于开口侧处的防呆拨杆,使其有效防止使用者其使用不当而被损坏的问题。本技术由至少一个第一集尘板及一个第二集尘板的设置,使其达到二次集尘的优势,以免于第一集尘板因拖拉出使其它剩余的尘埃直接落于地面;其外壳体一侧处亦设有保护箱,此保护箱用于收容控制器,以防止控制器因外露引发其它外在因素而受损;设于外壳体上的真空压力表具有曲面区域的罩体,以防止人员碰撞而受伤。本技术达到上述优势的主要结构包括一设有集尘空间的外壳体、至少一设于该外壳体底部的第一集尘板、至少一枢设于该壳体一侧的防呆拨杆及一设于该第一集尘板底部处的第二集尘板,其所述外壳体一侧设至少一开口,藉由开口以供上述第一集尘板及第二集尘板滑移出,并且防呆拨杆设于此开口侧处,当转动防呆拨杆时,其防呆拨杆所属的抵持部由水平状态变成垂直状态,并予以向上顶推第一集尘板及向下抵持第二集尘板,使第一集尘板与外壳体的集尘空间形成密闭空间,且同时防呆拨杆形成垂直状态,藉此以有效挡住第一集尘板及第二集尘板退出开口的位置,而达到防止使用不当而损坏的问题,再者,当防呆拨杆旋转至开启状态(水平状态)时,第一集尘板即可取出,且在取出同时若有其它尘埃落下时,即可由第二集尘板承接,亦此有效防止当第一集尘板取出同时所发生尘埃掉落集尘机外的问题,又者,其外壳体一侧设有一保护箱及一具曲面区域的罩体,其保护箱内收容一控制器,而罩体内收容一真空压力表。解决原有集尘机所存在的集尘板并无防呆的设计,且集尘板取出时,亦会发生尘埃直接掉落地面导致环境被污染的问题,具有实用进步性。本技术具体包括一外壳体,其一侧设至少一开口供下述第一集尘板及第二集尘板滑移出;至少一设于该外壳体底部的第一集尘板,该第一集尘板与该开口相对应;至少一枢设于开壳体开口侧的防呆拨杆,该防呆拨杆一端设一供顶持该第一集尘板的抵持部;一设于该第一集尘板底部处的第二集尘板,该第二集尘板与该开口相对应。其中该外壳体内设一集尘空间,该集尘空间与该第一集尘板及该第二集尘板相通;其中该防呆拨杆可于开口侧处旋转动作,予以通过抵持部将第一集尘板向上顶持及将第二集尘板向下抵持;其中该防呆拨杆的旋转角度进一步为90度; 其中该外壳体底部于对应第一集尘板周缘处设有密封条;其中该防呆拨杆由抵持部向另一端延伸设有一握持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藉由设于开口侧处的防呆拨杆,使其有效防止使用者其使用不当而损坏。二、藉由至少一个第一集尘板及一个第二集尘板的设置,使其达到二次集尘的优势,以免于第一集尘板因拖拉出使其它剩余的尘埃直接落于地面。三、其外壳体I 一侧处亦设有保护箱,此保护箱用于收容控制器,以防止控制器因外露引发其它外在因素而受损。四、设于外壳体上的真空压力表具有曲面区域的罩体,以防止人员碰撞而受伤。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I及附图2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及局部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主要包括 一外壳体I,其一侧设至少一开口 11供下述第一集尘板2及第二集尘板3滑移出,并且外壳体I内设一集尘空间12,该集尘空间12与该第一集尘板2及该第二集尘板3相通,又外壳体I底部于对应第一集尘板2周缘处设有密封条13 ;至少一设于该外壳体I底部的第一集尘板2,该第一集尘板2与该开口 11相对应;至少一枢设于该壳体I开口侧的防呆拨杆4,该防呆拨杆4 一端设一供顶持该第一集尘板2的抵持部41,而另一端向外延伸设一握持部42,且该防呆拨杆4可于开口 11侧处旋转90度动作,予以通过抵持部41将第一集尘板2向上顶持;一设于该第一集尘板2底部处的第二集尘板3,该第二集尘板3与该开口 11相对应;一设于外壳体I 一侧的保护箱5,收容有一控制器6 ;一设于外壳体I 一侧的真空压力表7,其真空压力表7被一罩体8所罩盖,并且罩体8表面具有曲面区域81。藉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技术的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如附图I至附图4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局部分解图、动作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欲抽取第一集尘板2时,可先将防呆拨杆4由垂直状态扳成水平状态,以腾出可让第一集尘板2抽取出的空间,此时抵持部41则同样由垂直状态形成水平状态,而让第一集尘板2降下予以与开口 11相对应(即所谓的解锁),而后使用者即可将第一集尘板2或第二集尘板3抽取出,并且抽取出的同时因第一集尘板2底部还设有第二集尘板3,使得在没有第一集尘板2的状况时,尘埃可由第二集尘板3承接,达到二次或多次防尘的目的,或是取出第二集尘板3时可由第一集尘板2承接,同样具有二次防尘目的。如附图5所示,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 其外壳体Ia底部处设有数个第一集尘板2a及一第二集尘板3a,当其中一个第一集尘板2a取出时,可由另一个第一集尘板2a或第二集尘板3a承接落尘,进而有效达到多重防护的优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尘机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外壳体,其一侧设至少一开口供下述第一集尘板及第二集尘板滑移出;?至少一设于该外壳体底部的第一集尘板,该第一集尘板与该开口相对应;?至少一枢设于开壳体开口侧的防呆拨杆,该防呆拨杆一端设一供顶持该第一集尘板的抵持部;一设于该第一集尘板底部处的第二集尘板,该第二集尘板与该开口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尘机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一外壳体,其一侧设至少一开口供下述第一集尘板及第二集尘板滑移出; 至少一设于该外壳体底部的第一集尘板,该第一集尘板与该开口相对应; 至少一枢设于开壳体开口侧的防呆拨杆,该防呆拨杆一端设一供顶持该第一集尘板的抵持部; 一设于该第一集尘板底部处的第二集尘板,该第二集尘板与该开口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尘机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体内设一集尘空间,该集尘空间与该第一集尘板及该第二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信聪
申请(专利权)人:蔡信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