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餐饮领域,具体涉及立式燃烧机。所述立式燃烧机包括外壳、进气管、燃气混合罩和风机;所述外壳的上部设置有内胆壳;所述内胆壳内部为内胆,所述内胆壳与外壳之间为外胆;所述燃气混合罩设于内胆壳底部,且所述燃气混合罩上部伸入内胆中,下部伸入外胆中,并与内胆和外胆均相通;所述进气管由外壳的底部穿入,进气管出口位于所述燃气混合罩内;所述外壳的侧部设有点火器,所述点火器连接有两根点火针,所述点火针设于内胆的内部;所述每根点火针的头部均朝另一根点火针弯曲。所述风机连接在外胆的侧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立式燃烧机可以大幅增加火星与可燃混合气体的接触概率,提高点火的成功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餐饮领域,具体涉及立式燃烧机。技术背景 现在一般的饭店或餐厅都使用立式燃烧机作为热源进行食物的烹调,比起普通的家用炉灶,立式燃烧机的温度更高、火势更大,可以更快速烹调食物,并使食物的味道更好。现有的立式燃烧机一般都只设置有一根点火针,这样产生的火星只是一条直线,范围很窄。通常需要反复点火才能成功引燃,使用非常不便。并且很容易导致点火针损坏,丧失点火功倉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立式燃烧机,能够大幅提高点火的成功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立式燃烧机,包括外壳、进气管、燃气混合罩和风机;所述外壳的上部设置有内胆壳,所述内胆壳向所述外壳内部延伸;所述内胆壳内部的区域为内胆,所述内胆壳与外壳之间的区域为外胆;所述燃气混合罩设于内胆壳底部,所述燃气混合罩的上部伸入内胆中,所述燃气混合罩的下部伸入外胆中;所述燃气混合罩与内胆和外胆均相通;所述进气管由外壳的底部穿入,进气管出口位于所述燃气混合罩内;所述外壳的侧部设有点火器,所述点火器连接有点火针,所述点火针设于内胆的内部;所述点火针为两根,每根点火针的头部均朝另一根点火针弯曲。所述风机连接在外胆的侧下部。进一步地,前述的立式燃烧机中,所述外壳分为由法兰连接的上壳和下壳两部分,所述下壳、弓I风管以及风机为一体设置。进一步地,前述的立式燃烧机中,所述上壳的径向尺寸大于下壳下部的径向尺寸,所述下壳的上部存在一过渡面,所述过渡面的底部与下壳的下部连接,所述过渡面的顶部与法兰盘连接,且过渡面顶部的径向尺寸与上壳的径向尺寸相同;所述过渡面的轴向截面为直面或曲面。进一步地,前述的立式燃烧机中,所述外胆的侧下部通过引风管与风机连接。进一步地,前述的立式燃烧机中,所述燃气混合罩上分布有多个出气孔,所述燃气混合罩通过出气孔与内胆连通。进一步地,前述的立式燃烧机中,所述每个出气孔外均罩有一个气孔罩,所述气孔罩的纵轴与竖直方向存在一个角度差;所述气孔罩的上部设有开口。进一步地,前述的立式燃烧机中,所述进气管出口上设有用于分散气体的排气芯。 进一步地,前述的立式燃烧机中,所述燃气混合罩上分布有多个进气孔,所述燃气混合罩通过进气孔与外胆连通。进一步地,前述的立式燃烧机中,所述内胆的上方设有耐火圈。进一步地,前述的立式燃烧机中,所述耐火圈的侧壁上设有一圈锁紧箍;所述耐火圈的侧壁上设有一圈凹槽,所述锁紧箍设置在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立式燃烧机通过设置两根点火针,并且每根点火针的头部均朝另一根点火针弯曲,形成一个大面积的火花区,这样可以大幅增加火星与可燃混合气体的接触概率,提高点火的成功率。此外,本技术所提供的立式燃烧机还具有下列技术效果(I)通过将外壳设计成上部的径向尺寸大于下部的径向尺寸,可使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降低竖直方向的速度分量,增加水平方向的速度分量,能够使空气在外胆内分布的更加均匀;(2)通过在风机与外胆之间设置引风管,可使气流在进入外胆前在引风管内进行流向和流速的调整,可有效防止涡流或环流的形成,使气流的输送更加流畅;(3)通过将外壳分为由法兰连接的上、下两部分,可在必要时方便将外壳由法兰连 接处进行拆分,对内部的燃气混合罩、点火针等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4)通过将外壳的下半部分、引风管以及风机一体设置,可减少立式燃烧机零件数量,节省安装时间,同时降低由于人为因数造成的单件异位而影响立式燃烧机的正常工作;(5)通过在耐火圈的周围设置锁紧箍,可有效防止耐火圈碎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立式燃烧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立式燃烧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点火针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燃气混合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燃气混合罩的侧视图。附图标记I-外壳,2-进气管,3-燃气混合罩,4-风机,5-内胆壳,6-内胆,7-外胆,8-锁紧箍,9-点火器,10-凹槽,11、12-点火针,13-引风管,14-出气孔,15-排气芯,16-进气孔,17-耐火圈,18-法兰盘,19-外壳,20-下壳,21-过渡面,22-气孔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立式燃烧机,包括外壳、进气管、燃气混合罩和风机;所述外壳的上部设置有内胆壳,所述内胆壳向所述外壳内部延伸;所述内胆壳内部的区域为内胆,所述内胆壳与外壳之间的区域为外胆;所述燃气混合罩设于内胆壳底部,所述燃气混合罩的上部伸入内胆中,所述燃气混合罩的下部伸入外胆中;所述燃气混合罩与内胆和外胆均相通;所述进气管由外壳的底部穿入,进气管出口位于所述燃气混合罩内;所述外壳的侧部设有点火器,所述点火器连接有点火针,所述点火针设于内胆的内部;所述点火针为两根,每根点火针的头部均朝另一根点火针弯曲。所述风机连接在外胆的侧下部。这样可以大幅增加火星与可燃混合气体的接触概率,提高点火的成功率。在本技术的各个 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分为由法兰连接的上壳和下壳两部分,所述下壳、引风管以及风机为一体设置。通过将外壳分为由法兰连接的上壳和下壳两部分,可在必要时方便将外壳由法兰连接处进行拆分,对内部的燃气混合罩、点火针等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此外,将下壳、引风管以及风机一体设置,可减少立式燃烧机零件数量,节省安装时间,同时降低由于人为因数造成的单件异位而影响立式燃烧机的正常工作。在本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壳的径向尺寸大于下壳下部的径向尺寸,所述下壳的上部存在一过渡面,所述过渡面的底部与下壳的下部连接,所述过渡面的顶部与法兰盘连接,且过渡面顶部的径向尺寸与上壳的径向尺寸相同;所述过渡面的轴向截面为直面或曲面。这样可使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降低竖直方向的速度分量,增加水平方向的速度分量,能够使空气在外胆内分布的更加均匀。在本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胆的侧下部通过引风管与风机连接。可使气流在进入外胆前在引风管内进行流向和流速的调整,可有效防止涡流或环流的形成,使气流的输送更加流畅。在本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燃气混合罩上分布有多个出气孔,所述燃气混合罩通过出气孔与内胆连通。这样可使混合好的气体从多个分布在燃气混合罩上的出气孔吹出,均匀的分散在内胆中,使火苗更加均匀。在本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每个出气孔外均罩有一个气孔罩,所述气孔罩的纵轴与竖直方向存在一个角度差;所述气孔罩的上部设有开口。这样可使混合燃气罩中的气体沿气孔罩的设置方向倾斜排入内胆中,点燃后的火苗会产生围绕燃气混合罩轴线旋转的效果,而不会竖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立式燃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进气管、燃气混合罩和风机;所述外壳的上部设置有内胆壳,所述内胆壳向所述外壳内部延伸;所述内胆壳内部的区域为内胆,所述内胆壳与外壳之间的区域为外胆;所述燃气混合罩设于内胆壳底部,所述燃气混合罩的上部伸入内胆中,所述燃气混合罩的下部伸入外胆中;所述燃气混合罩与内胆和外胆均相通;所述进气管由外壳的底部穿入,进气管出口位于所述燃气混合罩内;所述外壳的侧部设有点火器,所述点火器连接有点火针,所述点火针设于内胆的内部;所述点火针为两根,每根点火针的头部均朝另一根点火针弯曲;所述风机连接在外胆的侧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厨霸节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