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信聪专利>正文

集尘机的防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5779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6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尘机的防爆结构,主要结构包括一设于集尘机排气口的导流装置、一设于该导流装置上供驱动该导流装置动作的马达、一设于该导流装置与该马达间并将该马达与该排气口排出的粉尘隔绝的隔离件、及一设于该导流装置的气流路径一侧且连通该集尘机外部的排气通道。藉上述结构,在集尘机过滤完大部分的粉尘后,由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即使仍混有杂质,也能通过导流装置将气体由排气通道引导出集尘机,且过程中,藉由隔离件将粉尘与马达隔绝,使马达免于因长期使用、累积粉尘,导致运转异常而发生爆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尘机,特别是指一种集尘机的防爆结构
技术介绍
大型的集尘机主要是用于收集工厂内的粉尘,其主要通过高速旋转的马达风扇,将环境中的粉尘吸入集尘机内,经过滤后抖落于集尘袋中。然而,有许多粉尘具有易燃性,因此,此种结构设计,一旦马达风扇在旋转过程中与某些粉尘接触碰撞产生火花时,便容易引燃内部粉尘,进而导致火灾发生。请参阅图8所示,为习用集尘机的立体透视图,乃我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30315号「集尘机之结构改良(一)」,虽利用落尘管91及扰动杆92,让集尘机动作一段时间后,操作者亦能操控扰动杆92与各落尘管91震动接触,藉以将落尘管91内遗留的杂质抖落而下,但即使如此,仍无法保证由壳体上方排出的气体完全没有杂质,换言之,虽强化了上述结构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但因马达93由壳体上方排出气体时,马达93所存在的空间可能还是有少部分粉尘,长时间使用下来,马达93势必堆积很多粉尘,如此一来,因马达93运作异常而发生爆炸危险的可能性也相对提高,而该些用来延长使用寿命的结构,无法发挥功效。因此,上述「集尘机之结构改良(一)」于使用时,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1、无法100%将杂质排出集尘机外;2、无法真正将马达93与粉尘隔离;3、长时间使用后,机器可能有爆炸的风险。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技术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宄改善的方向所在者。本技术的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之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实将残余粉尘排出、可避免马达堆积杂质及有效降低机器爆炸风险的集尘机的防爆结构。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集尘机的防爆结构,包含:一设于集尘机排气口的导流装置;一设于该导流装置上驱动该导流装置动作的马达;一设于该导流装置与该马达间的隔离件,该隔离件将马达与排气口排出的粉尘隔绝;及一设于该导流装置的气流路径一侧且连通该集尘机外部的排气通道。所述导流装置包含一风叶组件、一位于该风叶组件中心且与该排气口通连的进气口、及一环设于该风叶组件侧处的外罩体,该排气通道是形成于该外罩体与该风叶组件之间。所述风叶组件包含二转盘、及多个固设于该二转盘间的扇叶。所述马达连接该转盘而带动其旋转。所述隔离件相邻该导流装置的一侧具有一气密部。所述集尘机一侧界定一供收容该导流装置、该马达、该隔离件及该排气通道的导流室。所述导流室顶面具有一对流口。所述外罩体为螺旋形。采用上述结构后,当使用者在使用本技术集尘机的防爆结构的集尘机时,一般可通过集尘机过滤掉大部分的粉尘杂质,再配合安装导流装置于集尘机的排气口,使导流装置藉由马达带动而将气体及气体中混合的粉尘杂质,导向排气通道,并藉由马达及导流装置的动力将气体吹出集尘机外,真正排出残留有粉尘的气体,且过程中利用隔离件将导流装置与马达隔离,以排除粉尘堆积于马达的可能性,藉此降低集尘机爆炸的风险。藉由上述结构,可针对习用「集尘机之结构改良(一)」所存在的无法I O O %将杂质排出集尘机外、无法确实将马达与粉尘隔离、及长时间使用后机器可能有爆炸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本技术的目的,将马达与集尘机的排气口排出的粉尘隔离,并将该些粉尘导引出集尘机外,避免其堆积在马达上,而导致马达运作不正常,甚至有爆炸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8为现有集尘机的立体透视图。其中:导流装置I风叶组件11转盘111扇叶112进气口 12外罩体13马达2隔离件3气密部31排气通道4导流室5对流口 5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分解图、另一角度分解图及透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包括:一设于集尘机排气口的导流装置1,该导流装置I包含一风叶组件11、一位于该风叶组件11中心且与该排气口通连的进气口 12、及一环设于该风叶组件11侧处的外罩体13,其中该风叶组件11是包含二转盘111、及多个固设于该二转盘111间的扇叶112 ;一设于该导流装置I上供驱动该导流装置I动作的马达2,该马达2是连接该二转盘1111而得以带动该风叶组件11旋转;一设于该导流装置I与该马达2间的隔离件3,隔离件3将该马达2与该排气口排出的粉尘隔绝,且该隔离件3相邻该导流装置I的一侧具有一气密部31 ;及一设于该导流装置I气流路径一侧且连通该集尘机外部的排气通道4,且该排气通道4形成于该外罩体13与该风叶组件11之间。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7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主要结构皆收容在一界定于该集尘机一侧的导流室5内,除顶面设置一供马达2散热的对流口 51来与外界通连外,更增加一供导流室5内的气体排出的排气通道4,而其排气的动作则藉由导流装置I及马达2的配合作动来达成。首先,因风叶组件11中心的进气口 12与集尘机的排气口对位,使排气口排出的气体会先进入风叶组件11内,且风叶组件11外侧环设有一螺旋形的外罩体13,让扇叶112旋转时的气体流向,可随着排气通道4排出集尘机外,故,当集尘机启动时,马达2同步驱动导流装置I的风叶组件11旋转,在扇叶112旋转的同时,牵引下方的气体由进气口 12引入导流装置1,接着气体因扇叶112的旋转,从各扇叶112的间隙流出,又因外罩体13环绕在风叶组件11外侧,顺势使气体沿着排气通道4排出集尘机外。另外在动作过程中,因外罩体13上方设置一隔离件3,使风叶组件11旋转时产生的上升气流不至影响其流向,且隔离件3相邻该导流装置I的一侧具有一气密部31,可确实阻绝气体泄漏,同时确保除尘过程中,马达2不会被气体中残留的粉尘杂质影响,当然就不会有堆积粉尘的问题存在,而马达2也能维持正常运作,自然就不会有爆炸的风险,且该隔离件3将马达2与导流装置I隔开,让马达2可直接从上方抽离,更有利于机具的维修,故本新型具有延长机具使用寿命、方便操作维修、大幅降低马达2堆积粉尘的问题及避免马达2运作异常而导致爆炸的进步性。再者,一般的风扇组只有单一底座,在风扇组高速旋转时,一般风扇组可能因为风压过强而导致叶片变形甚至断裂,而本技术的风叶组件11是由二转盘111及多个固设于该二转盘111间的扇叶112所组成,故具有较高的耐压力,换言之,本技术的风叶组件11得以较快的速度旋转,当然其抽风排气的效果也能随之提高,此乃本技术的另一进步性。故,请参阅全部附图所示,本技术使用时,与习用技术相较,着实存在下列优占.V.1、结合习用集尘机的除尘效果,更能延长其使用寿命。2、隔离件3将气体中的残余粉尘与马达2真正隔离,具有防爆的功效。3、马达2与风叶组件11分离设置,使马达2可直接抽离,更方便维修。4、双转盘111的风叶组件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尘机的防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设于集尘机排气口的导流装置;一设于该导流装置上驱动该导流装置动作的马达;一设于该导流装置与该马达间的隔离件,该隔离件将马达与排气口排出的粉尘隔绝;及一设于该导流装置的气流路径一侧且连通该集尘机外部的排气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信聪
申请(专利权)人:蔡信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