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应哲林专利>正文

强鼓风燃气灶用外火盖及含有其的强鼓风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02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鼓风燃气灶用外火盖及含有其的强鼓风燃气灶,外火盖呈环状,外火盖的中心通孔内具有设置内火盖的空间;外火盖设有燃烧用出火孔,且出火孔均开设在外火盖的内周面上,使得相邻出火孔之间的火焰均向内燃烧,更容易相交,从而出火孔之间可以相互引燃,无需再设置搭接引燃结构;且在燃烧状态下,相邻出火孔之间可以相互稳焰,可有效防止离焰;另外,外火盖可由点燃后的内火盖直接引燃,无需再额外设置火焰传递孔,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外火盖适配于强鼓风燃气灶,具有稳焰效果好、火焰传递效果好的有益效果。火焰传递效果好的有益效果。火焰传递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强鼓风燃气灶用外火盖及含有其的强鼓风燃气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
,尤其涉及一种强鼓风燃气灶用外火盖及含有其的强鼓风 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的家用燃气灶一般都是大气式燃气灶,大气式燃气灶是自然引风,即一次空气是 由具有一定动能的燃气射流自然吸入周边的空气形成的,因此,一次空气量比较小,在出火 口燃烧时会有大量的二次空气补入。
[0003]大气式燃气灶使用的大气式燃烧器包括外火盖和内火盖,外火盖呈环状,内火盖设置在 外火盖的中心处。外火盖和内火盖上均开设有出火孔,为了更容易得到二次空气补充,出火 孔分别开设在外火盖的外周面和内火盖的外周面上。外火盖和内火盖之间装设有点火针,且 点火针朝向内火盖,点火时,内火盖上的出火孔被点火针点燃后,火焰经外火盖上的火焰传 递孔引燃外火盖。
[0004]上述大气式燃烧器无法适用于强鼓风燃气灶,主要原因是强鼓风燃气灶采用鼓风机提供 一次空气,其一次空气量比大气式燃气灶大很多,因此,出火孔处的气流速度自然也大得多, 这会导致严重的离焰问题。
[0005]另外,大气式燃烧器外火盖的引燃依赖火焰传递孔的火焰传递,火焰传递孔的设置增加 了外火盖的加工难度。
[0006]此外,出火孔设置在外火盖上,火焰向外燃烧,受制于火苗长度,火焰很难相交,出火 孔之间的火焰传递必须设置搭接引燃结构形成闭环,才能实现出火孔之间的火焰传递,但搭 接引燃结构的设置也增加了外火盖的加工难度。
[0007]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加工简单且适配于强鼓风燃气灶的外火盖。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强鼓风燃气灶用外火盖及含有其的强鼓风燃气灶,解决了现 有技术中的外火盖无法适配于强鼓风燃气灶的技术问题。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强鼓风燃气灶用外火盖, 所述外火盖呈环状,且所述外火盖的中心通孔内具有设置内火盖的空间;所述外火盖设有燃 烧用出火孔,且所述出火孔均开设在所述外火盖的内周面上。
[0010]进一步的,各出火孔是沿同一方向旋转分布的旋火口。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火盖包括上下层叠的两个出火圈,且上方的出火圈的内径大于下方的 出火圈的内径,各出火圈的内周壁上分别设有所述出火孔,从而形成沿外火盖的径向自内向 外扩大的两个出火面。
[0012]进一步的,外火盖还包括用于与引射器配合的连接底座,下方的出火圈通过第一固定件 固定在连接底座上,上方的出火圈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在下方的出火圈上。
[0013]进一步的,每个出火圈至少包括一个出火片层,每个出火片层至少包括一个出火
片,出 火片的内边缘间隔向外凹陷形成若干个槽口面向出火片中心的出火槽;
[0014]每个出火片层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垫片层,每个垫片层至少包括一个垫片;
[0015]同一出火片层内的各出火槽上下对齐,并与上下相邻的垫片层围合形成一层出火孔,且 同一层内的出火孔沿周向间隔设置并围成一圈,各出火孔均连通有独立的进气通道。
[0016]进一步的,任一所述出火孔的进气通道对应设置在所述出火孔的下方,且所述进气通道 的顶端与对应的所述出火孔相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底端延伸至连接底座上,以与引射器连 通;
[0017]所述进气通道由开设在所述出火孔下方的垫片层、出火片层、连接底座上的进气通孔和 /或出火槽上下贯通形成。
[0018]进一步的,定义下方的出火圈为小出火圈,上方的出火圈为大出火圈;
[0019]大出火圈包括自上向下依次堆叠的第一大垫片层、第一大出火片层、第二大垫片层、第 二大出火片层、第三大垫片层;
[0020]第一大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一大垫片,且第一大垫片呈圆环状;
[0021]第一大出火片层包括若干片上下对齐堆叠的第一大出火片,第一大出火片的内边缘上沿 周向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大出火槽,各第一大出火槽沿逆时针方向呈旋转分布;
[0022]第二大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二大垫片,第二大垫片上设有与第一大出火片的内端一一对 准且贯通的第一进气通孔;
[0023]第二大出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二大出火片,第二大出火片上对应第一大出火片分别设有 第二大出火槽,各第二大出火槽沿逆时针方向呈旋转分布,且第二大出火槽的外端与各第一 进气通孔一一对准并贯通;
[0024]第三大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三大垫片,第三大垫片上对应各第二大出火槽的外端分别设 有一一对准并贯通的第二进气通孔;
[0025]小出火圈包括自上向下依次层叠的第一小垫片层、第一小出火片层、第二小垫片层、第 二小出火片层、第三小垫片层、第三小出火片层、第四小垫片层。
[0026]第一小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一小垫片,第一小垫片呈圆环状,第一小垫片上对应第二进 气通孔分别设有对准并贯通的第三进气通孔;
[0027]第一小出火片层包括若干片上下叠设的第一小出火片,第一小出火片上沿周向间隔设有 若干个第一小出火槽,各第一小出火槽沿逆时针方向呈旋转分布,第一小出火片上对应各第 三进气通孔设有第四进气通孔;
[0028]第二小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二小垫片,第二小垫片上设有与各第四进气通孔及对应第一 小出火槽的外端一一对准并贯通的第五进气通孔;
[0029]第二小出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二小出火片,第二小出火片上对应第一小出火槽分别设有 第二小出火槽,各第二小出火槽沿逆时针方向呈旋转分布,第二小出火片上还设有与各第五 进气通孔一一对准并贯通的第六进气通孔;
[0030]第三小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三小垫片,第三小垫片上设有与各第六进气通孔及对应第二 小出火槽的外端一一对准并贯通的第七进气通孔;
[0031]第三小出火片层包括若干片片第三小出火片,第三小出火片上对应第二小出火槽分别设 有第三小出火槽,各第三小出火槽沿逆时针方向呈旋转分布,第三小出火片上还设
有与各第 七进气通孔一一对准并贯通的第八进气通孔;
[0032]第四小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四小垫片,第四小垫片上设有与各第八进气通孔和对应第三 小出火槽的外端一一对准并贯通的第九进气通孔;
[0033]连接底座上对应各第九进气通孔分别设有一一对准并贯通的第十进气通孔;
[0034]若干个上下对应的第一大出火槽对齐并贯通,并与上方的第一大垫片和下方的第二大垫 片围合形成第一大出火孔;若干个上下对应的第二大出火槽对齐并贯通,并与上方的第二大 垫片和下方的第三大垫片围合形成第二大出火孔;
[0035]若干个上下对应的第一小出火槽对齐并贯通,与上方的第一小垫片和下方的第二小垫片 围合形成第一小出火孔;若干个上下对应的第二小出火槽与上方的第二小垫片和下方的第三 小垫片围合形成第二小出火孔;若干个上下对应的第三小出火槽对齐并贯通,并与上方的第 三小垫片和下方的第四小垫片围合形成第三小出火孔;
[0036]第十进气通孔、第九进气通孔、第三小出火槽一一对准并连通,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鼓风燃气灶用外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100)呈环状,且所述外火盖(100)的中心通孔内具有设置内火盖(400)的空间;所述外火盖(100)设有燃烧用出火孔(110),且所述出火孔(110)均开设在所述外火盖(100)的内周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鼓风燃气灶用外火盖,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出火孔(110)是沿同一方向旋转分布的旋火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鼓风燃气灶用外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100)包括上下层叠的两个出火圈(120),且上方的出火圈(120)的内径大于下方的出火圈(120)的内径,各出火圈(120)的内周壁上分别设有所述出火孔(110),从而形成沿外火盖(100)的径向自内向外扩大的两个出火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强鼓风燃气灶用外火盖,其特征在于,外火盖(100)还包括用于与引射器(600)配合的连接底座(140),下方的出火圈(120)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在连接底座(140)上,上方的出火圈(120)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在下方的出火圈(120)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强鼓风燃气灶用外火盖,其特征在于,每个出火圈(120)至少包括一个出火片层(150),每个出火片层(150)至少包括一个出火片,出火片的内边缘间隔向外凹陷形成若干个槽口面向出火片中心的出火槽;每个出火片层(150)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垫片层(160),每个垫片层(160)至少包括一个垫片;同一出火片层(150)内的各出火槽上下对齐,并与上下相邻的垫片层(160)围合形成一层出火孔,且同一层内的出火孔沿周向间隔设置并围成一圈,各出火孔均连通有独立的进气通道。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强鼓风燃气灶用外火盖,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出火孔(110)的进气通道对应设置在所述出火孔(110)的下方,且所述进气通道的顶端与对应的所述出火孔(110)相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底端延伸至连接底座(140)上,以与引射器(600)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由开设在所述出火孔(110)下方的垫片层、出火片层、连接底座(140)上的进气通孔和/或出火槽上下贯通形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强鼓风燃气灶用外火盖,其特征在于,定义下方的出火圈(120)为小出火圈(121),上方的出火圈(120)为大出火圈(122);大出火圈(122)包括自上向下依次堆叠的第一大垫片层、第一大出火片(151)层、第二大垫片层、第二大出火片层、第三大垫片层;第一大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一大垫片(161),且第一大垫片(161)呈圆环状;第一大出火片(151)层包括若干片上下对齐堆叠的第一大出火片(151),第一大出火片(151)的内边缘上沿周向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大出火槽(1511);第二大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二大垫片(162),第二大垫片(162)上设有与第一大出火片(1511)的内端一一对准且贯通的第一进气通孔(1621);第二大出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二大出火片(152),第二大出火片(152)上对应第一大出火片(1511)分别设有第二大出火槽(1521),且第二大出火槽(1521)的外端与各第一进气通孔(1621)一一对准并贯通;第三大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三大垫片(163),第三大垫片(163)上对应各第二大出火槽
(1521)的外端分别设有一一对准并贯通的第二进气通孔(1631);小出火圈(121)包括自上向下依次层叠的第一小垫片层、第一小出火片层、第二小垫片层、第二小出火片层、第三小垫片层、第三小出火片层、第四小垫片层。第一小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一小垫片(164),第一小垫片(164)呈圆环状,第一小垫片(164)上对应第二进气通孔(1631)分别设有对准并贯通的第三进气通孔(1641);第一小出火片层包括若干片上下叠设的第一小出火片(153),第一小出火片(153)上沿周向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小出火槽(1531),第一小出火片(153)上对应各第三进气通孔(1641)设有第四进气通孔(1532);第二小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二小垫片(165),第二小垫片(165)上设有与各第四进气通孔(1532)及对应第一小出火槽(1531)的外端一一对准并贯通的第五进气通孔(1651);第二小出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二小出火片(154),第二小出火片(154)上对应第一小出火槽(1531)分别设有第二小出火槽(1541),第二小出火片(154)上还设有与各第五进气通孔(1651)一一对准并贯通的第六进气通孔(1542);第三小垫片层包括若干片第三小垫片(166),第三小垫片(166)上设有与各第六进气通孔(1542)及对应第二小出火槽(1541)的外端一一对准并贯通的第七进气通孔(1661);第三小出火片层包括若干片片第三小出火片(155),第三小出火片(155)上对应第二小出火槽(1541)分别设有第三小出火槽(1551),第三小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哲林
申请(专利权)人:应哲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