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轮转向限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399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18:04
一种前轮转向限位机构,包括一个转向节,所述转向节通过轴承连接有一个套有轮胎的轮毂,所述转向节上法向轮胎中心圆面还凹设有一个左右对称的凹腔,所述凹腔具有前限位面、后限位面,所述前限位面、后限位面相对凹腔中心面对称,所述凹腔中心面与水平面垂直或成一个角度;所述的凹腔内枢设一可在前限位面、后限位面之间扇形摆动的连轴,所述连轴的摆动轴线是轮胎中心圆面与凹腔中心面的相交线,所述连轴的外端与一前轮摇臂固接,所述前轮摇臂连接车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凹腔设于转向节上,是直接经过切削加工成型的,加工精度高,左右对称度高,限位均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或摩托车轮毂上的转向限位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车或摩托车前轮转向限位机构是由前叉转到极限位置时,前叉上的限位柱和车架上焊接的限位板接触完成。这种转向限位机构对车架焊接的限位板和前叉上的限位柱对称度要求比较高。车架上限位板和前叉上的限位柱是在不同的加工工序中完成的,加工时易产生加工误差,装配时还要产生累积误差,导致前轮转向时左右转向角度不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电动车或摩托车前轮转向限位机构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对称度好的前轮转向限位机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轮转向限位机构,包括一个转向节,所述转向节通过轴承连接有一个套有轮胎的轮毂,所述转向节上法向轮胎中心圆面还凹设有一个左右对称的凹腔,所述凹腔具有前限位面、后限位面,所述前限位面、后限位面相对凹腔中心面对称,所述凹腔中心面与水平面垂直或成一个角度;所述的凹腔内枢设一可在前限位面、后限位面之间扇形摆动的连轴,所述连轴的摆动轴线是轮胎中心圆面与凹腔中心面的相交线,所述连轴的外端与一前轮摇臂固接,所述前轮摇臂连接车架。所述的轮胎中心圆面是轮胎的左右对称面。所述的前限位面、后限位面可以是直接构成凹腔的面,也可以是限位块上的与连轴接触面。一种优选,所述凹腔中心面与水平面成60° 80°的角度。在这个角度范围内,在转向节连接上成相应角度的转向手柄,能提高使用舒适性和连轴枢设结构的使用寿命。所述的角度越大,结构刚性越高,但操作性会降低。一种优选,所述凹腔设于转向节上与轮毂连接点的下方。这样设计,使得前轮摇臂和摇杆与将要设在转向节上的转向手柄不会发生干涉,且降低车辆的中心。本技术在使用时在将本机构和其他零部件组装成成车,本机构的转向节上还要装上一转向手柄,转动转向手柄带动转向节和轮毂相对车架左右转动,而连轴通过前轮摇臂连接在车架上是相对车架静止,两者即转向节上的凹腔相对连轴转动,当转动到一定程度上时连轴遇到凹腔上的前限位面、后限位面则到达左右转动的最大极限,即摩托车或电动车的左右转向限位极限到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凹腔设于转向节上,是直接经过切削加工成型的,力口工精度高,左右对称度高,限位均匀。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A-A方向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连轴到达左右限位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附图I和2和3,一种前轮转向限位机构,包括一个转向节1,所述转向节I通过轴承连接有一个套有轮胎2的轮毂3,所述转向节I上法向轮胎中心圆面4凹设有一个左右对称的凹腔5,所述凹腔5具有前限位面6、后限位面7,所述前限位面6、后限位面7相对凹腔中心面8对称,所述凹腔中心面8与水平面垂直或成一个角度;所述的凹腔5内枢设一 可在前限位面6、后限位面7之间扇形摆动的连轴9,所述连轴9的摆动轴线是轮胎中心圆面4与凹腔中心面8的相交线,所述连轴9的外端与一前轮摇臂10固接,所述前轮摇臂连接车架11。所述的轮胎中心圆面是轮胎的左右对称面。本实施例中,所述凹腔中心面8与水平面成60° 80°的角度。在这个角度范围内,在转向节连接上成相应角度的转向手柄12,能提高使用舒适性和连轴枢设结构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凹腔设于转向节上与轮毂连接点的下方。这样设计,使得前轮摇臂和摇杆与将要设在转向节上的转向手柄不会发生干涉,且降低车辆的中心。再结合附图4,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在将本机构和其他零部件组装成成车,本机构的转向节I上还要装上一转向手柄12,转动转向手柄12带动转向节I和轮毂3相对车架11左右转动,而连轴9通过前轮摇臂10连接在车架11上是相对车架11静止,两者即转向节上的凹腔5相对连轴9转动,当转动到一定程度上时连轴9遇到凹腔5上的前限位面6、后限位面7则到达左右转动的最大极限,即摩托车或电动车的左右转向限位极限到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凹腔设于转向节上,是直接经过切削加工成型的,力口工精度高,左右对称度高,限位均匀。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包含但不仅限于实施例,实际保护范围以权力要求书为主。权利要求1.一种前轮转向限位机构,包括一个转向节,所述转向节通过轴承连接有一个套有轮胎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上法向轮胎中心圆面还凹设有一个左右对称的凹腔,所述凹腔具有前限位面、后限位面,所述前限位面、后限位面相对凹腔中心面对称,所述凹腔中心面与水平面垂直或成一个角度;所述的凹腔内枢设一可在前限位面、后限位面之间扇形摆动的连轴,所述连轴的摆动轴线是轮胎中心圆面与凹腔中心面的相交线,所述连轴的外端与一前轮摇臂固接,所述前轮摇臂连接车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前轮转向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中心面与水平面成60° 80°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前轮转向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设于转向节上与轮毂连接点的下方。专利摘要一种前轮转向限位机构,包括一个转向节,所述转向节通过轴承连接有一个套有轮胎的轮毂,所述转向节上法向轮胎中心圆面还凹设有一个左右对称的凹腔,所述凹腔具有前限位面、后限位面,所述前限位面、后限位面相对凹腔中心面对称,所述凹腔中心面与水平面垂直或成一个角度;所述的凹腔内枢设一可在前限位面、后限位面之间扇形摆动的连轴,所述连轴的摆动轴线是轮胎中心圆面与凹腔中心面的相交线,所述连轴的外端与一前轮摇臂固接,所述前轮摇臂连接车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凹腔设于转向节上,是直接经过切削加工成型的,加工精度高,左右对称度高,限位均匀。文档编号B62K21/00GK202499245SQ20122009964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专利技术者卢业刚, 徐勇, 田丰, 祝强, 罗春林, 肖兵, 胡烨杰, 许浩锰, 阚继烈 申请人:宁波市龙嘉摩托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轮转向限位机构,包括一个转向节,所述转向节通过轴承连接有一个套有轮胎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上法向轮胎中心圆面还凹设有一个左右对称的凹腔,所述凹腔具有前限位面、后限位面,所述前限位面、后限位面相对凹腔中心面对称,所述凹腔中心面与水平面垂直或成一个角度;所述的凹腔内枢设一可在前限位面、后限位面之间扇形摆动的连轴,所述连轴的摆动轴线是轮胎中心圆面与凹腔中心面的相交线,所述连轴的外端与一前轮摇臂固接,所述前轮摇臂连接车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兵许浩锰田丰徐勇罗春林胡烨杰卢业刚祝强阚继烈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龙嘉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