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合理地收集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并能够防止携带静电的集尘装置。集尘装置(120)拆卸自如地安装于作业工具(101),且可与作业工具(101)一起被输送,并收集在通过驱动安装于作业工具(101)的尖端工具(119)来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集尘装置(120)具有:吸尘区域(131),其与尖端工具(119)对应地吸引加工作业时的粉尘;粉尘输送区域(137),其输送在吸尘区域(131)吸引的粉尘;以及粉尘收纳区域(141),其与粉尘输送区域(137)连通并收纳粉尘。该集尘装置(120)还具有接地部件(147),该接地部件(147)释放粉尘所携带的静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拆卸自如地安装于作业工具并用于收集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的集尘装置。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2006-102854号公报(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集尘电锤钻,该集尘电锤钻具备收集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的集尘装置。在具备集尘装置的集尘电锤钻的情况下,存在如下可能性当将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吸入并收集至集尘容器时产生静电,该静电使集尘容器带电并在操作者接触集尘容器时释放该静电,或者对搭载于集尘电锤钻的、控制马达用的控制器等电气部件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上述公报记载的集尘电锤钻中,实行了通过用接地线将一体地组装于壳体的风扇外壳与集尘容器连接来处理静电的对 策。上述公报记载的处理静电的对策毕竟只是针对专用设备的对策而已。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1028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合理地收集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并且能够防止携带静电的集尘装置。为了完成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优选方式的集尘装置拆卸自如地安装于作业工具,并且可与作业工具一起被输送。而且,收集通过驱动安装在作业工具的尖端工具来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集尘装置具有吸尘区域,其与尖端工具对应地吸引加工作业时的粉尘;粉尘输送区域,其输送在吸尘区域吸收的粉尘;以及粉尘收纳区域,其与粉尘输送区域连通并收纳粉尘。集尘装置还具有接地部件,该接地部件释放粉尘所携带的静电。此外,代表性地使用集尘装置的构成部件中的金属制部件作为电气的释放目的地。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的“可输送”是指,当与作业工具一体化并为了进行加工作业而操作作业工具时与该作业工具一起移动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集尘装置拆卸自如地安装于作业工具,并可与作业工具一起被输送。因此,当使用作业工具进行加工作业时,在需要集尘的情况下能够将集尘装置安装于该作业工具使用。集尘装置在吸尘区域吸引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并且经由粉尘输送区域将吸引的粉尘收纳于粉尘收纳区域。由此实现合理的集尘作用。在利用集尘装置吸入粉尘并将该吸入的粉尘收纳于粉尘收纳区域时,能够通过接地部件来释放粉尘所携带的静电。由此能够避免静电对作业者产生不良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集尘装置的其他方式,接地部件形成为释放在粉尘收纳区域收纳的粉尘所携带的静电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优选地,接地部件由以面对粉尘收纳区域的方式配置的导电材料构成,通过该导电材料来释放粉尘所携带的静电。此外,能够适当地使用例如实施了向树脂混入碳、或者在表面蒸镀金属箔等加工后的导电性树脂作为导电材料。根据该方式,能够释放在粉尘收纳区域收纳的粉尘的静电,从而能够实现合理的静电对策。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集尘装置的其他方式,导电材料形成为如下结构与集尘装置的导电性区域或者安装有该集尘装置的作业工具的导电性区域电连接,并将收纳于粉尘收纳区域的粉尘所携带的静电释放至导电性区域。此外,能够使用驱动集尘装置的集尘风扇的马达的金属制壳体、驱动作业工具的尖端工具的马达的金属制壳体、或者构成作业工具的外部轮廓的金属制壳体 等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导电性区域”。根据该方式,能够将收纳于粉尘收纳区域的粉尘的静电释放至集尘装置的导电性区域或者安装有该集尘装置的作业工具的导电性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集尘装置的其他方式,该集尘装置具有用于安装粉尘收纳区域的粉尘收纳区域安装部,粉尘收纳区域能够拆卸自如地安装于粉尘收纳区域安装部。而且,在粉尘收纳区域安装部设置有将导电性区域与导电材料连接的中间部件。中间部件形成为如下结构在粉尘收纳区域安装于粉尘收纳区域安装部的状态下,兼顾实现导电性区域与导电材料的电连接、和粉尘收纳区域与粉尘收纳区域安装部的相互接触部的缓冲。此夕卜,优选使用具有适度的弹性的导电性橡胶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中间部件”。根据该方式,中间部件兼顾实现“电连接”和“缓冲”这两个功能,从而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并实现构造的简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涉及集尘装置的其他方式,粉尘收纳区域具有收纳有粉尘过滤器的粉尘容器主体;以及保持粉尘过滤器的过滤器保持件。而且,过滤器保持件由导电材料形成。根据该方式,通过利用导电材料形成过滤器保持件,能够容易地确保与收集到集尘容器主体内的粉尘的接触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集尘装置的其他方式,该集尘装置还具有产生用于吸引粉尘的吸引力的集尘风扇、和驱动该集尘风扇的集尘马达。根据该方式,无需凭借作业工具侧的动力,通过集尘装置自身便能够实现粉尘的集尘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集尘装置的其他方式,将构成上述集尘马达的外部轮廓的外廓部件设定为释放静电的静电收集区域。根据该方式,能够利用集尘装置所具备的部件作为静电释放目的地,从而比较合理。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式中,构成了安装有技术方案广7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集尘装置的作业工具。由此,可提供具备能够通过接地部件释放粉尘所携带的静电的集尘装置的作业工具。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合理地收集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且能够防止携带静电的集尘装置。附图说明图I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有集尘配件的电锤钻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从电锤钻拆卸的集尘配件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从集尘配件拆下粉尘收纳容器后的状态的图。图4是示出粉尘收纳容器、集尘风扇以及集尘马达等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将图4的A部进一步放大后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1…电锤钻(作业工具);103...主体部;109…手柄;109A…电池安装部;109a...触发器;110…电池组;117…刀夹;119…电锤钻头(尖端工具);119a···尖端部分;120…集尘配件(集尘装置);121…配件主体(集尘容器主体);121A…容器安装部(粉尘收纳区域安装 部);121B…集尘马达收纳部;121b…圆形承接部;123…集尘马达;124…外廓壳体(导电性区域);125…集尘风扇;127…连接器;127A…主体侧连接器;127B…配件侧连接器;13L···粉尘吸引部(吸尘区域);133…吸引筒部;133a…吸尘口 ;133b…后端壁部;135…吸引主体部;137…粉尘输送部(粉尘输送区域);137A…可动筒部;137B…固定筒部;137b…卡定部;139…软管;141…集尘容器(粉尘收纳区域);142…开口 ;143…空气排出口 ;145…集尘容器主体;145a…卡合凹部;145b…卡定爪;145(^··锁定杆;147…过滤器保持件(接地部件、导电材料);147a…方框部;147b…顶板部;147c…臂部;149…粉尘过滤器;149a...台座;151…导电部件(中间部件);151a…对置区域。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f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使用充电式的电锤钻作为作业工具的一例来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笼统地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电锤钻101的主体构成为包括形成了电锤钻101的外部轮廓的、作为作业工具主体的主体部103 ;经由刀夹117而装卸自如地安装于该主体部103的前端区域(图示左侧)的电锤钻头119 ;以及与主体部103的电锤钻头119的相反侧连接的手柄109。电锤钻头119被刀夹117保持为能够在该电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上进行相对的往返运动、且在该电锤钻头119的周向上的相对转动被限制的状态。电锤钻头119与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拆卸自如地安装于作业工具,且可与作业工具一起被输送,并用于收集通过驱动安装于所述作业工具的尖端工具来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所述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吸尘区域,其与所述尖端工具对应地吸引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粉尘输送区域,其输送在所述吸尘区域吸引的粉尘;以及粉尘收纳区域,其与所述粉尘输送区域连通并收纳粉尘,该集尘装置还具有接地部件,该接地部件释放所述粉尘所携带的静电。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兼圣展,町田吉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