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门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418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门锁组件,该组件中手柄座的U形座体上两相对侧壁的内侧面上对称的设置有圆形安置腔,且其上中间开设有一与安置腔导通的转轴孔,U形座体上两相对侧壁的内侧面上还对称设置有安插槽,安插槽分别与安置腔以及其上的转轴孔相配合并导通;手柄连接端的两侧面上对称的设置有安插件,安插件与安置腔以及其上的转轴孔相配合,并通过安插槽可转动的安置在安置腔以及其上的转轴孔中;安插槽中设置有限位防盗铆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手柄与手柄座的连接结构位于手柄座的内部,故而无法从外部破坏两者的连接结构,避免在不伤及海关关封的前提下,打开集装箱的箱门的情况,大大提高集装箱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上的防盗门锁机构,其主要包括手柄、手柄座以及托架座。
技术介绍
集装箱作为货运工具,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发展成为一种多式联运的国际通用的标准运输工具。为了能达到防止盗窃的目的,现有集装箱大多采用一种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的门锁装置。如图I所示的常规集装箱,包括有承载货物的底架平台1,垂直设置在底架平台一端的前端2,垂直设置在底架平台另一端的门端3,设置在箱体顶部两侧平行于底架平台且 连接前端和门端顶部端角的顶侧梁4。如图2所示,常规集装箱的门端3包括,设置在门端3上部的门楣30,设置在门端下部的门槛31,固定在门楣30和门槛31上的门锁座32,位于门楣30和门槛31之间的门板33,可转动的竖直连接在门板33上两端与门锁座32相匹配的门锁杆34,固定连接在门锁杆34上的扳手座35,通过铆钉350活动连接在扳手座上的手柄36,固定连接在门板上与手柄相对应的托架座37,活动连接在门板上与手柄相对应的托架盖38。当装完货物后,将对开的门板闭合,以锁杆34为轴旋转手柄36,将其扣在托架座37上,然后旋下托架盖38,同时使得锁杆34通过锁座32锁住,最后由海关将关封施加在手柄36和托架盖38的孔内,以实现对门的封锁。通常情况下,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将连接扳手座35与手柄36的铆钉350被破坏后,在不伤及海关关封的如提下,就可以将箱门打开,从而将集装箱内的货物盗走;最后再将板手座35与手柄36重新连接,使得犯罪现场被还原,从而使得事主不能够及时发现失窃,错过侦破时机,给事主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在有些集装箱中,有的只在右门上设置扳手座35,通过右门将左门压扣上,然后通过海关封将扳手座35封上,有的不法分子通过敲开中间左门和右门连接处,直接将左门打开,而不破坏右门的扳手座35和密封其上的海关封,盗取完其中的货物之后,再将其还原而不破坏海关封,这样就大大延误了报警时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集装箱防盗门锁机构存在的容易被破坏,且不易被发现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集装箱门锁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即使被不法分子暴力破坏,也将无法还原,使得事主能够及时发现失窃,减少损失。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集装箱门锁组件,包括手柄座,所述手柄座包括一横截面为U形的座体,固设在集装箱箱门上相应的锁杆上;手柄,所述手柄可转动的安置在手柄座中;托架座,所述托架座固设在集装箱箱门上相应的锁杆上,通过海关封与所述手柄相配合;其中,所述U形座体上两相对侧壁的内侧面上对称的设置有圆形安置腔,且其上中间开设有一与安置腔导通的转轴孔,所述U形座体上两相对侧壁的内侧面上还对称设置有安插槽,所述安插槽分别与安置腔以及其上的转轴孔相配合并导通;所述手柄连接端的两侧面上对称的设置有安插件,所述安插件与安置腔以及其上的转轴孔相配合,并通过安插槽可转动的安置在安置腔以及其上的转轴孔中;所述安插槽中设置有限位防盗铆钉。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安插槽的截面为倒“T”形,上部与安置腔上的转轴孔配合导通,下部与安置腔配合导通。进一步的,所述安插件包括一安插块和一连接轴,所述安插块与安置腔相配合,并通过连接轴与手柄相接;所述连接轴与转轴孔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防盗铆钉设置在安插槽与安置腔的连接处。再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防盗铆钉包括一铆钉体和一膨胀体,所述铆钉体上贯设有一通孔,所述膨胀体包括一膨胀球以及与膨胀球相接的抽拉体,所述膨胀球与铆钉体上的通孔相配合,所述抽拉体穿过铆钉体上的通孔。根据上述方案得到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通过手柄座内侧设置的安置腔以及手柄上的安插件相配合使得手柄与手柄座的连接结构位于手柄座的内部,从外部无法观察到内部的连接结构,故而无法从外部破坏两者的连接结构,避免在不伤及海关关封的前提下,打开集装箱的箱门的情况,大大提高集装箱的安全性。同时,为了避免箱门打开时,手柄与手柄座的脱离,利用限位防盗铆钉使得手柄上的安插件不易从手柄座中的安置腔中脱离,进一步提高集装箱的安全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图I为现有集装箱的结构图。图2为现有集装箱的门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手柄座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手柄座中一侧壁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手柄座中一侧壁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手柄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手柄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中限位防盗铆钉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限位防盗铆钉的使用状态图。图10为本技术中手柄座与手柄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本技术提供的集装箱防盗门锁组件,其主要包括手柄座100、手柄200以及托架座。参见图3和4,手柄座100包括一 U形座体100,在两侧壁101、102之间形成一 U形卡槽103,用于连接手柄200。 该U形座体100固定设置在集装箱箱门上相应的锁杆上。为了实现与手柄200的相接,在U形座体上两侧壁101、102的内侧面的中间部位对称的设置有一圆形安置腔104、105,该圆形安置腔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同时在安置腔104、105的中间部位对称的开设一转轴孔106、107,该转轴孔106、107的孔径小于圆形安置腔104、105的内径,这样形成一圆形的腔槽结构。再者,本技术在两侧壁101、102的内侧面上还对称的设置有安插槽108、109,该安插槽108、109分别与安置腔以及其上的转轴孔相配合并导通,且沿侧壁延伸。根据手柄座的安置特点,该安插槽108、109的分布方向与侧壁101、102的延伸方向垂直。参见图5,由于安插槽108、109与安置腔以及其上的转轴孔相配合并导通,该安置槽可采用截面为倒“T”形的结构,并且其上部与安置腔上的转轴孔配合导通,下部与安置腔配合导通。但是安插槽108、109并不限于该结构,只要便于手柄安置到手柄座中即可。根据上述方案形成的手柄座需要在其侧壁上设置安置腔,为了不降低其强度,本技术在手柄座侧壁的外侧与安置腔相对部分外凸形成将强凸台111,以此来提高手柄座的强度,加强其安全性。本技术中的手柄200整体与现有手柄的结构相同,包括一手柄体201,手柄体的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加以说明。手柄体上设有一与托架座相配合的海关孔202。参见图6和图7,为了配合手柄座的特殊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手柄在其连接端采用特殊的连接结构,在手柄连接端的两侧面上对称的设置有安插件203、204。该安插件包括一安插块205和一连接轴206两部分,其中安插块205为圆形,其大小与手柄座100上的安置腔104、105相配合;连接轴206用于连接安插块205与手柄,其大小与安置腔104、105上的转轴孔106、107相配合,其连接轴206的长度与手柄座中U形卡槽103的宽度相配合,使得当手柄安置在手柄座中时,两侧的安插块205正好安插在手柄座上的安置腔104、105中。基于上述结构,手柄与手柄座进行连接时,将手柄上的安插件203、204通过手柄座侧壁上的安插槽108、109安置到手柄座上的圆形安置腔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门锁组件,包括:手柄座,所述手柄座包括一横截面为U形的座体,固设在集装箱箱门上相应的锁杆上;手柄,所述手柄可转动的安置在手柄座中;托架座,所述托架座固设在集装箱箱门上相应的锁杆上,通过海关封与所述手柄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座体上两相对侧壁的内侧面上对称的设置有圆形安置腔,且其上中间开设有一与安置腔导通的转轴孔,所述U形座体上两相对侧壁的内侧面上还对称设置有安插槽,所述安插槽分别与安置腔以及其上的转轴孔相配合并导通;所述手柄连接端的两侧面上对称的设置有安插件,所述安插件与安置腔以及其上的转轴孔相配合,并通过安插槽可转动的安置在安置腔以及其上的转轴孔中;所述安插槽中设置有限位防盗铆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云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世龙运输设备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