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车架悬架枢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079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6:22
描述了一种用于自行车车架的枢轴接头,其包括同心地设置在外轴承座套内的内轴承座套。内轴承座套具有外轴承表面,该外轴承表面与外轴承座套的内轴承表面可转动地滑动接触,从而使得内轴承座套和外轴承座套围绕中心枢转轴线可相对于彼此转动,以便允许通过枢轴接头连接的车架部件相对转动。内轴承表面和外轴承表面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基本上轴向延伸的区域和至少一个角度轴承区域,所述至少一个角度轴承区域上限定有角度滚道表面。角度滚道表面相对于中心枢转轴线以一角度,并且以彼此轴承接合的方式汇合以便限定以相同角度设置的滑移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该申请总体上涉及自行车,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自行车车架悬架中的枢轴接头。
技术介绍
正在力求不断改进自行车,以试图使骑车者的表现和舒适性最大化、提高部件的耐用性、减轻重量等等。自行车重量尤其可影响骑车者的表现,且因而期望限制自行车部件的重量。为此,不断地重新设计诸如悬架的自行车部件,以便包含更轻的同时又耐用的部 件。许多现有登山车的设计在关键枢轴或转动点处(例如,诸如在枢转的悬架联接件之间)使用滚珠轴承。这些设计可包括可替换的筒式滚珠轴承。这种滚珠轴承筒虽然耐用,但是较重。虽然已尝试使用具有聚合物轴套的轴承以试图用更轻的枢转轴承材料来代替滚珠轴承盒,但是已发现这种已知的聚合物轴套枢轴难以保持紧固,因为这些枢轴不能够在不使聚合物轴套变形的情况下紧固地夹持,并从而潜在地负面影响枢轴轴套的性能。因此,力求改进自行车车架悬架的枢轴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该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提供自行车的车架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的枢轴接头,该枢轴接头包括同心地设置在外轴承座套内的内轴承座套,内轴承座套具有外轴承表面,外轴承表面与外轴承座套的内轴承表面可转动地滑动接触,从而使得内轴承座套和外轴承座套围绕中心枢转轴线可相对于彼此转动,以便允许通过枢轴接头接合的车架部件相对转动,并且内轴承表面和外轴承表面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基本上轴向地延伸的区域和至少一个角度轴承区域,至少一个角度轴承区域上限定相对于中心枢转轴线以一角度设置的角度滚道表面,角度滚道表面以彼此轴承接合的方式汇合以便限定以角度设置的一滑移面。根据该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车架,自行车车架包括后轮悬架,后轮悬架具有由枢轴接头枢转地连接的第一车架部件和第二车架部件以便允许第一车架部件和第二车架部件相对转动,枢轴接头为不具有滚动元件的滑动轴承,该滑动轴承包括两个同心的轴承壳,轴承壳包括内轴承座套和外轴承座套,内轴承座套和外轴承座套中的一个在另一个内能够围绕中心枢转轴线转动,并且内轴承座套和外轴承座套包括彼此滑动接触的相应轴承表面,外轴承座套与第一车架部件固定邻接,并且内轴承座套与第二车架部件固定邻接,内轴承座套具有其上限定有角度外轴承表面的第一和第二角度接触轴承部分,并且外轴承座套具有其上限定有角度内轴承表面的第二和第三角度轴承部分,角度外轴承表面和角度内轴承表面以轴承接合的方式彼此邻接并且相对于中心枢转轴线以共同的角度设置,以便在角度外轴承表面与角度内轴承表面之间限定一角度滑移面。根据该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自行车包括前轮、车架、以及通过后悬架组件安装于车架的后轮,后悬架组件包括由枢轴接头可枢转地互连的至少第一第二车架部件和第二车架部件,枢轴接头提供第一车架部件与第二车架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枢轴接头具有内轴承座套,内轴承座套同心地设置在外轴承座套内并且能够围绕中心枢转轴线相对于外轴承座套转动,以便允许通过枢轴接头接合的第一车架部件和第二车架部件相对转动,外轴承座套与第一车架部件固定邻接,并且内轴承座套与第二车架部件固定邻接,内轴承座套具有与外轴承座套的内轴承表面滑动接触的外轴承表面,外轴承表面和内轴承表面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基本上轴向延伸的区域和至少一个角度轴承区域,该至少一个角度轴承区域上限定相对于中心枢转轴线以一角度设置的角度滚道表面,角度滚道以彼此轴承接合的方式汇合。附图说明 现在参看附图,附图中图I为自行车车架的悬架部件的部分立体图,悬架部件之间具有枢轴接头;图2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悬架枢轴接头的轴向横截面图;图3为图2的悬架枢轴接头的部分横截面分解立体图;图4为图2的枢轴接头的角度外角轴承部分的平面图;图5为图2的枢轴接头的角度接触轴承部分的平面图;以及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替换实施例的枢轴接头的轴向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示出了在自行车车架12的悬架内的两个联接件之间的枢接接合处用于自行车车架12的本枢轴接头10的实施例。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枢轴接头10设置在自行车车架12的后悬架部分的后上叉(seatstay) 11与后下叉(chainstay) 13之间,后上叉和后下叉期望相对于彼此枢转或转动。然而,要理解的是,在自行车车架的任何枢轴点处、以及在其他双轮车(比如摩托车)的两个相对枢转的部件之间,可使用现在所描述的枢轴10。如图2和图3所示,枢轴10分别包括同心的内轴承座套14和外轴承座套15,其中,一个轴承座套位于另一个轴承座套内,并且这两个轴承座套允许围绕横向延伸穿过枢轴10的中心枢转轴线34在该两个轴承座套之间进行相对转动运动。枢轴10为两件式滑动轴承(即,没有滚动部件),其中其同心的外壳为内轴承座套14、外轴承座套15,由于每个轴承座套各自的轴承表面彼此可转动地滑动,因而一个轴承座套在另一个轴承座套内可转动。因此内轴承座套14和外轴承座套15用作由枢轴10所形成的非滚动部件轴承的内外滚道,而无需例如滚珠轴承中通常所使用的附加滚动部件。从图2中可见,内轴承座套14和外轴承座套15 二者均为环形,并且均具有大致通道形状的横截面轮廓,该轮廓由一中心部分(该中心部分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34)和多个相对的且横向隔开的角度部分构成。正如将从下面的进一步详述中可见,在图2-5所示的实施例中,内轴承座套14和外轴承座套15中的每一个实际上由两个半部构成,这两个半部以端对端的方式横向邻接在一起。比如,内轴承座套14包括第一角度接触轴承部分18和为该第一角度接触轴承部分18的镜像的相反的第二角度接触轴承部分20。同样,外轴承座套15包括第一角度轴承部分22和为该第一角度轴承部分22的镜像的相反的第二角度轴承部分24。在图2的实施例中,角度接触轴承部分18和20以及角度轴承部分22和24均在共同的接触平面36中汇合,该接触平面与中心轴线34基本上垂直并且该接触平面设置在通过枢轴接头10的横向中心中点处。然而,如下面参照图6所进一步详述的,在替换的实施例中,内轴承座套114实际上由在内轴承座套114的整个横向宽度上轴向延伸的管状部件130以及一对相对的角度轴承部分132构成,所述管状部件130在内轴承座套114的整个横向宽度上轴向延伸,所述一对相对的角度轴承部分上限定角度轴承表面131,该角度轴承表面在外轴承座套的相应轴承表面上滑动。因此,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外轴承座套15 (由邻接的角度轴承部分22和24构成)由弹性材料构成(例如,诸如聚合物材料),并且因此外轴承座套可至少部分地具有弹性,同时内轴承座套14(由邻接的角度轴承部分18和20构成)由金属合金材料构成。在 这个特定的实施例中,因此,内轴承座套14的硬度和/或刚度比外轴承座套15的硬度和/或刚度大。然而,在替换的实施例中,外轴承座套15 (以及外轴承座套的角度轴承部分22和24)也由金属合金材料构成。因此,本枢轴10不需要包括弹性(例如聚合物)部分。因此,内轴承座套14、外轴承座套15 二者可由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构成。在另一替换的实施例中,内轴承座套14和外轴承座套15中的一个和/或两者均可由弹性材料构成,诸如聚合物、塑料、镀层金属、陶瓷、金属合金、或它们的任何组合。然而,无论选择什么材料,内轴承座套14、外轴承座套15均可相对彼此并在彼此之内转动,以便提供摩擦力降低的枢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阿西·奥康纳
申请(专利权)人:雷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