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应哲林专利>正文

家用强鼓全预混节能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9593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强鼓全预混节能燃烧装置。由燃烧器本体、燃气分布器、点火装置、混合气体输入管、盘状集热支撑盘所构成,燃烧器是由分隔层分为混合燃气上腔和混合燃气下腔,燃火分布器设置在燃烧器壳体的内侧,设有多层火孔,并且在燃烧器本体外壁上还连接有盘状集热支撑盘。由于本体上采用上下层叠的多层混合燃气腔,使鼓风机吹入的空气和燃气通过多次旋流和折流在气腔中充分混合和再由多层火孔喷出燃烧,加上附加连接在燃烧器本体外壁上的集热支撑盘,让燃烧后的热能气体与大气接触和交换流通的速度下降,滞留在锅具加热面部位的时间更长,从而大大提高了热效率,自内而外设置的挡火圈、聚火盘、集热支撑盘起到了导火、拢火和滞留高温烟气的作用,更加减少了热能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燃气灶具,具体地说是一种一次空气用鼓风机主动吹入的家用强鼓全预混节能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普通的家用燃气灶是燃气灶具是由燃气灶本体、燃烧器、点火装置、锅架组成的,燃烧器为环状包括燃烧器本体、燃火分布器(也有叫火盖的)、一次空气引射管,燃火分布器与燃烧器本体盖合构成环状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腔,一次空气引射管与燃烧器本体相连通,在燃气高速流射入同时会吸入附近的空气进入引射气管,然后到达混合气腔,而燃烧火孔则是设置在燃火分布器或燃烧器本体上的,这样的大气式燃烧器使用时,所需的空气,一是由射流管自然吸入,在混合气腔再混合从火孔处流出点燃燃烧,由于燃烧器 的上方与下方都是透空的,所以不够的空气由火焰的内侧和外侧补充,才能让燃气充分燃烧,使产生的烟气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根据检测出的数据表明,这种大气式燃气灶的一次空气吸入率系数一般是0. 5—0. 7,而要使燃气充分燃烧则要求空气是I. 0以上,也就是说有大量的空气是在出火孔边燃烧边补充的,也即是是靠二次补充的。通常自然引风式家用灶具由于必须有二次空气的补充,总的空气系数在I. 7以上。所以燃烧器四周都要通风以保证外部不断有新的空气补入,但通风形成的气流快速流动又会造成燃烧器周边的热能迅速大量逸走,而导致热效率降低。目前国家标准的嵌入式燃气灶的热效率>50%,台式灶热效率> 55,。符合此标准的燃气灶功率是3KW-4. 5KW的其燃烧器的直径均在120mm左右。集成灶热效率要求正在制订中,近年来集成灶发展迅速,由于集成灶具是灶具抽烟机结合在一起,打开抽油烟机风机时对灶具热效率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空气用鼓风机主动吹入无需二次空气补充、热效率高的强鼓全预混节能燃烧装置。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具体思路是一、通过设计鼓风供气量使得空气系数在I. 1-1. 3在左右,大量减少烟气量,提高了烟气温度有利于热交换;二、又通过限制排烟通道,以达到加长烟气滞留时间从而又提高了热效效率;三、由于是助燃空气是鼓风压A (强制燃烧),所以燃烧腔体和常规的燃烧器比就非常小,实现集中加热并提高热率。结构组成是由燃烧器上壳体、燃烧器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上、下壳体间的分隔层构成的,该分隔层将燃烧器的混合燃气腔分为混合燃气上腔和混合燃气下腔,它们之间以分隔层上开设的连通孔连通,燃气输入管和燃烧器下壳体相连接与混合燃气下腔相通,燃火分布器设置在燃烧器上壳体的内侧,其自上而下设置有多层火孔,在燃烧器本体外壁上还连接有盘状集热支撑盘,该集热支撑盘架设或连接在由盘体连接在燃气灶面板上,其盘内设置有锅具支脚,盘外侧设置有集热盘支撑脚或支撑圈,集热盘支撑脚架支在燃气灶面板上;燃气分布器可以是由气道环和间隔环叠加构成的,该气道环内孔向外延伸开设有放射状或螺旋状的狭长缺口,间隔环外径小于气道环缺口深处的直径;燃烧器上壳体顶部区域上还可以连接有挡火圈;燃烧器上壳体上也还可以连接有位于内侧的挡火圈和位于外侧的盘状集热支撑盘之间的挡火盘,该挡火盘为碗状,盘的上沿口设成齿状的;燃烧器可以设有中心火头;中心火头的燃气输入管也可以是单独设置的引射式输气管。本专利技术的强鼓全预混节能燃烧装置,本体上采用上下层叠的多层混合燃气腔,使鼓风机吹入的空气和燃气通过多次旋流和折流在气腔中充分混合和使压强趋向一致后再由燃烧器内侧面的多层火孔喷出燃烧,再附加连接在燃烧器本体外壁上的集热支撑盘,让燃烧后的热能气体与大气接触和交换流通的速度下降,滞留在锅具加热面部位的时间更长,从而大大提高了热效率,自内而外设置的挡火圈、聚火盘、集热支撑盘起到了导火、拢火和滞留高温烟气的作用,从而更加减少了热能的损失。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应用在台式或嵌入式灶具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A-A剖示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应用集成灶具的集热支撑盘主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道环的主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间隔环的主视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道环和间隔环组合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对本专利技术并没有限制。实施例一 如图I至7中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家用强鼓全预混节能燃烧装置,应用在嵌入式灶具上时,各部件为燃气灶本体I、燃烧器2、与燃烧器2相连通的燃气输入管3、燃气分布器4、点火装置5、挡火圈6、集热支撑盘7。燃烧器2是由燃烧器上壳体21、燃烧器下壳体22以及设置在上、下壳体21、22间的分隔层23构成的,该分隔层23将燃烧器2的混合燃气腔2a分为混合燃气上腔2al和混合燃气下腔2a2,它们之间以分隔层23上开设的连通孔23a连通。燃气分布器4是五层气道环41和五层间隔环42交叉叠加构成的,气道环41内孔向外延伸开设有放射状或螺旋状的狭长缺口 41a,间隔环42外径小于气道环41狭长缺口41a最深处的直径的,也就是气道环41和间隔环42交叉层叠后是不能将气道环41上的狭长缺口 41a全部遮盖的。集热支撑盘7是由中心开孔的盘体71,盘体71内设置的锅具支脚72,盘外侧设置的集热盘支撑脚或支撑圈73所构成,锅具支脚72有六个均布在同一圆周上,支撑脚或支撑圈73连接在盘体71外侧,锅具支脚72上部,也就是盘体71上沿口处设有凸起74,用于支托住锅具,它的凸起高度限定了集热支撑盘7与锅底的间隙大小。当然锅具支脚72可以设计成多种形式,最好的方式是放射状分布的凸筋,还有上述的集热支撑盘7可以把盘体71和支撑圈73整合制成截面中空的围圈状,围圈内凹面上设置放射状分布的凸筋的,围圈中空处可以抽真空以提高保温性或者盛装冷水进行余热利用。燃烧器2连接在燃气灶本体I上,燃气输入管3和燃烧器下壳体21相连接与混合燃气下腔2a2相通,燃气分布器4设置在燃烧器上壳体21的内侧,其自上而下有多层火孔43,挡火圈6连接在燃烧器上壳体21顶上,其内径与燃烧器上壳体21相仿(相近)截面呈“一,,形。盘状集热支撑盘7的盘体71开孔与燃烧器上壳体21的外壳相匹配并套装在燃烧器上壳体21外壳上,而集热支撑盘7的锅具支脚72架设或连接在燃气灶I面板上。由图3中可知,在燃烧器上壳体21上还连接有最内侧的挡火圈6和位于最外侧盘状集热支撑盘7之间的挡火盘8,该挡火盘8为碗状,在盘体的上沿口还是设有凸齿81的,燃烧器2还设有中心火头9 ;该中心火头9的燃气输入管91是单独设置的大气式引射式输气管。 工作时,燃气和鼓风混合后经燃气输入管3输入到燃烧器下壳体22的混合燃气下腔,按一个方向旋转使得燃气和空气混合均匀并使得静压头分布均匀,再经由分隔层23上的连通孔23a进入燃烧器上壳体21的混合燃气上腔,燃气在燃烧器上壳体21经火孔旋转喷出,旋转的方向和燃烧器下壳体22燃气旋转方向一致,火孔可以水平射出或小角度向上射出燃烧,也就是说火孔的轴线可以是水平也可以是向上有个倾角的。燃烧的火焰经挡火圈6、挡火盘8收拢向上与锅具底部中心区域接触后弥漫开。由图3中可知,使用平底锅时,锅具是由集热支撑盘7的凸起74直接支撑的,锅底与集热支撑盘7的间距很小仅为3-10mm,而挡火盘8与锅底的间距就大于锅底与集热支撑盘7的间距,距离是10-2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强鼓全预混节能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器本体、与燃烧器本体相配合连接的燃气分布器、点火装置、混合气体输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是由燃烧器上壳体、燃烧器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上、下壳体间的分隔层构成的,该分隔层将燃烧器的混合燃气腔分为混合燃气上腔和混合燃气下腔,它们之间以分隔层上开设的连通孔连通,燃气输入管和燃烧器下壳体相连接与混合燃气下腔相通,燃火分布器设置在燃烧器上壳体的内侧,其自上而下设置有多层火孔,在燃烧器本体外壁上还连接有盘状集热支撑盘,该集热支撑盘架设或连接在由盘体连接在燃气灶面板上,其盘内设置有锅具支脚,盘外侧设置有集热盘支撑脚或支撑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鼓全预混节能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器本体、与燃烧器本体相配合连接的燃气分布器、点火装置、混合气体输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是由燃烧器上壳体、燃烧器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上、下壳体间的分隔层构成的,该分隔层将燃烧器的混合燃气腔分为混合燃气上腔和混合燃气下腔,它们之间以分隔层上开设的连通孔连通,燃气输入管和燃烧器下壳体相连接与混合燃气下腔相通,燃火分布器设置在燃烧器上壳体的内侧,其自上而下设置有多层火孔,在燃烧器本体外壁上还连接有盘状集热支撑盘,该集热支撑盘架设或连接在由盘体连接在燃气灶面板上,其盘内设置有锅具支脚,盘外侧设置有集热盘支撑脚或支撑圈。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强鼓全预混节能燃烧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哲林
申请(专利权)人:应哲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